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浚源(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新會供電局)
供電企業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必然需要防范法律風險,這也是國資監管機構提出的一大任務,也是供電企業應對危機、風險以及支持自身發展的一大方向和目標。供電企業只有強化法律風險的分析,采取科學防范對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才能在法律風險面前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然而,法律風險的防范最關鍵是要具備一定的法律責任意識與危機意識,通過科學的危機化管控來提高供電企業自身的防風險能力。
供電企業分布范圍廣、布點較多,從上級供電企業到基層企業都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和任務,面臨著差異性的工作挑戰,實際的經營、運營過程中不僅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還面對著不確定的客戶群體,其中必然涉及到更多的法律風險點,具體體現為:
國家在電力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等的法律法規會根據客觀形勢與市場經濟條件等發生調整與更改,這些政策方面的變化必然會對供電企業的經營運營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同時,因為供電企業已經全面轉為企業,投入市場運營,在實際的運行中無權執法,可能面臨違法風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基層電力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操作各種設備、各項操作,些許的不慎或大意都可能面臨人身安全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則可能陷入法律風險。例如:為對危險電力設備設置安全標識,電力設備保護區的劃分模糊不清、導線對地安全距離不達標,供電導線與附近建筑物之間未保持足夠的距離,配變的配置不科學、不合理。沒有依照安全保護規定來開展電力施工,從而引發施工風險、人身傷害。而且實際的電力系統中各類設備的拉線、變壓器接地線等都可能因為帶電而帶來觸電風險。
(1)電費回收的法律風險。由于受到客觀經濟形勢、市場環境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等的營銷,眾多的高能源消耗企業可能出現暫時停產或放慢生產等問題,用電企業經營不景氣、流動資金有限,勢必會出現供電企業的電費回收帶來不良影響,使得供電企業面臨著電費回收的法律風險。同時,一些普通的個人用電客戶如果對物業服務不滿或對供電服務不滿意等可能出現拒交電費的現象,電費無法及時回收必然會對供電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
(2)非法竊電與違規用電的法律風險。一些不法用電客戶企圖通過欺詐、投機倒把等方式來簽署用電合同,例如:不法分子通過租用他人房屋、產地,借他人名來報裝用電,待核準情況后人去樓空的,以及前業主未繳清電費情況下,新業主報裝用電行為得不到及時受理而引發法律矛盾與糾紛等風險。
電力線路、設備等經過長期地運行難免出現故障和問題,必須對其進行維護與維修,這一過程中也可能使得供電企業面臨法律風險。例如:電力線路、設備等占據他人用電、占據私人房屋、土地等所引發的法律糾紛,同時,一些城區拓建過程中,電力設備的安置不當與城市拓建之間的矛盾,所引發的多種風險,以及電力線路與樹木等的纏繞帶來的風險,用戶專線、支線等被非法占用而導致的風險等。
從根源上防范供電企業法律風險,就需要形成安全防范意識,樹立危機管理理念,從而強化法律風險的防范,具體則可以從下面幾大點做起:
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是防范法律風險的基礎和保障,在此基礎上還要強化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所謂規章制度就是企業經營、運營的金科玉律,企業一切日常經營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嚴格依照規章制度執行,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護企業自身不受法律風險的干擾。企業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在符合國家電力行業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而且要結合企業自身所處的環境、自身條件以及實際的經營運營概況,這樣才能確保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才能從根本上規避并防范企業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例如:業擴報裝方面要從作業流程與工作環節等切入,創建完善、系統的作業指導制度體系,具體的作業制度與體系也要針對于不同的環節、不同的階段來制定,如:停電催費作業指導、招標管理作業指導、合同簽署指導等,而且實際的制度與規則要深入到不同的環節、不同流程,形成統一的格式、規范,采取高度格式化、高度規范化的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控制人為操作帶來的風險。
現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電力企業也正在逐漸走向市場化運營,面臨復雜變換的市場環境,供電企業必須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法律責任意識,增強自身的維權意識,要重點防范電費回收風險,對此供電企業要重點強化供用電合同管理,強化合同控制、規范員工工作,以合同約束用電客戶行為的功能,以此來增強供用電雙方的合同履行意識,提升彼此的法律意識。其中最關鍵是要通過設定清晰、明確的合同條款、合同條約等讓廣大的內部員工以及用電客戶都認識到電費的及時回收或繳納對于供電企業自身以及用電客戶雙方各自的影響,合同中也要明確供用電雙方在非法供電與非法用電中各自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實際的合同履約中,供電企業必須邀請專業的法律顧問來提供專業化的合同法律服務,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規避合同條約方面的法律風險。
供電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不可獨立作戰,它需要與之關聯的部門之間的協作與配合,這樣才可能為供電企業創造一個安全、平穩的工作環境。眾所周知,電力部門與城建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等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彼此間只有做好協調、交流和溝通,才能減少因為誤解帶來的法律風險。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與電力相關的其他部門同電力部門缺少法律方面的共同學習、交流與溝通,從而使得其他部門很少能了解到電力部門的行業法規,導致在現實執法中出現多種問題、困惑和矛盾。對此,有必要通過公開講座、座談與會議交流等方式來強化各個部門與機構之間的法律制度和交流,讓各個部門、機構都能了解并學習供電行業的法規制度,而且還要強化不同行政機構、職能部門的電力法律教育和宣傳,從而控制實際執法中的矛盾與糾紛,從根源上控制供電企業的法律風險。
供電企業職工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法律知識水平都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法律風險。因為電力系統的操作、作業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危性、風險性,為了減少人身事故的發生,供電企業就必須做好職工的電力專業技能的培訓,使他們都能掌握規范的操作方式,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在實際的電力檢修與運行維護等過程中都能嚴格遵照科學的流程規范來執行操作。同時,也要定期對廣大員工進行法律法規教育、培訓,通過培訓來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法規水平,進而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帶著強烈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等來專業化地開展工作,減少因為法律常識缺失所引發的誤解與問題,控制法律矛盾和糾紛的出現,維護供電企業自身的法律權益。
供電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運營過程中可能面臨多種法律風險,面對各種法律糾紛,在這些問題面前,只有強化自身的管理,不斷地提高并優化自身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針對法律隱患和危機合理地采取對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防風險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積極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自身長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