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蓮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4G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早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標配,“百度一下”似乎已經成為學生們解決各類問題的習慣,國內甚至國際上一流高校的會計教學視頻都可輕易獲取,世界上最優秀的教學視頻也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智慧樹、超星慕課等優質MOOC平臺紛紛推出涵蓋各學科領域的課程,在課程的呈現方式、語速調節、交流互動、考核評價等方面開發了類似于課堂教學的體驗功能,在MOOC上便可完成學習系統性的學習。中華會計網校、東奧會計在線為代表的會計專業考試類網絡課程紅紅火火,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唾手可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且便利、學習成本越來越低,課堂之外的各種碎片化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獲取知識。
然而過多的信息和各種便捷的學習途徑在降低學習成本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同時,也給正在成長中的當代學生帶來諸多困擾,使得學生參與會計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低,這些困惑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會計專業知識的獲取變得如此簡單便捷,我們還有必要花大力氣學習那些枯燥無味的會計知識嗎?第二,互聯網上的會計慕課教學資源如此豐富,我們還需要老師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嗎?第三,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革使得財務、會計、法律法規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的發展促成知識更新及其快速,大學課堂學習內容將來還會有用嗎?第四,智能化的會計信息系統具有強大的會計核算和數據分析功能,會計職業的就業前景還光明嗎?甚至有人認為會計學歷教育已經不再重要,“互聯網大學”和“社會大學”更能培養會計人的能力和思維。針對這些疑問和觀點,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互聯網會計教育固然對傳統會計教學方式有較大影響,然而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歷教育方式仍然不可取代,而且越來越重要。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形色的信息包圍。有的嚴謹科學,有的空穴來風;有的觀點新穎、發人深省,有的重復抄襲、混淆視聽;有的傳遞正能量,有的消極負面。處于成長期的大學生往往難以辨別真偽,容易被誤導,重要的內容可能被忽視,從而使學習變得盲目無從,迷失方向,學習內容缺乏系統新,不利于會計專業思維的培養,無法形成較好的他律機制。
會計課堂教學的系統性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銜接和知識體系的構建上。會計學兼具藝術性和科學性,其學科自成體系。然而,網絡上形形色色的會計知識和會計課程如何選擇,哪些是必修內容,哪些可以選修,先學什么課程、后學什么課程,同一門課程各個章節相互之間是何種關系,各門課程之間是什么關系,尚未入門的大學生是無法做出合理判斷的,需要經驗豐富的會計學教育專家提供幫助。
會計學以語言、數學、哲學、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思想為底層支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學的兩個分支,稅法體系和其他經濟法律體系構成會計職業的法律環境。各所高校的會計學歷教育根據社會的需求確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會計學教學計劃、課程地圖,教師針對各門課程制定課程大綱,與學生之間就授課內容、重難知識點、課外閱讀、教學方式、課后作業、課程考核方式等達成契約,有組織地進行課堂教學。因此,會計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習內容選擇的盲目性,根據會計學的特征和人才培養的要求,讓學生接受系統的訓練。
在線教育具有典型的碎片化和虛擬性特征,它的優勢在于充分利用課堂之外的各種時間,人腦處于自由和放松的狀態,若是集中精力,可以迅速接觸到許多信息,不乏最新的有用的信息。但是在線教育缺乏課堂面對面教學的那種沉浸感,難以形成深度思考,不利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和會計學思維的培養。
會計學科的復雜性、系統性決定了會計教育離不開課堂教學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會計課堂教學具有嚴肅性,特定上課時間、特定上課地點和相關教學管理制度能夠讓師生快速進入教育和學習的狀態,進行深入交流,并按要求持續較長時間,不被打擾,形成教學氛圍。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而且能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科的目的、本質、原則,面對面的會計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感受教師語音語調、肢體語言、神情的變化,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激發探索問題根源的興趣。教師亦可根據學生的眼神、肢體、面部表情及時捕捉學生的內心,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保持課堂的柔性和開放性,全方位的交流與現場互動更能激發教師與學生的靈感,迅時產生思想的火花,培養解決會計學專業問題的思維。學生在教師的指揮和引導下的學習是一種深度學習,能夠讓學生進入深度思考狀態,形成會計學的專業思維。
互聯網上的會計教學資源豐富,與優秀會計教師的交流和溝通也變得簡單,不受時空阻隔,而且不需要受特定地點特定時間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互聯網教育甚至促進了教育公平。但不可忽視的是,會計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本是及其枯燥乏味和辛苦之事,互聯網的學習方式不受他人和制度的約束,缺乏來自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放棄和中斷學習也同樣變得簡單。另外,學習時間過于碎片化,不能持續性加強理解和記憶,不利于會計知識體系的形成。
