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文 夏凡 熊康睿 顧志堅(武漢東湖學院)
在市場上可實行得流量變現方式各有千秋,大致上分為:廣告類、增值服務類、購物類和流量分成幾個類別。*
進行高質量的持續的內容輸出,獲得開通原創標識邀請,再開通贊賞功能,從而獲得部分收益。
承接有需求的廣告商,將廣告與我們的公眾號推文進行結合,從中收取廣告費用,獲得收益。常見的如廣告聯盟通過CPA、CPS、CPC、CPM 等方式進行流量變現。
在獲得一定的粉絲之后,就可以把這些粉絲轉變成為消費的客戶,通過售賣實體或虛擬物,從而獲得盈利。
以給企業或其他人做信息咨詢服務,或者線上、線下的培訓服務,以獲取盈利。
讓企業將產品給我們,我們可以作為福利送給自己的會員或優質的粉絲,既讓粉絲得到了實惠,也讓企業得到了宣傳。
首先,團隊從同行友商那里尋找目標用戶;其次,充分利用初始用戶的優勢,將其中高質量的初始用戶慢慢轉變為目標用戶;再次,通過利益來刺激用戶的痛點,通過抽獎等活動讓用戶們為自己提高曝光量;最后,可以通過自媒體渠道進行曝光來達到吸粉的目的。
首先要從功能上留人;讓用戶們接觸到彼此,通過對每一個用戶設定標簽,將一樣標簽的用戶歸到一起,能后最大限度上的保留種子用戶。
其次要從內容上留人,最好是建立微信群,讓興趣愛好相同的用戶在一起溝通,給他們提供交流平臺的同時,提供一些他們剛需的信息,也就收獲了鐵桿粉絲。
最后要從物質上留人,適當的要進行獎勵,比如說進行抽獎活動,讓某一些特別活躍的用戶嘗到甜頭,就更有利于留存種子客戶。
最能撬動日活的節點就是日新增用戶數。我們要針對每個來源去盤點當前的貢獻權重,并評估每個來源潛在的提升空間,最后明確每個來源由哪些團隊負責,從而制定和執行相應的計劃。
1.常用的推廣平臺
今日頭條(今日頭條app 等)、百家號(百度搜索等)、企鵝號(手機騰訊網等)、大魚號(UC 瀏覽器等)、一點號(鳳凰新聞等)。
2.資源多渠道分發的優點
①增加收益
自媒體平臺都是有廣告收益補貼,當發布的內容有閱讀量時,平臺就會給你相應的收益,通過多平臺發布,使利益最大化。
②打造個人品牌,增加創作者名氣
從長遠看,一個作品多平臺分發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打造個人品牌,同時多平臺分發還能給創作者帶來名氣,名氣越大,能夠獲取的資源種類和平臺就更多。
③平臺占位
一是名稱注冊,在每個自媒體平臺需要注冊自己的自媒體名稱,可以防止被人冒用。
二是內容占位,如果你自己不分發到各個平臺,內容就會被侵占,繼而被發布到另外的平臺中。
長期高質量的內容持續輸出是自媒體成功的關鍵。
1.短視頻內容輸出
幫助創作者進行短視頻內容持續輸出,需要編劇和策劃團隊要針對簽約的創作者進行包裝定位,根據定位的內容風格進行撰寫拍攝的腳本。再交由團隊進行拍攝或者協助創作者進行拍攝,并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發布。
2.資訊內容輸出
將文字內容編輯得有特色,把感情變成文字,讓更多用戶看得舒服,借鑒他人風格,形成個人特色。不一味地迎合用戶,高頻次在各資訊平臺發布原創內容,才能贏得用戶的喜愛。
先將流量集中在社群里,對免費社群成員進行長期持續免費的內容輸出。再打造差異化服務,促使部分群成員升級成我們的付費會員。進而打造自己的知識品牌,在抖音、百家、頭條、網易等平臺多渠道推廣引流,后期收取會員費和廣告費,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自2009 年第一家YouTubeMCN 成立以來,MCN 在國外已發展10年,早期的野蠻式擴張以及訂閱量井噴式增長則難以再現,面對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以及MCN 自身的盈利局限性,如今在美國,MCN也不得不重新考量市場定位并通過轉型打破自身局限以實現新的增長,拓寬視頻發布渠道、深耕垂直產品等周邊產品已成為MCN 應對市場變化的主要手段及盈利新模式。同時儂超紅MCN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也相對總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也許可以為目前在中國如火如荼地發展的MCN 提供前車之鑒。
(1)由于平臺之間、平臺與用戶、廣告主與用戶等多方關系中存在信息不對稱,MCN 機構首先要彌合的,就是這種權利不對等。彌合信息不對稱的基礎是對內容和市場的雙向敏感,同時MCN 的關鍵是要為需求匹配合適的內容。頭部承載最大的價值,可能會集中高達70%的資源,而腰部以下的內容,在商業上價值并不大,更多是生態上的意義,去支撐和維持你的整個內容結構。但腰部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領域在未來是可以非常細分的,并且不同品類的在目前出于不同的階段。對于像商業、知識、科技等目前來看不算大熱的領域,在未來可能因為內容生態的成熟而進入下一階段,前提是你在這其中做了布局和持續的內容生產。
(2)近年來硅谷中將技術注入文化產業公司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產業革新與發展要求的機會。這樣一來,就從根本上解放CP團隊的生產力,之前一個3-4天才能出成片的內容,現在10 分鐘可以有一個大致的版本。目前,我們的團隊使用這些技術提供的服務還比較初級和基本,并且通過技術投資獲得回報所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但對于內容適合標準化輸出的商品展示型短視頻,這個模式是有發展潛力的。與傳統的MVN 業務相比較而言,技術層面仍是我們應該攻下的一個重要難題。
(3)從2014 年開始的內容創業黃金十年已經走到中段,前期發力的公司開始加速以及搶跑,新進入者野蠻生長的機會正在逐漸消失。這就意味著,于更加有活力的年輕MCN 領域中,一方面,最早成型的美食、美妝等品類,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頭部和商業壁壘;另一方面,依舊有大量諸如旅游、商業、科技等垂直內容還在等待消費市場的成熟。對于這些領域的內容創業者來說,現在重要的是提前計劃,找到正確的道路并確定何時輸入。盡管如此,在黎明之際,也面臨質疑,這通常是一個有前途且瞬息萬變的行業的常態。MCN 的存在仍然基于蓬勃發展的短視頻生態系統,在成為真正的“基礎設施”和“新一代文本”的過程中,MCN 希望系統地解決其分布,開發問題和貨幣化。將不斷適應并適應他們在生態變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