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臨近年底,流動性問題一直是A股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方面,各大機構已表現出相對謹慎的態度,更多的傾向于收益兌現,進入防守準備,這一點從前期漲幅較大的消費、醫藥、計算機等板塊開始集體調整,而低估值或前期滯漲的行業如有色金屬、鋼鐵、建材、采掘等板塊開始補漲即有所體現;另一方面,統計數據也顯示,年底市場中的解禁規模和IPO發行規模均有所增加,也對市場中的流動性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多位職業投資人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在當前投資風險偏好明顯偏弱的環境下,低估值行業中的績優公司無論是從進攻還是防守的角度,短期看都更安全,可以適當布局。
近期的市場中,聚集了大量白馬藍籌公司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行業相繼在觸及高點后開始回調。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11月20日至12月5日期間,申萬28個大類行業中,跌幅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農林牧漁、傳媒和計算機,這幾大板塊中除傳媒外,幾乎都是前期的領漲品種。個股中,之前市場表現頗為搶眼的如貴州茅臺、五糧液、天邦股份、民和股份、漢邦高科、四方精創、我武生物、愛爾眼科、樂普醫療等,均加入了調整大軍陣營。
對于臨近年底白馬藍籌板塊的回調,龍贏富澤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童第軼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從漲幅來看,年初以來,以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家電等行業為代表的白馬藍籌公司確實已經獲得了較大的漲幅,邊際上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另一方面,從估值角度看,前期表現優異的板塊,如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估值因之前的持續上漲已處在了相對高位,投資的風險回報比出現降低,因此在年底紛紛陷入了回調趨勢。
深圳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恒則認為,持續的通脹預期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對流動性和EPS帶來負面影響,而公募基金進入年底清算,陸續開始兌現收益,這使得前期漲幅和估值已經偏高的醫藥、消費領域成為了主要減倉區。
事實上,近1個月以來,貴州茅臺、恒瑞醫藥、洋河股份、愛爾眼科、邁瑞醫療等大消費龍頭公司紛紛遭到北向資金的凈賣出,其中,以貴州茅臺和恒瑞醫藥的賣出規模最高,凈賣出金額均超過了10億元。而在大量白馬藍籌股股價的集中回調下,市場中有關白酒、醫藥等板塊風險已經大于機會的聲音也再度升溫。對此,北京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向《紅周刊》記者表示,經過近期的回撤,部分公司已經調整得比較充分,投資機會已經重現。
對于大消費板塊的未來表現,童第軼認為近期白酒、醫藥等消費行業的回調除了各種利空因素影響外,如果大消費白馬藍籌公司能夠繼續保持業績的穩定增長,兌現市場預期,則未來的估值水平還是不會出現根本性改變的。余定恒也認為,大消費行業長期投資邏輯仍清晰,調整后值得繼續重點關注。
一邊是上證指數在2900點附近盤整,另一邊則是市場中陷入“破凈”狀態的公司數量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滋生。以12月5日的收盤價結合今年三季報的數據統計,目前兩市有357家公司的最新收盤價跌破了其三季報的每股凈資產,而在今年4月8日上證指數最高觸及3288.45點高點時,當時市場中“破凈”的公司只有45家。

從個股的“破凈”情況統計,有多達259家公司最新收盤價較其每股凈資產下跌幅度超過了10%,其中眾泰汽車破凈情況最為嚴重,相較三季度末8.29元每股凈資產值,12月5日,公司收盤價僅有2.75元,“破凈”幅度高達66.83%。

