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全喜 楊偉強 吳正鋒 張建成 單世華 趙傳志 趙紅軍



摘要:東爪哇是印度尼西亞花生主產大省。由于品種和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花生單產水平較低。2017年11月當地雨季期間,來自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各5個花生品種被引種到東爪哇省,并以當地品種“TALA 1”為對照,通過比較成熟期的植株性狀、產量性狀和莢果產量等,初步篩選出桂花紅35等適應當地雨季種植的花生品種。本文首次對我國花生品種在印尼東爪哇省的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進行了報道,為我國優異花生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鑒定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國花生品種;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雨季;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5.2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9)09-0121-04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Peanut
Varieties in Indonesia East Java during Rainy Season
Sun QuanxiYang Weiqiang1*, Wu ZhengfengZhang JianchengShan ShihuaZhao Chuanzhi2, Zhao Hongjun1
(1. Shandong Peanut Research Institute/National Peanu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Qingdao 266100, China; 2.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East Java is a major peanut-producing province in Indonesia. Because of the backwardness of varietie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peanut yield per unit area was very low. In November 2017,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five peanut varieties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five peanut varieties from southern China were introduced to East Java, Indonesia, and their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variety TALA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planting conditions, Guihuahong 35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suitable for rainy season planting in East Java Province, Indonesia through comparing plant traits, pod yield and yield traits at mature stage.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peanut varieties in East Java, Indonesia,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adaptability of more excellent peanut varieties in China.
Keywords Chinese peanut varieties; Indonesia; East Java; Rainy season; Agronomic characters; Yield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ㄉ瞧渲匾霓r作物之一,2001—2016年種植面積年均60.1×104 hm2[1]。東爪哇省是其花生生產大省,該地區4月到10月為旱季,11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降水量豐富,年平均氣溫30℃左右,常年可以種植農作物。由于品種和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印度尼西亞花生平均單產僅為1 820.8 kg/hm 且近年來逐年降低[1]。我國花生品種資源豐富,全國平均單產高達3 580 kg/hm2[1],這與花生品種和先進的栽培技術等密切相關。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我國優異花生品種及先進栽培技術“走出去”,山東省花生研究所依托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山東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GGH4518)資助下,與印度尼西亞和榮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多次赴印尼進行我國優異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評價試驗,并取得了重要進展。旱季試驗結果表明花育51、白沙1016、湘花2008、青農黑、花育50、仲愷花4號和桂花紅35莢果產量高于印尼當地品種“TALA 1”(吳正鋒等,已另文發表)。本研究對我國北方和南方各5個優異花生品種進行了當地雨季適應性篩選,桂花紅35等品種在東爪哇省雨季農藝性狀及產量表現較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1.1.1 試驗地點 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印度尼西亞和榮農業有限公司共建的“中國-印尼花生工程化技術集成試驗示范中心”,位于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諫義縣巴累鎮(Pare,Kediri,East Java),南緯7°47′,東經112°12′,海拔40 m。該地區11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降水豐富,平均氣溫30℃左右。土壤富含火山灰,沙性壤土。
1.1.2 供試材料 我國北方花生品種5個:花育9310、花育33、花育52、花育39、花育45;南方花生品種5個:桂花紅35、仲愷花4號、白沙1016、四粒紅、湘花2008;以當地品種“TALA 1”作對照。其中,花育39、花育45、花育52、桂花紅35、仲愷花4號、白沙1016、四粒紅、“TALA 1”為小花生品種。
1.1.3 播種方式 起壟播種,壟長10 m,壟距90 cm,壟面寬50 cm,壟上播2行,小行距25 cm,每穴2粒,穴距20 cm,每個品種3次重復,共33個小區。2017年11月19—20日起壟播種,2018年3月1日收獲,生育期約100 d。
1.2 測試內容與方法
1.2.1 植株和莢果性狀 花生成熟期,在每個種植小區隨機選取5穴(10株)生長整齊一致的花生植株,統計主莖節數、分枝數、主莖高和側枝長等植株性狀。摘果后,統計雙飽、雙秕、單飽、單秕、幼果和爛果數等。
1.2.2 產量測定 花生成熟期徒手將花生植株從土壤中挖掘出來,稍晾曬后,摘果裝入網袋,并撿拾留在土壤中的花生莢果,去土后稱取莢果鮮重。
1.3 統計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數據整理及作圖,SAS 1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性狀測定
