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羽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廠 河北廊坊 065000)
華北油田第四采油廠2017年共進行檢泵作業220井次,作業后恢復期在7天以上井92井次,占比41.8%,影響油量占比87.7%,解決因檢泵作業對儲層造成傷害的問題迫在眉睫。建立儲層保護數據分析體系,找出影響恢復期的敏感因素,利用預測模型根據單井狀況優選搭配油層保護措施,能有效克服巖心實驗資料短缺的困難,從根本上減少維護性作業對儲層的損害,對深度挖掘油井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通過對作業過程中入井液路徑的分析,查找相關變量,確定需采集因素,然后對各因素進行維度分析,并對現有減少儲層傷害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運用頂層設計搭建平臺,指導作業時的各項參數及管柱優化,有效避免作業造成的儲層傷害。
從洗井參數、單井特性、地層特征三個方面查找相關變量并進行維度分析,詳見圖1。

圖1 維度分析示意圖
根據已確定的采集因素,與各采油作業區結合,對檢泵井的檢泵后產量恢復期、地層滲透率、地層能量、水敏因素、地層漏失量、入井液種類、入井液滯留時間等因素進行統計,對無效數據進行清洗和剔除,合計593井次,共計30000余條數據,完成2016~2018年檢泵井產量影響因素數據庫的構建。
利用統計數據散點圖、方程回歸等方法查找各項影響因素敏感性及相關性,確定不同敏感因素與恢復期的對應關系。

圖2 產液量與恢復期關系圖

圖3 目前地層壓力與恢復期關系圖

圖4 滲透率與恢復期關系圖
(1)確定目前地層壓力、作業前產液量與恢復期的關系。該廠單井產液量偏低,地層能量差,散點圖密集區明顯,同時也可看出產液量、目前地層壓力與恢復期基本呈多項式關系,產液量、地層壓力越低,恢復期越長,見圖2、圖3。
(2)確定地層水敏因素與恢復期關系。水敏是指當與儲層不配伍的外來流體進入儲層后,引起黏土膨脹、分散、運移,從而導致滲透率下降的現象。將不同產液量區間的地層水敏狀況與恢復期關系做成散點圖,該廠油井水敏嚴重,幾乎沒有弱水敏,日產液量在10t以下的井恢復期長,10t以上的井影響不明顯,見圖4。
(3)確定地層滲透率與恢復期關系。該廠油藏主要集中在低滲和中低滲區,特低滲和低滲區油井恢復期普遍較長,而中低滲區產量低的井恢復期相對較長,見圖5。

圖5 地層漏失量與恢復期關系
(4)確定入井液總量及入井液滯留時間與恢復期的關系。入井液總量為70.37m3,滯留時間為6.05天時,入井液對恢復期影響最大,見圖6。

圖6 入井液總量與恢復期關系
(5)確定入井液性質與恢復期關系。該廠檢泵作業時入井液主要分為三種:斷塊處理產出水、清水+防膨劑、斷塊處理產出水+防膨劑。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斷塊處理產出水,占總數的64.1%,但其中恢復期大于8天的油井仍占43.3%,因此可見僅使用斷塊產出水并不能滿足需求。
利用正態分布及累積頻數圖確定潛力區間,再利用多重相關的方法確定敏感因素,最終根據多重相關方法確定的敏感因素進行樣本選擇,并按照累積頻數圖所確定的潛力區間,利用距離判別的方法建立檢泵井產量恢復分析預測模型。模型為W(X)=P1*x1+P2*x2+ P3*x3 + P4*x4+P5*x5+P6*x6+P7*x7-P。其中P1=-0.083,P2=0.000632,P3=-0.017729,P4=-0.47719,P5=0.073781,P6=0.099758,P7=-0.001883,P=0.4618664。當W(X)>0,x ∈G1,即恢復期在6天以內;當W(X)<0,x∈G2,即恢復期在6天以上。為確保模型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將各因素數據回代得出結果(在原有參數的情況下,檢泵作業后產量是否能在6天內恢復),并與原結果進行對比,回代判斷的準確率為73.4%。
應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確定需采集因素,對各因素進行維度分析,通過應用多種數據分析方法對單因素和多因素進行分析,最終形成一套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儲層保護數據分析體系,能有效縮短油井檢泵后產量恢復期,保護儲層。應用范圍較廣,投入成本低,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