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鋮
MBA教育理念和方法多是從國外借鑒,所以在相關教學應用中應該注意結合本國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使其既具備國際發展先進性,又能實現本土化,充分發揮教學效果。職業導向是以社會對人才職業需要為主要針對點,培養出滿足社會職業需求的實踐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技能理論與實際操作應用結合起來,強調問題分析與解決,將教學重點落在實踐應用中,對于高層次管理人員的培養中有廣泛的發展空間,是目前MBA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理念之一。
我國自從本世紀初大力發展MBA教育以來,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逐漸取得良好成效,并結合引進人才—外聘專家—強化培訓的三步發展模式,實現了教學模式的革新,為社會發展提供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但當下的培養模式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著MBA教育的深入發展:其一,培養目標不合理。MBA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尤為重視在教育過程中促進學員職業實踐應用能力的建設,但是目前很多教學模式中逐漸偏離目標,與社會職業需要結合不夠緊密,出現與社會發展需要脫節的問題。其二,師資隊伍建設不足。不僅在于很多教師本身教學能力不足,還在于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落后,無法做到與時俱進,與國際先進教學應用出現偏差。其三,未能形成體系化的培養機制。我國MBA人才培養機制發展時間較晚,一直以來在相關人才培養上都是以國外的教育理念和內容為基礎,以國外人才評測標準為基準,導致與本國實際市場情況結合不足,造成人才適應性問題頻出,隨著當下我國在教材內容改革編纂,國家規范化、體系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正在逐漸推進。MBA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從外引進先進理念和方法,更在于通過深化和探究,實現自身獨特教育模式的形成,職業導向是目前很多教學中結合社會具體需要而進行教學改革發展重要理念,在MBA教育中同樣應該結合應用,發現其對于人才培養的積極促進作用,探究應用的合理方法以促進MBA教育的發展[1]。
職業導向有別于其他教學理念的一點在于其對實踐應用的強調,將知識技能學習聚焦在實際問題分析與解決上,與問題導向不同的是,其并沒有將問題作為主要的針對點,而是側重知識能力的應用,在實踐環節不斷增進社會需要能力的綜合培養,所以其在MBA教育中有良好的應用價值:首先,突出培養目標,實現教學與社會需要的緊密結合。職業導向在教學理念上一直強調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鼓勵結合社會各類職業工作需要進行,比如各種案例參與和分析,實地參與工作體驗等,增進學員對社會工作要求更全面真實的了解,促進MBA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實現。其次,有助于綜合型人才培養。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下按照既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課程教學,職業導向的教學理念倡導學員多層次、多類型知識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除專業金融、營銷、經濟方面知識外,還有相關的應對能力、決策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養,以更加適應社會工作需要。再者,有效促進MBA教育質量的提高。職業導向教學理念與MBA教育本就有很多趨同性,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以職業導向為基礎構建的教學模式,能使教師將學員培養需要與社會職業發展需要準確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確保教育質量并不斷改善提高。最后,促進我國MBA本土化教育培訓模式的構建。我國MBA人才教育一直受國外理念技能與教學標準、內容等方面的影響,在相關知識理念構建不夠完善的時候很多學員無法將知識理念與本國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精準結合,導致教育效果不佳。職業導向推進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更多結合實踐應用進行,使學員將理念知識更多結合實際應用內容考慮,增進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形成我國本土化的教學發展有重要作用[2]。
基于職業導向的MBA教學模式發展雖然存在應用優勢,但也需要教育管理者準確定位教學應用和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結合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各種限制,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的優化升級,將職業導向教學理念的教學優勢發揮出來。
職業導向促進MBA教學模式優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上: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控制,優化策略應將三者結合起來,從職業導向理念為基礎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雙導師制度以及本土化結合推進等方面進行科學探究。
