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如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造成國際市場劇烈動蕩,外貿訂單大量減少,國際貿易走勢低迷。再如2018年3月以來的中美貿易戰,極大地沖擊了中美兩國之間的國際貿易領域,而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二者的貿易沖突將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不穩定性。由此造成的國際貿易不穩定發展如海外需求疲軟、經濟走弱等問題將對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造成影響,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股市大幅下跌。
因此,二者彼此之間的互動關系引起了眾多學者的研究,大量實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互動傳導機制,使得雙方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帶動或刺激另一方更好的發展[1],有利于我國經濟更快地完成轉型升級。
2017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為65395億元,2018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為69100億元,同比增長4.4%1,這表明我國目前金融業發展態勢穩定。研究表明,一個國家金融發展的態勢好,會對當地的國際貿易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金融實力強,其意味著經濟實力必定不會弱,由此體現出該地區能在國際貿易中有著更強的話語權,獲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則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較弱。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進出口商品總值為305044億元,出口商品總值164152億元,進口商品總值140892億元,貿易順差23260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7.1%,進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2.9%。且自1994年至今,我國國際貿易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并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從2014-2018年中國出口商品結構2可以看出,我國經過多年的工業化發展,初級產品的出口比重僅占5.42%,工業制成品占94.56%。這表明我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并且國際貿易的主導作用也逐漸加強[2]。
1、金融發展能集中社會資本,為國際貿易穩定運行提供強大的后盾支持
金融發展能將社會資本進行集中再分配,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這種能夠聚集大量的資金并將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的行為能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穩定運行的動力。
金融發展為國際貿易保駕護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國家的金融發展能影響國際貿易發展。這是由于國家金融發展主要靠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和對外的融資[3],其中通過引進大量的外來融資促進國家金融發展就會增加對外融資的需求,這種需求便會刺激國際貿易的發展。二是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載體,它的金融發展將會給分立子公司的當地國家提供大量的外資,從而促進當地國家國際貿易的發展。
2、金融發展能完善現有的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并使其不斷優化達到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作用
國際貿易結構是根據國際貿易的經營特點,反映出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相結合開展的國際貿易活動[4]。通過對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可以看出,金融較為發達的國家,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主要以技術知識型產品為主,這使得這些國家可以從國際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而金融發展較為緩慢的國家,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從而在國際貿易中的獲益很少。
所以,金融欠發達的地區,可以通過政策優惠、勞動力優勢、市場廣闊等因素來吸引外商投資,從而促進本國國際貿易的發展。
3、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國際貿易發展出現新形式
互聯網金融下的第三方支付、數據貨幣、大數據金融使得國際貿易新形式——跨境電商得以蓬勃的發展。它為跨境電商提供了買賣雙方交易更加便利的結算方式,也催生了多個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使得更加便利的國際貿易成為可能。
1、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會影響金融發展趨勢
各國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所以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大都不同。但可以統一表明的是,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以技術知識型產品為主導地位出口的國家大多金融發展更為發達。這是因為知識型產品具有創造價值的功能,從而使本國能獲得大量外來資金,以此促進本國金融的發展。
而反觀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其生產技術要求低,且大都依靠自然資源生產,創造的價值含量低,使得在國際貿易交易中難以獲取大量利潤。所以,由此看出,優化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加大研發技術知識型產品能使本國在國際貿易交易中占據絕對優勢,能夠獲得大量外資,促進本國的金融發展。
2、國際貿易通過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能為金融發展提供不竭的資金支持
經濟的全球化流動,使得各國所面臨的的經濟風險更大,因此這間接地促使各國優化金融風險管理系統,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從而促進金融能夠更加平穩地發展。
而其中,跨國公司在全球各地成立子公司的進程加快,對于當地國家來說,對外投資活動便更多。這種投資活動能為本國聚集大量的外來資金,吸引更多的資金匯入。這不僅能對當地經濟起到巨大的發展作用,同時還有利于金融業的競爭與提高,在競爭中帶動本國金融產業質量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
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旦爆發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都會受到波及,從而影響各個經濟領域。根據以前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造成的嚴重損失,可以得出的原因是我國過度依賴外國市場,從而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幾乎沒有可以與之相抗衡的能力,便被卷入進金融危機之中。所以,我國應當重視國內市場開發的重要性,除了加大本國市場的開發力度以外,還應當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注重開發多個國際市場如亞非拉美等國的市場。借此來分擔市場風險,使金融發展更為穩定,從而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添磚加瓦。
從互聯網金融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就可以看出,創新金融產品的重要性。所以,我國應鼓勵金融機構提升金融產品的服務,為國際貿易企業提供更多的線上和線下的融資渠道,努力實現可以用人民幣來進行跨境結算,加快海外布局,發展更多的海外顧客,這將為國際貿易在各國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穩固的基礎。
一方面,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代表著絕對優勢。所以,我國應大力提升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的比重,從而實現在國際貿易中的價值創造,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優勢。另一方面,國際貿易不僅僅指的是貨物貿易,還包括技術交流、品牌授讓、資源共享、信息傳播等方面的服務貿易。服務貿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占比達到70%以上,較強的服務供給能力和國際競爭優勢使發達國家從中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而我國服務貿易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是4.3%,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造成服務貿易失衡。所以,平衡國際貿易的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有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的持久發展,從而為金融發展提供強勁的資金支持。
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作為經濟中兩個獨立的領域,對經濟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二者之間良好的互動機制,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從許多學者的大量研究來看,不難得出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發展起到的良好導向作用,但是對于國際貿易發展是如何促進金融發展的研究文獻在我國還并不多見。所以,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互動機制還應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找到國際貿易促進金融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得出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