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21 世紀以來,國內市場企業并購重組越來越頻繁,已成為很多企業實現雙贏的重要嘗試,然而因并購重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并非所有的并購重組都能達到期望的目標。為提升企業并購成功概率,更好地促進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亟需深入探討影響企業并購重組的財務風險,并尋找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
并購重組是企業進行資本操作與運營的產權交易活動,國際上簡稱為“M&A”,它是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司相互參股或者合并組建新公司,以實現壯大企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增強企業風險抵抗的目的,對快速提升企業經濟實力及市場占有率具有重要意義,并購重組也是企業獲得先進技術、進軍新行業領域的重要途徑。
企業并購重組具有復雜性特點,至少涉及兩個以上企業,因此會存在信息不對稱、估值差異、融資方式選擇失誤、資源整合不利等諸多影響財務決策行為的因素,會帶來信息、營運、財務、法律等多種風險隱患,其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將直接導致投資企業財務情況惡化,甚至誘發財務困境與危機。
企業并購重組是一項系統性的產權交易活動,在并購重組初期需要結合企業發展需求及政策法律等對目標企業進行估值,稍有不慎將面臨信息不對稱、財務情況了解存在偏差、估值不合理等財務風險。有些企業在并購準備階段,并沒有對企業自身實際發展需求進行考察,導致并購企業選擇不精準甚至出現盲目選擇的現象。在對目標企業財務價值進行風險評估環節,很多企業并未成立專業風險評估小組,僅靠自身財務人員進行判斷,這種不嚴謹的風險評估方式將加劇目標企業選擇不合理的出現。更為嚴峻的是,有些企業對自身發展與管理特點存在誤解,并未對企業并購重組后的發展方向與內容作出科學的規劃,從而增加并購重組后財務狀況與預期效果嚴重不符的風險,而這種財務情況不對等的情況或將為企業帶來難以預測的財務危機。此外,在并購準備階段,不少企業沒有做到時刻關注政策與法規的變化,甚至對并購重組的監管條件產生錯誤理解,情節嚴重的或將為企業帶來資產流失甚至破產的財務資金風險。
在企業并購重組交易階段將面臨融資支付、流動資金挪用等財務支付行為,該階段最常見的財務風險為融資支付風險、流動風險與債務風險。在并購重組合作確定后,企業需要在合同規定期限內籌集并購重組活動所需資金,而通常情況下并購重組所需的資金數額巨大,融資支付是大多數企業常用的資金籌集手段。為降低融資難度風險,企業需結合自身經營發展情況與財務水平制定合理的融資計劃,以確保在保障并購重組活動順利進行的同時預留足夠的流動資金,不會對企業正常生產與經營帶來流動風險。此外,債務風險多與融資支付風險相伴,企業融資計劃的科學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從而對企業債務風險產生影響。
企業并購重組交易階段是財務風險的高發階段,但并購重組后整合階段的財務問題亦不容忽視,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及科學管理手段來提升并購重組的經濟效益與價值。在并購重組趨于常規化的時代,并購渠道與方法日益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并購重組的高效完成,但這并不是并購重組的終結,然而,很多企業并沒有完善的并購重組過渡時期管理制度,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誘發各種財務問題相繼出現。一旦并購企業沒有實力應對這些財務問題,將對并購重組產權交易活動帶來不可彌補的嚴重損失。此外,一般情況下,企業在完成并購重組后,其整體規模、資產、人員等都將急劇增加,這對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管理內容出現偏差不僅會增加其管理成本,還將為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資金風險。
嚴謹對待并購重組事前準備工作是從根源處降低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重要舉措,企業應加強財務風險事前控制,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企業應強化選擇意識,結合自身財務狀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企業,并加大對目標企業財務狀況、資本結構等具體指標的考察力度,從多方渠道入手確保所接收信息的真實性,以有效避免誤導性財務信息對企業并購對象選擇的干擾。在對目標企業進行估值時不僅要參照其財務信息評價,還應搜集企業管理狀況等綜合性信息,通過科學全面的信息評價來降低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其次,企業還應對并購重組后發展方向與內容作出相應的規劃,將并購企業與自身財務狀況及優劣勢進行綜合對比,以實現并購重組取長補短的效果。此外,企業應將政府政策作為并購重組行為的方向標,以政策為指導靈活選擇合適的并購重組方式,當然,為提升政府政策理解的科學性,企業可向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融資風險是企業并購重組中的重大財務風險,企業應充分了解并購重組核心要素,從擴大企業融資渠道、設計企業資本結構、控制融資成本等方面入手來加強融資風險管理控制,以提升并購重組方案的可執行性。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企業可獲取并購資金的融資方式越來越多元化,譬如發行股票、債券、信托等,企業可結合實際需求科學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融資方式,以提升融資的成功率,降低并購資金籌集不足的風險。融資必然會帶來企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例的變化,通常情況下高債務占比不利于企業后續發展,因此企業應優化自身資本結構,可通過出售閑置固定資產或物資等方式來提高權益資產,確保資產負債表結構不會對企業長遠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此外,融資成本對融資風險的影響亦不容忽視,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應盡可能做到低成本、長周期。
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存在諸多可誘導財務風險出現的外部因素,企業對這些外部誘導因素的處理方式將直接并購重組效果,而確定風險防范機制是降低企業外部環境風險隱患的核心舉措,企業應結合自身與目標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防范策略。此外,企業并購重組融合需要經歷過渡與磨合,該時期是財務風險高發時期,企業可通過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過渡方案來降低并購重組整合財務風險。為保障并購重組與財務管理的有效落實,企業既要充分考量影響并購重組效果的各項因素,以提升并購重組過渡方案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又要加強對目標企業的宣傳推廣力度,同時輔以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來督促目標企業更加科學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
在明確并購重組目標后,企業應創建并購重組團隊,建立并購重組信息溝通渠道,并制定詳細可行的并購重組執行流程,在內部人員的調度控制下依托專業的并購重組團隊來完成協調管理工作,以提升溝通的有效性。同時企業應加大與并購企業的溝通與談判力度,盡快設計出嚴謹的并購重組體系,明確重組新公司法人、章程、技術改造等核心事宜,以有效避免并購重組管理混亂的出現,實現并購重組企業價值統一化及資源利用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應在充分了解雙方意愿的前提下制定人力資源計劃,可依托自身資源優勢來重新組合新公司董事局,提升自身話語權與控制權,目標企業高管團隊應配合提升員工管理體系,提升并購重組財務透明度,為并購重組管理活動的高效開展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新常態背景下,并購重組已成為企業提升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對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機遇與風險并存,并購重組過程中存在諸多財務風險隱患,稍有不慎將對企業帶來不可彌補的嚴重影響。企業應正確認識并購重組不同階段的財務風險隱患,通過強化選擇意識、加強融資風險把控、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風險防范機制等一系列舉措來降低并購重組財務風險,以實現并購重組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