陳永樂
時下,我國旅游業正處于大步向前發展的階段,深受大眾的歡迎,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旅游業發展模式只注重某個景點的建設,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旅游業的需求。那么,一種全新的旅游發展模式——全域旅游閃亮出現了,成為了旅游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多規合一的旅游項目。鄉村旅游是發展全域旅游的最佳載體,發展鄉村旅游有效地推動了鄉村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現如今,在鄉村旅游需求逐漸擴大、人民對美好生活以及對高品質旅游的追求之下,完善的基礎設施成為了振興鄉村旅游業的首要任務。首先是鄉村交通設施建設落后,許多鄉村位處于山區、丘陵地帶,地理位置偏遠,村內居民出行都是難題,更別提讓游客進入鄉村,這樣,無形中落后的交通就把游客與鄉村旅游分隔開來。其次是有些地區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財政力量薄弱,政府在旅游設施建設的投資上嚴重不足,比如在酒店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后,一些游客來到鄉村存在一房難求的問題,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制約了當地旅游品牌的樹立。
很多鄉村在開發旅游業時目光短淺,對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不合理,盲目跟風,比如有些地區在建設特色小鎮或美麗鄉村時,對當地政府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沒有突出地方特色,致使開發工作只是在泛泛加工,只注重旅游資源的外在形象,沒有挖掘出當地資源的文化內涵,沒有把當地的旅游品牌打造出來,沒有樹立品牌形象,使當地的旅游資源失去了開發的價值和魅力。
鄉村旅游的發展落后很大原因取決于人才隊伍的缺失。有些地區位置偏遠,難以引進和留住高素質人才,許多鄉村旅游的從業者都是由鄉村的村民或者村干部擔任,文化素質偏低,不能全面認識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特色,降低了服務質量。另外,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的培訓,當地政府缺乏對從業人員培訓的重視,有時搞培訓也是走走過場,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培訓。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政府應該通過下發文件,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配套政策支持。政府應該依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適宜的開發方案,加強鄉村旅游的交通、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一方面,財政部門每年要設立專項資金專門投資鄉村旅游,加大政府對鄉村醫療、教育、文化、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的投入,為鄉村旅游業打好物質基礎。此外,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旅游業開發貸款工作的扶持力度。政府應當引導金融機構依照法律按照規定創新旅游服務模式,擴大鄉村旅游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條件和融資門檻,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業服務。
伴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鄉村旅游是人們回歸自然、釋放身心、體驗農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首先,當地部門要提高從業人員對當地旅游業的認識,更新傳統觀念,改變老舊模式,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統一管理,創立品牌,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其次,要充分挖掘當地自然資源的文化內涵。要將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景觀、民居建筑等具有開發潛力的資源打造成當地的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業的文化品位,吸引游客前來觀光,并享受一種獨特的、耳目一新的精神消費。
加強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對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1]。政府、開發者、從業人員都要齊心協力,加強重視。首先對現崗位從事鄉村旅游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強與各大高校的合作力度,可以開設專門的旅游知識、禮儀服務課程,定向培養鄉村旅游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其次,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引進或人才儲備政策,吸引先進的經營管理人才來到鄉村,成為鄉村旅游的創客,為鄉村建設服務。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以及脫貧攻堅工作的有效推進,鄉村旅游業成為了當前新興的活力型產業,一方面它能有效地拉動鄉村的經濟發展,提高鄉村旅游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民朋友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鄉村旅游是全域旅游中一道最美的風景線,因此,我們要緊抓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