主莖節數和分枝數是花生重要的農藝性狀[2,3]。在印尼東爪哇省,我國花生品種主莖節數存在較大差異,最少的是花育33,最多的為四粒紅。其中,白沙1016和四粒紅主莖節數與對照“TALA 1”差異不顯著,其他品種均顯著低于對照。我國花生的分枝數也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四粒紅最少,仲愷花4號最多;除仲愷花4號外,其他品種與對照“TALA 1”差異均不顯著。
主莖高、側枝長是衡量花生生長快慢的指標[4-6]。“TALA 1”主莖高50.2 cm,側枝長55.9 cm。我國花生主莖高25.8~61.1 cm,側枝長29.4~70.1 cm,均為花育52最低,四粒紅最高(圖1)。其中,四粒紅和白沙1016出現不同程度的徒長現象。
2.2 莢果產量表現
單株結果數是影響花生產量的重要因素[7]。由圖2可知,各品種花生單株果數為8.2~14.0個,平均10.9個。四粒紅、花育52和湘花2008的單株果數低于對照品種“TALA 1”,花育9310單株果數與對照相同,其他6個品種的單株果數高于“TALA 1”,其中花育45和桂花紅35明顯高于“TALA 1”。
不同字母表示5%的差異顯著性。1:花育33;2:花育39;3:花育45;4:花育52;5:花育9310;6:白沙1016;7:桂花紅35;
[JZ]8:四粒紅;9:湘花2008;10:仲愷花4號;11:印尼當地品種“TALA 1”(對照),下同。
飽果率影響花生產量[8,9]。我國花生品種飽果率大多低于對照品種(71.7%),其中仲愷花4號飽果率只有6.5%;僅桂花紅35、四粒紅和白沙1016比對照品種高,分別達97.0%、77.7%和72.2%。雙仁果率高于對照的品種有花育9310、四粒紅和白沙1016,其余品種低于對照,其中花育33的雙仁果率最低(圖2)。
由圖2可以看出,我國花生的莢果產量為605.9~1 985.1 kg/hm2。不同花生品種的莢果產量差異較大,花育45、仲愷花4號、桂花紅35和白沙1016比對照品種產量高,其中花育45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38.69%,桂花紅35比對照增產19.50%;顯著減產的品種有四粒紅、花育39、花育33,其中花育33的產量最低,比對照減產57.67%。初步表明,我國小花生品種較適宜在印尼東爪哇省種植,其中桂花紅35不但產量高,而且飽果率高。
2.3 農藝性狀與莢果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1)顯示:花生莢果產量與主莖節數、分枝數、主莖高、側枝長、飽果率、雙仁果率呈正相關,與單株果數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單株果數與主莖節數和主莖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側枝長顯著相關,與分枝數正相關,與飽果率顯著負相關,與雙仁果率負相關;飽果率與雙仁果率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主莖高、主莖節數、側枝長、分枝數負相關,其中與分枝數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
3 討論與結論
印尼東爪哇省全年持續高溫,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1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降水豐富。本研究于2017年11月19—20日起壟播種花生,2018年3月1日收獲,恰逢當地的雨季。因雨水充沛、持續高溫等原因,所有品種100 d左右即成熟。這與農作物品種的區域適應性及不同生態區域農作物生長發育情況不同[10-12]等密切相關。部分品種(如四粒紅等)出現徒長,此外,由于不同品種生育期的差異,收獲不及時,造成了部分品種落果或爛果??傮w上看,我國南方花生品種(如桂花紅35等)在印尼東爪哇省適應性較好,成熟期植株長勢好,北方花生品種適應性較差,死棵現象比較多;小?;ㄉ贩N適應性好、大?;ㄉm應性較差。
產量是評價農作物品種適應性的重要指標[13]。本研究結果表明,花育45、仲愷花4號、桂花紅35以及白沙1016莢果產量均高于印尼當地品種“TALA 1”,這與單株結果數高于“TALA 1”密切相關。但是花育45飽果率僅為42.7%,仲愷花4號僅為6.5%,桂花紅35表現較好,高達97.0%,高于“TALA 1”(71.7%)。這可能與該地區持續高溫、多雨或土壤中鈣含量無法滿足部分花生品種(如仲愷花4號等)莢果正常發育有關[14]。本試驗條件下,桂花紅35比“TALA 1”增產19.5%。綜合來看,初步認為桂花紅35是一個較適宜在印尼東爪哇省雨季種植的花生品種,這與此前旱季試驗結果一致。
參 考 文 獻:
[1]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DB/OL].2018.http:www.fao.org/statistics/zh/.
[2]楊秀麗,寧東賢,武銀玉,等.花生種質資源主要數量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和相關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9):82-87.
[3]姜慧芳,任小平,廖伯壽,等.中國花生核心種質的建立及與ICRISAT花生微核心種質的比較[J].作物學報,2008,34(1):25-30.
[4]祝令曉,康濤,慈敦偉,等.種植方式對鹽堿地花生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5):52-57.
[5]張智猛,戴良香,慈敦偉,等.種植密度和播種方式對鹽堿地花生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6,24(10):1328-1338.
[6]張佳蕾,郭峰,楊佃卿,等.單粒精播對超高產花生群體結構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8):3757-3766.
[7]李鳳霞, 郭錦明,楊英娟. 花生單株莢果產量與某些農藝性狀的相關分析[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1995,17(2):33-34.
[8]朱亞娟, 甄志高, 趙金環,等. 河南省小?;ㄉ贩N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及通徑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 2016(4):34-36.
[9]張佳蕾, 郭峰, 楊莎,等. 夏直播花生早熟和晚熟品種植株發育和產量品質差異[J].山東農業科學, 2017, 49(1):48-52.
[10]黃金堂, 陳海玲, 李清華,等. 花生品種生態適應性初步分析[J].花生學報, 2007, 36(2):23-27.
[11]吳正鋒, 王才斌, 杜連濤,等. 山東省不同生態區花生產量及產量性狀穩定性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16(6):1439-1443.
[12]李明福, 李江輝, 李洪民, 等. 15個甘薯品種(系)在玉溪的生態適應性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 2018,46(8):24-27.
[13]王海新, 王慧新, 張宇,等. 遼寧省花生品種區域適應性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 2018(1):92-96.
[14]唐榮華. 花生空莢的防控措施[J].農家之友, 2018(5):59.
收稿日期:2019-08-08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D1000906);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GGH4518)
作者簡介:孫全喜(1983—),男,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花生遺傳育種工作。E-mail:squanxi@163.com
楊偉強(1979—),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花生食品加工和科研管理工作。E-mail:qdywq@126.com
*同為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趙紅軍(1971—),男,研究員,主要從事花生科研管理工作。E-mail:1396419023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