正規的會計學歷教育對上課時間、上課地點、課堂互動、筆記、課后作業和課程考試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會計課堂教學可以形成外界的強制和約束機制,幫助學生克服人性中好逸惡勞的一面,在學生不想堅持啃下會計學中的某些枯燥乏味的硬骨頭之時,無形的壓力會讓學生堅持下去,不能或者舍不得輕易中斷放棄,只能憑借多一分的努力克服困難,這種戰勝困難的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對會計學的興趣,引領他們不懈探索,吸收會計學的養分,為服務社會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本科教育是向社會輸送會計學人才的主要方式。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更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信息可以跨越時空快速傳播,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帶來許多低成本甚至免費的會計教學資源,然而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資源,如何甄別有價值的資源,如何去除冗余信息,讓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接收系統的學科訓練,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會計課堂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奠定了其在會計學歷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當然,互聯網帶來的豐富的廉價甚至免費的資源不可忽視,移動互聯網的教育和傳統的課堂教學并不沖突,會計本科教育應該主動擁抱互聯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習內容更豐富、學習方式更靈活、學生思維更具發散性和創新性。面對互聯網,教師的職責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第一,面對互聯網的大生態環境,鼓勵并教給學生使用互聯網工具;第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信息資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且魚龍混雜,教師把與學科密切相關的資源推薦給學生;第三,把高質量的資源推薦給學生,并培養學生辨別優質資源的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制定符合國際規范的課程教學大綱,與學生就課程簡介及其目標、課程資料及教學要求、課程主要內容、考核方式、考試安排、課程資源推薦等達成契約,在課程大綱中可以將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包括會計專業教材、著作、期刊、網站、微信公賬號等各種途徑的會計專業相關資源,推薦給學生,組織學生獲取知識,要求學生做課前準備,課外閱讀和自助學習,課堂的主要任務是匯報、研討、分析、總結。教師是學習的導師,起到拋磚引玉、組織學習、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為主動,既能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又能培養會計專業思維和學習能力。
變化是永恒的,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法律、技術環境總是在不斷的變化,創造力和終生學習能力是會計人員生產并走向成功的必要素質。大學是連接學業和社會的紐帶,為更好地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大學期間提供半自由的學習方式,集中四年時間學習在相對固定的地點組織教與學的活動,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做筆記、思維導圖、總結提升的能力,讓學生在離開校園之后,仍然對新變化有敏銳的感知力,對新知識有高效的吸收力,提供終身學習的基礎,以便日后能夠獨立自主地成長。這就需要在校的集中學習訓練階段探索會計學習方法,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流程。
從中國的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時代背景來看,他們基本上是九五后,成長在網絡時代的虛擬世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以自己為中心,崇尚自由和個性,不太喜歡傳統被束縛的過于嚴肅的課堂組織形式,但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通過網絡上的社交媒體表達觀點,需要表現他們的存在價值。因此,我們試圖改變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通過教師展示、學生討論并批判的方式,體現學生的存在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培養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終生學習能力,尊重學生與教師同樣平等地位,鼓勵學生充分參與教學討論、批判、總結和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用當代大學生喜歡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我們稱之為頭腦風暴式課堂教學。
教與學的本質上是通過交流實現知識的傳遞和智慧的提升,面對面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從形式和制度上增強交流的效果,而且能夠實現從知識和信息的傳遞到思想和人格的塑造。教師和學校的職能是根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把有價值的資源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優秀的會計學知識海洋中吸收養分,并盡情欣賞會計學科之美,激發學生探索會計學問題的興趣,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同時將無價值的信息擋在門外,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價值觀體系,讓他們學會辨偽存真,能夠自學習、自發展,成長成一個具備會計學思維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