分行業統計,房地產、交通運輸、采掘、銀行、公用事業、建筑裝飾等行業均出現了超過20只的“破凈”公司,其中地產公司的數量最多,共有43只,ST銀億、ST新光、海航基礎3家地產股的“破凈”幅度均已超過50%。而在“破凈”股占行業比上,銀行、鋼鐵和采掘3大行業的“破凈”率則相對最高,25家、16家、25家破凈股分別占到各行業全部公司比重的71.43%、50%和37.88%。
銀行板塊是市場中“破凈”率最高的行業,35只銀行股中僅有10只幸免于難。若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張家港行雖未進入“破凈”的隊伍,但目前的股價已在“破凈”的邊緣,5.66元的收盤價僅較5.46元的每股凈資產高出了3.63%。
那么,銀行股未來會不會走出估值修復的行情呢?對此,余定恒認為,銀行是典型的順經濟周期行業,主要反映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討論銀行股的估值修復還為時尚早。
而與之觀點不太相同的是,童第軼對銀行股的看法則相對樂觀,他認為在當前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銀行板塊的估值雖然相比以往的向上彈性確實有所減弱,但后續相關的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將會成為銀行業的利好刺激因素。從風險角度看,目前銀行板塊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疊加相對穩健的基本面,股價進一步向下的空間不大。另外,隨著A股國際化腳步的加快,海外增量資金的持續流入也明顯利好于銀行板塊。投資者應該重視銀行業長期確定性的配置價值。
“銀行股機會越來越向類似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頭部公司集中。”對于銀行股,張可興認為銀行板塊內部出現分化,在國家對金融業的徹底開放下,一些沒有特色和缺乏競爭的銀行會逐漸被邊緣化。
在白馬藍籌板塊步入調整階段的同時,前期滯漲的傳統周期類行業開始有所異動。年初至11月19日期間,以6.08%的階段跌幅排在跌幅榜第三位的鋼鐵板塊自11月20日以來開始異動,成功站在大類行業漲幅榜的第二位,2.78%的漲幅僅次于有色金屬。同期,建筑材料、采掘等傳統周期行業漲幅也均實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
對于傳統周期股年底開啟的上漲模式,張可興表示,鋼鐵、采掘、有色金屬等行業個股前期一直在被資金拋售而導致滯漲現象明顯,近期邊際上存在補漲動力;同時,從估值角度看,鋼鐵、采掘、房地產、建筑材料等行業的估值水平相對偏低,尤其是鋼鐵和房地產板塊,目前的最新動態市盈率尚不足10倍,處在歷史低位,從防守角度考慮,當前已具備很高的投資性價比。另外,進入年底階段,很多資金還存在獲利了結重新布局想法,在賣出一部分前期大漲的消費股后,必然會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去補倉,而低估值周期板塊恰好補上。
“目前傳統周期類行業確實是存在一定的政策性利好的。1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一是降低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二是基礎設施領域和其他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項目,可通過發行權益型、股權類金融工具籌措資本金,但不得超過項目資本金總額的50%。并且地方政府可統籌使用財政資金籌集項目資本金;三是嚴格規范管理,強化風險防范。”國信證券燕翔表示,本次對于基建資本金制度的放寬是有助于強化基建在政府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存在較為積極的意義。由此來看,基建投資將是政府逆周期調節的主要發力點,這顯然在邊際上直接利好鋼鐵、建材、采掘等傳統周期性行業。
那么,低估值周期行業還能表現多久?對此疑問,張可興認為可能會持續1至2個月時間。他表示,對于周期行業的投資需要區分來看,如果是整個行業,因為目前整個經濟周期持續向下,雖然經濟增速絕對值還保持在5~6個百分點,但這些行業基本上都已經處在了低速增長,甚至是不增長的趨勢中。因此,整個板塊的賺錢效應或行業的整體性機會是相對偏小的。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則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如果一個行業擁有一池的水,那么行業內哪個公司的桶更大即可以裝更多的水,龍頭公司就是擁有更大的桶的公司。如果看長期投資價值的話,雖然經濟在不斷下臺階,但傳統周期行業中的龍頭公司仍具備較高的盈利能力,未來有望在整個行業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和利潤成長空間。”
“并不是所有的傳統周期類個股都會持續得到資金的青睞。”童第軼指出,尋找有投資機會的低估值公司需要從三個角度入手:第一是因經濟數據改善而直接受益的公司,11月PMI出現好轉,房地產、基建等相關行業已經出現了對應的走勢,這些公司更可能出現實際業績的改善;第二是高股息率的公司,在宏觀經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現金流充足、高分紅的公司價值凸顯,尤其是這類公司多集中在目前估值偏低的傳統行業中;第三即是和張可興的觀點類同,在低估值的傳統行業中,需要重點關注龍頭公司,因為它們不僅質地更加堅實,且也更容易攻守自如。
對于低估值公司,北上資金近期也在積極增持中。以電氣設備業公司臥龍電驅為例,11月19日時,北上資金對其的持倉比例只有0.96%,而到了12月4日,北上資金持有其倉位已上升至4.03%,提升了3.07%。北上資金的看好與公司的基本面良好相關,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凈利潤實現了81.94%的快速增長,即使是在11月以來股價持續上漲后,目前公司的動態市盈率也僅有13.55倍,明顯低于行業26.69倍的平均估值。類似的還有建筑材料類公司旗濱集團、華新水泥等,從近期北上資金的操作情況看,它們也被明顯增持。目前,這兩家公司的最新動態市盈率僅有10.29倍和6.88倍,與所屬子行業24.91倍和7.81倍的整體估值仍有一定差距。




另外,隨著時間接近年末,機構調倉換股意向明顯,這從近期各大機構的調研情況可以有所體現。在新版醫保目錄新鮮出爐后,機構不再將目光過多放在樂普醫療、長春高新、恒瑞醫藥等大盤藍籌公司上,而是對仙琚制藥、洛普藥業等估值偏低的醫藥股進行了更多的研究。以12月5日的數據統計,醫藥生物板塊的平均估值為33.08倍,而統計仙琚制藥、洛普藥業的估值只有25.72倍和30.29倍,或正是低于行業均值的估值水平,再疊加十分優異的業績成長性,在行業股價集中回調的當下,反而逆勢走出上漲行情。三季報數據顯示,洛普藥業今年前三個季度4.32億元的凈利潤完成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7.87%,而仙琚制藥2.91億元的凈利潤額也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37.4%。當然,除了醫藥類公司,建材板塊的東方雨虹、化工板塊的恒逸石化、衛星石化等,在近期也相繼獲得眾多機構的密集關注。
對此現象,海富通量化投資部總監杜曉海表示,醫藥、消費、科技等景氣板塊一直是機構投資者配置的重點,但目前估值確實已存在爭議。年關時節,市場資金已開始為明年著手布局,低估值個股也因此受到青睞,“部分質地優良的周期股也有穿越牛熊的能力,重點關注建材、地產等板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