以往的MBA教學中多是以理論學術類為主,學員主要是在課堂學習中增進知識的了解,或者借助一些相關案例探討提高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多缺乏實踐應用能力,在相關理論理解以及綜合性能力培養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職業導向的教學理念下,首先要將課程設計結合社會實際發展進行,改變以往陳舊不變的模式化課程設計結構,構建動態性、開放性的課程設置模式,以社會相關職業能力需要為聚焦點,隨之調整和變化,滿足學員能力建設以及社會實際管理人才的需要;再者是將教學內容從純理論學術轉變為理論結合實踐,以學員實踐參與為主打內容,可以邀請實際企業經濟管理者進行授課,并與之協商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以實現學員學習與應用需要的順利對接,同時推進學員多進行相關模擬管理練習,或者到實地企業參與學習,獲得真實管理工作體驗,增進知識理解和應用,確保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教學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院校在除專業課程教學以外的學員能力建設的系列內容,主要在于為學員構建增進學習效率和質量的良好氛圍。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基地,這是職業導向理念中實踐核心發展的重要應用內容,MBA教學本就與其他類的研究生教學內容不同,對于學員自身實踐應用要求很高,所以教學地點可以由課堂轉移到教學基地中,甚至深入到相關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學員通過對企業信息的分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應用,促進實踐能力的提高。完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起學員交流平臺,同時促進各實訓基地中合作小組、新老生互助模式等的建立,增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增進知識能力應用的交互,并建立導師指導、實踐應用推薦、互動論壇、項目咨詢等多類模塊,將學員連結起來,推進各類資源的整合,將資源交流、信息互通、合作共進形成人才教育工作中的常態化內容,對于學員實踐參與順利進行、自身能力建設、問題解析等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為學員技能獲得和訓練提供強大助力[3]。
雙導師制是職業導向理念又一重要契合應用,旨在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有助于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打造教學效能卓越的雙導師制不僅需要具有知識能力淵博的校內導師,還要有實踐經驗充足的校外導師,以促進學員綜合能力的建設。其一是要促進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聯系,一般一位校內導師會對應1—3位校外導師,所以要提高校內導師職業導向教學理念的培養,增進其在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應用的重視,并通過與校外導師的交流互動增進實踐知識的豐富,甚至參與企業實訓活動,增進實踐能力,以滿足教學需要;同時校內導師也要幫助校外導師明確學員指導內容和職責,如多進行MBA實踐課程教學,增進學員企業市場管理及策劃能力培養,為學員提供論文設計指導等,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其二是院校需要進行對導師的定期能力建設,不僅在于順應社會實際發展工作需要,做到及時調整,更在于對導師教學效果及進度實現準確把握,以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等安排管理,打造系統化、教學效果顯著的雙導師教學模式。可以通過互聯網構建導師交流平臺,促進相關學習資源的互動共享,進行教學信息及時傳遞,并對學員培養方案等進行協商定制;建立完善的能力建設制度,明確導師按時進行教學工作內容匯報以及理論、實踐知識的學習,確保導師能力上的先進性,緊緊結合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管理內容與經濟政策;增進導師與學員之間聯系,不僅在進行定期的能力教導,學生在日程學習中的問題也應進行及時處理[4]。
基于職業導向的MBA教學模式發展需要與國際化接軌,吸收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職業新要求,甚至是專業技能的革新,所以需要結合國內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借鑒利用。一方面要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與國際教材的聯系,將教材中的國際化知識理論與本土企業發展情況妥善結合,為學員提供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并使之符合國家市場經濟狀態,同時需要加緊對國內專業標準化的教材編撰,形成本國人才教育中可行可用的專業教材內容,以推進本土化MBA人才培育與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可以增進外籍教師的招聘,為教師隊伍以及教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以外籍教師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知識解讀促進本校內教學內容豐富化,并有效增進學員探究、創新的學習意識,也能拓展學員知識視野,增進其對管理理念的深入研究。
總之,基于職業導向的MBA教學模式發展,需要高校正確認識職業導向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內涵,在對其教學理念具備全面理解的基礎上,促進課程設計與教學目標的結合,使學員能力培養符合社會職業需要,并增進實踐參與性學習環境的構建,健全并提高雙導師制教學能力,融合積極有益的國際先進知識,構建本土化高效、合理、綜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更多高素質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