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必須要具有不竭的創新能力。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華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初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屬于我國的基礎教育,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我們教師是園丁,我們的任務是要把學生打磨成一個個充滿豐富想象力的人才,教師要注意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初中英語課堂。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課堂總是處于沉悶、缺少生機狀態中,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這種課堂氣氛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沒有對學生的智慧加以激發,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缺少積極性和活力,更不用說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了。初中英語教師要想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激發,必須要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設定,把課堂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多元的教學行為,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彈性的、靈活的運用教師的體驗,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與學生的互動中進行即興的、創造性的教學。
一、增加文本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教材和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應該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才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體。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知識、能力和品質的發展為主要著眼點,采用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初中英語教師要善于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積極互動提供前提條件。例1:在人教版上冊英語書的預備三個單元中的第一個單元主要是對招呼語、禮貌語的學習。教師在對本單元進行備課時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雖然在小學3~6年級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對這些簡單的英語知識有一定的接觸,但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還是應該讓學生怎樣更加牢固以及更加系統的掌握。所以教師在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教授之前可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們首先觀看動畫里面中的人物是怎么問好的,促使學生自己融入情景之中,觀看完相關視頻后,教師讓學生回答視頻中出現了哪些問候語、禮貌性。同時進行板書“Goodmorning、Goodafternoon、Howareyou?”等相關語句。這樣教師既可以達到增加文本趣味性的目的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想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確實有很大的困難,一個班上幾十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他們對于英語的基礎掌握情況各不相同,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教師通常都是比較注重那些思想活躍、性格外向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平時沉默寡言或者是學習比較落后的學生關注較少,對他們的提問也較少。要想讓全班的學生英語都能夠提高,就要多創設情境,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相同的機會,設置一定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氛圍中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的方式使學生扮演特定環境中的角色,從而使課堂上的各種活動都帶有模擬生活場景的性質。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巧妙地誘導學生,讓學生在自由的、逼真的情境中用英語進行思想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以例1為例,在課堂以情景導入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自由組合展開相應的練習,規定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練習的內容只要是本單元的內容,當學生在合作完成時,教師可以迂回指導。當學生完成了相應的練習過后,教師可以抽取自愿來的學生或者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現場現實。
三、課堂內容具有層次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總是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教師在課堂上為了維持課堂紀律的安靜,總是讓學生鴉雀無聲,不允許學生做其他的動作,更不允許學生隨意的插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嚴重的阻礙,教師和學生之間總是形成一種隔閡,拉大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作為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正確的對教師的角色進行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為主,教師要成為師生互動環境的創造者,為學生的交流合作提供機會,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對于系統接觸英語的初中生來說,他們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度、小學英語的水平等)。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因此要進行有剃度、有層次性的進行。同樣拿例1舉例,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在小學時對英語問候語、禮貌語進行了簡單的學習而產生這些知識點都比較簡單,因此不用過多的講解的這種想法。從而對禮貌語、問候語進行簡單的講解之后直接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這要求教師在對知識進行講解時可關注英語學困生,注重英語知識傳授的層次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從而促使初中英語有效課堂的形成。
四、課堂中進行適當“放權”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適當進行“放權”。將手中的一些屬于學生的權利轉讓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使用他們的權利,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達到英語有效課堂的目的。
自從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推廣以來,我們許多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都在進行努力的探索,力求尋找最有效的教育學生的途徑,爭取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運用教材進行教學實踐上下大力氣,確保初中英語教學持續、健康、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耿穎,張虹婧.淺議“互聯網+”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合意義與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4):87-88.
[2]高雅平.淺談“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應用[J].校園英語(中旬),2017(3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