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輝
摘要: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在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作用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并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構建,公司+農戶方式,也有利于轉變經營方式、保護產地環境。我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農村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規模小且功能單一,層次偏低。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優化策略是加強政府引導和監管,加強民俗文化與休閑農業的有機融合,并要加大宣傳力度,創建優勢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農業轉型。
關鍵詞: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強調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農業創新發展。其中,休閑農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2019年6月17日,《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養基地”。這對于農民就地就近創業就業,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最終實現農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在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作用
(1)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轉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的穩定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相比,我國農村人口比重明顯偏高,截止2018年,我國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比重約為51. 9%。同時雖然我國耕地面積有限,但由于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因此,我國鄉村地區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通過對鄉村地區休閑農業的合理開發,可以大力促進與發揮農業的生態、科普、社會、文化等旅游功能,促進農村經濟轉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構建。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休閑旅游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緩解壓力的主要方式。與傳統旅游方式不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可以使人們盡可能地脫離城市的喧囂,最大限度地親近自然,貼近自然,從而緩解其日常工作中的生活壓力,使其身心舒暢、精神愉悅,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發展特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此外,通過鄉村休閑旅游,還可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3)公司+農戶方式有利于轉變經營方式、保護產地環境。當前,公司+農戶是鄉村旅游產業的重要模式,這種模式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可以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走進自然、認識農業、體驗農趣、休閑娛樂、旅居康養的需要,同時借助其較高的經濟效益,調動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轉變經營方式、保護產地環境的積極性。帶動餐飲住宿、農產品加工、交通運輸、建筑和文化等關聯產業發展,使農村產品變禮品,農區變景區,大大提高農村產業發展的質量。
二、我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鄉村旅游對農村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近年來,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迅速,大量游客進入景區進行游玩體驗,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由于景區開放和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使景區的植被和土壤破壞較為嚴重。隨著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不斷發展,雖然很多景區的休閑觀光鄉村旅游占旅游總營業額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是由于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生物多樣性逐漸減少,很多地方的植物種類也逐漸減少,農村生態安全面臨較大威脅。
(2)規模小且功能單一,層次偏低。目前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之外,我國其他地區休閑農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為規模小,以農戶自身開辦為主,旅游功能單一,層次不高,配套服務較為落后,沒有突出的地域特色。此外,休閑農業區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參與性體驗不強、服務質量不好、法律法規制度空白等現象,也大大影響了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
三、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的優化策略
(1)加強政府引導,強化政府監管。農村地區休閑旅游是基于農村地區獨特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建立并發展起來的新型旅游方式,但由于自然環境是某一地區經過長時間不斷演化而來的,最適應本地區生態環境條件的自然系統,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很難進行修復。因此在發展休閑農業的同時應加強政府引導,強化政府監管。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旅游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嚴格保護,從而探索出適宜本地區生態環境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
(2)加強民俗文化與休閑農業的有機融合。我國幅員遼闊,不同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休閑農業發展應從本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民俗文化與休閑農業的融合,因地制宜發展適宜于本地區的特色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模式。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宜于本地區的民俗文化與休閑農業融合方式,并根據本地區的自然風情及歷史文化,對與休閑農業主題相符的民俗文化進行有機結合,積極發展地區特色休閑農業。
(3)加大宣傳力度,創建優勢品牌。休閑農業的發展,應當針對本地區獨特的文化氣息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推廣及營銷,推動民俗文化主業產品的宣傳力度,創建民俗品牌,增加品牌影響力。在加大宣傳的同時,還應集中優勢資源扶持本地區優勢企業,創建具有本地區特色的鄉村休閑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社會知名度,增強市場竟爭能力。
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應當重視的一個問題
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是建立在對鄉村地區豐富自然資源合理、可持續開發基礎上的新型農村旅游模式。自然資源一旦被破壞則難以恢復,因此應逐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農業轉型。要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農業和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要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優化布局,適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實現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宗斌.近五年國外鄉村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4(02):214-215.
[2]俞富強,沈培玲,于偉東.“農家樂”旅游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江蘇商論,2016,03(11):258-259.
[3]王祥,郭艷鴿.創新思路 發展現代鄉村旅游農業園區[J].江蘇農村經濟,2018,14(0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