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婷(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從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和創新化來看,金融服務也面臨著對應的金融危機,農村化改造提高了農村建設和人們的生活質量,但同樣也會給農村信用社帶來服務的緊迫感,老舊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設備已不能滿足現在人們的需求,內部早就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其管控效力,想要持續發展,就要加強信貸風險管控能力。
普遍認為小額信貸是一種關注中、低收入群體的信用貸款手段,也是一種成功的扶貧方式,主要向無擔保而需要資金用于生產經營或消費的群體、貧困人口而設定的特殊信貸方式,為其提供類似貸款、儲蓄等金融服務,來暫時解決生活溫飽問題,為困難家庭運營一個小生意提供暫時的基金周轉,從而保障了他們基本的經營、消費等生活問題,大致對象包括了廣大農戶、城市下崗失業者以及小微企業,小微信貸的以下幾個特點。
(1)易受個人意志影響。一般我國的微小企業都是個人創造或者家庭經營,這種企業往往管理制度比較簡單且松散,容易受管理者個人道品質的影響,向家庭這種合伙企業一般權利高度集中,易形成“一言堂”,因此若以個人判斷來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很容易出現失誤,并且不利于實現企業監管制度的實施,容易出現挪用貸款資金等情況。(2)易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具有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抗風險能力差的特點,因此一旦國家經濟發生動蕩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小微企業,所以信用社要及時做好對經濟政策變化的預測和制定預防的措施,降低信用貸款風險。(3)沒有小微企業征信系統。因為大多小型企業由家庭經營,所以對于制度的要求沒有多加注意,導致管理松懈,行為準則都不規范,可能會出現財務信息不真實的情況,如果銀行需要通過政府和第三方收集貸款企業的信息,則需要付出很高的信息成本,因為手續不完全,制度不完善,一旦涉及到銀行貸款時沒法確定企業的經營狀況,很難通過公共信息了解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的模式,將會大大增加小微企業信貸的風險。(4)信用風險較高。因為這類型的企業規模小,所以管理不規范,不能提供合理的財務報表,會出現詐騙現象,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產生不良貸款,這被稱之為道德風險。抗風險能力較弱,并且為了避免損失一旦觸及到可能經濟受損時就容易退出市場,造成更大的商機損失。
由于小微企業大多是由個人或者家庭成員管理,所以大多只注重經濟的發展,對管理制度不是很完善,首先表現在由于沒有健全的約束制度,一部分信貸員為了一己私利違規發放貸款,致使許多貸款沾上人情味、利益鏈,監督流于表面,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實際操控力度不足。然后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員工沒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對于信貸業務的流程也沒有規整的過程,責任不足的員工隨機調換崗位,導致信貸服務出現交接錯誤,使得農戶存在托辭推遲或者拒絕按時還款的現象。再有信貸風險系統建構上缺乏逐步完善機制,這樣長久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不守信現象,進而不良貸款,對信用社和村民的利益都有害,缺乏足夠的風險跟蹤監控,其信貸存在不良化的幾率始終處于高水平。最后缺乏對頂層設計者的約束規章,既然是一個企業,就應該有應有的管理人和管理制度,不能全憑領導者一人的隨意決定,需要建立了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決策體制,杜絕憑個人喜好和“一人言”現象。
科學的風險識別評價體系是商業銀行評估客戶信貸風險的有效手段,小微信貸的能力有限,資產實力薄弱,規模也小,所以不能像大型企業那樣全面且準確的分析和識別發展階段的成長性和風險點,這樣就會導致企業認不清目前形式,沒有向前發展的方向,也不能沿用其他傳統銀行的體系,但可以借鑒模仿,畢竟小微信貸本身的特性是和傳統銀行不一樣的,必須保證程序的精簡化與評價的多元、靈活,還要適當放寬擔保條件來服務于短期緊急貸款需求,但就目前來說主觀性和人為影響過重,評信評級制度、操作體系并不完善。
經濟發展迅速,農村建設也日漸佳境,因此小微企業發展數量壯大,那定價如何就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一些權威的銀行會考究到經營風險等來對客戶進行剔除,保留下來的客戶就會被授信,從而建立基準利率依據調整定價的原則,而小微企業信用社為了發展和突破不斷改革,降低自身放貸風險,但其實有時候違背了“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風險定價規律,難以制定具備合理彈性的利率原則,不能預見性的發展小微企業異常的風險點,導致事后風險控制力度不夠。
一般銀行在遇到實際風險超過可控范圍后,會采取風險預警制定的措施來解決,但小微企業對于信貸風險的監控、控制能力稍有欠缺,風險預警機制不完全,對其也不重視,僅靠不良貸款占比來分析風險系數,是不能全面評估風險的,若是不根據企業真實情況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因素去評估風險,制定預警制度,那一旦企業經營發生重大變故,貸款出現風險,濟寧農村信用社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應對,沒有辦法能及時控制局面,從而造成重大損失。
信貸前做好防范,所以對于貸前調查是不可省略的環節,當借貸人提交貸款申請后,經理和相關人員應該對這名借貸員和家人親屬做一個基本的調查,其看家庭情況和家人經濟來源情況來判斷是
否符合借貸情況,有還貸的能力,根據其生產經營規模、償還能力、貸款方式等特點,結合產品的有關規定確定貸款額,以及還貸期限,要綜合考慮收益水平,物價差異、市場競爭、客戶信用狀況等因素來實行差別定價,最后還要撰寫貸款調查報告以示結果。
貸中風險控制的主要流程為審査、審批、合同簽訂及發放貸款。借貸人提交報告后由工作人員核對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有效,所提出款項是否合理,符合實際生活狀況,以后有償還的能力,并且對于首次申請的用戶企業要對其進行風險評級授信,和該企業申請貸款的具體業務審批同步進行,并納入同一個信用貸款檔案進行管理。
貸后管理是最后一環,是對借貸人的后續跟蹤,確保貸款本金和利息能及時收回,因此借貸后要進行分析和檢查,隨時獲得借貸人資金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以防其沒錢還貸跑路,從而造成公司的損失,當發現客戶本金逾期、連續欠息 2 個月、按月等額還款的貸款逾期 1 期以上等情況時,需要立即調查借貸人具體情況,經濟狀況,及時做好記錄和跟蹤,并加大對違反規定貸款行為的查處力度,以確保貸款的安全。
農村信用社本意就是為農村和貧苦人群服務的,應該努力制定合理且科學的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貫徹全面風險管理的思想,杜絕不良風氣的產生,嚴格規范信貸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控制環境,確保內部監督檢查有效發揮,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才能讓信用社長久且平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