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琪
當今時代,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合理利用大數據,是當前各個行業的研究重點。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各種工作都圍繞著數據展開,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要從多方面完善現有的審計模式來適應即將到來的大數據環境。鑒于此,本文簡單分析了大數據環境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模式的影響,設計了適應大數據環境的審計模式并加以分析。
審計模式,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的審計結果所采取的審計方式、策略和方法的總稱。在當前的信息化環境下,審計模式已經從最初以賬目記錄為主要審計證據的賬目基礎審計演變為以風險分析為基礎的風險基礎審計,審計對象也從傳統紙質賬目轉變為電子數據。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審計模式將發生進一步的改變,審計對象將從基礎電子數據逐漸變為大數據。
當前,審計模式中采用的是抽樣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從相關總體項目中以均等幾率選取部分數據進行審計,進而得出有關總體項目的結論。但是樣本與總體之間發生偏差的時候,就會出現抽樣風險,得出錯誤結論。
此缺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審計模式的限制,審計人員通常要去被審計公司所在城市進行審計活動,此過程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傳統審計模式一般現場調查取證,會耗費大量時間。三是在傳統獲取審計證據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被審計公司管理層或者被被詢證方的拒絕或者阻擾。
因為收集的數據的數量有限,且存在主觀意見,所以分析及判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得結論出現誤差的幾率偏大。
當前,審計師通常采用隨機抽樣方法。但是這種審計方式不能全面分析數據,并存在抽樣風險。隨著大數據的出現,注冊會計師可以運用大數據及相關平臺,對被審計公司數據進行全面檢查和分析,從而避免抽樣風險和舞弊造假的出現。
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云審計平臺與被審計公司進行數據互通。傳統審計屬于事后審計,被審計公司編制完財務報表后才交給審計人員。此外,審計工作一般集中在年末,而在大數據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對被審計公司進行持續性的跟進式審計,風險會有所降低。
當下,審計仍然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隨著大數據的出現,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可以根據大數據的全面性、高價值、高速性等特點,針對性的發展新業務,如投資分析、決策可行性分析等。
面對大數據環境,應當對現有審計模式進行完善,能夠使其更適應大數據環境,使審計流程更加簡潔、快速和清晰,審計證據更加全面。
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可以從多個途徑收集相關審計數據,例如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相關政府部門及互聯網平臺,從而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審計人員對集到的審計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前,要進行數據預處理,去除大數據中冗余、不合理的部分。對大數據進行預處理能夠提高數據利用率,節省數據存儲空間。
在現有審計模式中,審計結果主要依靠抽樣的審計證據和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而大數據環境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模式中,能用數據來輔佐分析,有助于提升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另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全方位分析被審計公司的數據信息成為現實。
審計工作是圍繞數據展開的,一旦審計數據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將產生巨大不良影響。首先,數據的使用權限出現問題,極易發生數據泄露的情況。其次,審計人員通過平臺進行信息交互的過程中,若沒有遵守職業道德,有意或者無意泄露及散布信息,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此外,目前我國還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去保障數據的隱私和歸屬問題。另外,一般來說,大數據平臺和存儲服務器都有防火墻等一系列自我保護的方法,但是也不能完全抵擋來自外界的蓄意攻擊。
在現有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主要執行現場盤點、函證、重新計算等審計程序,只需運用簡單的計算技術。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全方位分析,依靠新型高難度的技術來完成。一方面,從大數據中篩選出合適、有效的數據信息的過程需要強大的信息收集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另一方面,大數據需要專門的儲存端,此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會計師事務所現有的資源無法適應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的要求。
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要求審計人員有扎實的財務審計知識的同時,掌握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收集、分析、處理。但是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缺少對財務和計算機數據技術都掌握的復合型人才,這就更加凸顯出了我國綜合性審計人才的缺乏。
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圍繞著被審計公司的各方面信息開展。這些信息以數據的形式進行傳送與分享。數據的安全性關系著經濟穩定性和被審計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保證數據的往來安全和確保數據的真實是會計師事務所重點研究的問題。可以通過設置用戶訪問限制,建立防惡意攻擊程序,以及設置相關規章制度來加強數據安全控制。
將大數據完美的融入審計工作需要建立新的規章制度,用于規范以下方面:(1)明確大數據審計中各方的責任,防止出現規避責任的情況;(2)保障大數據審計服務和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加大對數據泄露的懲罰力度;(3)明確審計工作中出現糾紛的應對方法和相關部門的責任。
隨著大數據分析、數據共享、云計算的技術發展,云審計已經成為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立云審計平臺,一方面可以提高數據自動化采集程度,提高審計證據收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審計人員與外部的信息交流,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現象,也能避免因為信息獲取不到位而產生的不良影響。另外,數據的篩選和分析需要有效的軟件來完成。因此,應當研究開發和建設新的審計軟件和分析模型,以適應新型的數據技術。
在當今時代,應當加強既具有財務知識又具有計算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的培養。首先,應當培養審計人員對數據分析運用的能力。此外,計算機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這要求審計人員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增加自身知識儲備和操作技術。因此,加大對現今在崗審計人員的培訓和對在校學生的培養是勢在必行的。
在大數據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要對未來審計工作模式的改變有正確的認知,審計工作不再只是對公司賬簿進行簡單審理,而是對所有公司數據進行全面處理,利用大數據對被審計公司各個方面進行測評并給出有效建議。而且,現在的審計模式與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模式的差別巨大,這兩個審計模式之間的過渡會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諸多難題。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提高對大數據的認知,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大數據審計、云計算等融入到未來審計工作中,實現長遠發展。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未來審計工作中,將越來越多的用到大數據技術。會計師事務所要加強對大數據審計的認識,不斷完善審計模式,提升自身大數據審計技術水平,增加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制定適應大數據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提升自身行業競爭力,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