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娟(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農村信用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全稱為農村信用合作社,其本質是由農民集資組成的互助性金融組織。農民主要以農業生產中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作為其經濟來源,然而由于農村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零散性、小規模等特點,所以就使得農民在日常的金融活動中難以獲得其他銀行的金融支持。為了進一步收攏農村資金和盤活農村經濟,國家政府與農民團體一起以繳納入股股金和存款為方式建立了農村信用合作社這一互助性的金融組織形式。農村信用社的存在可以使農民和農民團體共同抵御金融風險,提高農民個人的抗風險能力。此外,農村信用社可以為農業、農村的發展積極籌措資金,進一步支持農民所建立的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家庭經濟組織,并維護農村產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的發展,防止農村地區出現不良的金融組織,比如高利貸組織、黑惡金融勢力等,最終進一步有效調節農村金融資金,支持農村各種產業的綜合發展。
由于農業信用合作社是在農民及農民團體互幫互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無可避免的成為了農民集體合作性經濟體系與國家金融體系制度的中介和紐帶。農民建立專業性集體經濟性組織并不斷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取得規模效益。在此過程中,專業合作社也同樣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它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也需要強有力的資金存蓄和資金支撐。所以農業信用合作社具有的互幫互助的金融性質恰好為農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提供資金的存蓄和貸款業務的支撐,綜上所述,農村信用社有效地連接了集體合作性經濟體系,并進一步擴大了農業生產和物質流通。
農業合作社主要為農業生產者和農村中小投資者提供銀行金融服務。此外,我國的銀行服務體系還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等。農業合作社雖然融資能力和存貸款業務水平遠不及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但是農業合作社卻具有著極為特殊的時代任務和金融服務任務。由于農村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零散性的特點,所以農民的日常的金融活動中很難獲得其他銀行機構支持。而且我國現階段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而農業經濟仍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所以更應該重視扶持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合作社面向零散、規模小的農民儲戶,并承接國家對于農村的優惠金融政策,最后實施在農民的日常金融活動之中,這決定了農業信用社在我國的銀行體系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在對于農民、農村、農業的金融扶持方面,農業信用社也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農業經濟發展粗放,農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所以一些不良金融機構開始利用農村經濟的各種特點對于農民進行違法的金融服務。有些金融機構甚至無視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公然在農村進行宣傳違法借貸,最終容易誘導農民進入到高利貸的金融陷阱之中,這不利于農村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參與到農村的金融活動中有利于監控農村的金融運行情況,并通過推出優惠利率政策積極引導村民進行健康的金融投資行為。農村信用社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進行基層的走訪和調查,并積極對于國家的金融政策和投資知識進行全面的宣講,最終促進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
2013年7月20日起,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金融業務的流動速率,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并進一步取消了0.7 倍的金融貸款利率的下限,最終由金融機構按照市場經濟現象和規律自主決定貸款利率水平。此外尤其針對農村信用社不再設立貸款利率上限。這樣直接加強了各個金融銀行之間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各個金融銀行將注意力由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轉移到對產品價格的控制,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各個金融銀行紛紛提高其存款利率以盡可能縮小存貸款業務中產生的利率差距,在吸引更多存款者前來辦理存款業務的同時通過增加自身經營的成本,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市場中樹立厚重的金融形象,最終進一步吸引了貸款者進行金融業務的往來。但是農村信用社由于其面對的客戶都是一些經濟實力比較薄弱、金融往來金額較小、分布比較瑣碎的農村人口,所以農村信用社相比于其他銀行金融機構而言具有金融實力薄弱、業務能力不強等特點,進而在利潤市場化后金融競爭日益激烈的氛圍中難以進行強有力的回應,這會進一步造成農村信用社的金融能力萎縮,不利于農村信用社金融業務的開展。
在國家放開對于銀行利率的行政控制之后,銀行金融利率走向了由市場調控并由供求關系變更而決定高低的發展方向。在農村的金融貸款業務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農村信用社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金融需要。但是不同于其他產業,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周期性、季節性、零散性的市場特點,這使得農村信用社所進行的金融貸款業務大部分出現了數目繁雜,但金額較少的特點。此外,由于農村信用社的主要宗旨是進行農民之間的互幫互助,所以其貸款職能也多帶有金融服務性的特點。在農村信用社所進行的貸款業務中,還出現了貸款業務質量不強的情況,這是由于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金融素質較差并缺乏一定的業務能力,工作人員在進行貸款業務能力辦理時忽視了對于貸款人員的資質審查和背景調查,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貸款行為。在現實的操作中,由于金融利率完全受市場控制,所以貸款業務的質量和平穩性是考量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這對于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業務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農村信用社管理方一定要認真學習國家放寬銀行利率的政策法規,并將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市場的各種風險評估納入到信用社資產風險的考量工作之中,不斷明晰市場導向,防止因為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的自我封閉行為。農村信用社管理人員還要進一步改善業務結構,檢查信用社內部的低質量的貸款業務來源,并不斷提高貸款業務質量,加強信用社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農村信用社在進行人才選拔和招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金融準入門檻,防止一些素質不高的人進入到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務隊伍中來。在日常的工作培訓時,信用社管理人員要有意識地組織進行爭先創優的活動,鼓勵榜樣典型,并及時糾正銀行柜員的一些不規范行為。
農村信用社有效地連接了集體合作性經濟體系并在社在我國銀行體系中的地位突出,它還能抵消不良金融機構的影響,最終會促進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增進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不利于農村信用社的平穩發展,其金融貸款業務容易遭受瓶頸問題,所以農村信用合作社要精細業務管理、轉變服務職能并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