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翻秀(柳林縣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
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經濟這個概念,國家經濟水平及消費標準的制定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及幸福系數,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及相關標準時,亟需對直觀反映民眾生活水平的經濟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經濟統計學應運而生。經濟統計被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經濟統計應用呈現出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統計學是個寬泛的學科,經濟統計學只是其在經濟領域中運用的一個分支,以經濟數據研究為主,且以經濟數量為研究對象,通過設置需要研究的經濟指標,為統計方式的實現設置一定的經濟范圍,然后對所采集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以尋找這些經濟數據所蘊含的經濟現象與規律,進而為各類經濟問題的處理及經濟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目前,經濟統計學以其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眾所周知,社會經濟活動比較特殊,而且具有具有復雜性,因此統計學在經濟領域的應用既具備統計學的特征又有獨特的特點。經濟統計學通過對經濟數據的核算與估算,實現對實際社會經濟問題量與質的雙重性研究,依托量與質的有機結合來確保最終研究結果的科學性與客觀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應運而生,而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海量復雜多樣的數據信息撲面而來,這些數據信息主要可分為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此外,圖片、視頻等各類數據更新增長速度迅猛,且價值密度較低,傳統的以計量模型為基礎、依托計算機平臺實現概率計算的經濟統計數據處理手段已無法滿足快速提取有效價值信息的需求。然而,以國民經濟現象為研究范圍的經濟統計,其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及時搜集經濟數量資料,并對這些經濟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發現影響經濟運行的各種數量關系與數量規律,依托各種數據圖表進行數量與規律展示,以客觀公正地統計各類經濟數據。由此可見,經濟統計的發展速度并沒有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速度相匹配,導致其在應用時會因分析方法等多重因素干擾而無法及時有效地提取與分析各類有價值的經濟數量資料,從而影響經濟統計結果的有效性,亟需探索加強經濟統計的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形勢日趨復雜,需要對各種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分析來尋找經濟發展所蘊含的規律及隱患,以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指導。然而很多人對經濟統計分析理論存在誤解,并沒有跟隨時代發展與變遷及時調整自己的認知,依然認為國民經濟核算是經濟統計的核心內容,隨著國民經濟核算水平的提升,沒有必要再特意進行經濟統計分析。經濟統計從根本上而言是用于分析各類經濟現象的方法,在經濟領域的合理應用可實現對復雜經濟現象背后數據資料的挖掘,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這種相較落后的統計理念弊端日益凸顯。由于對大數據缺乏清晰認識,很多人都沒有將數據挖掘與統計工作建立聯系,不重視大數據技術的學習與運用,經濟統計能力與水平停滯不前,阻礙經濟統計的應用與發展。
大數據時代來臨以前,經濟統計工作的開展主要通過計算機來進行數據計算與模型建立,且單純依靠計算機也能滿足經濟統計的需求。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經濟統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數據信息量大,種類繁雜,對計算、傳感、存儲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更高的設備與工具來提供支持與保障。譬如,大數據時代數據采集不僅要具備數據收集能力,還應將收集的數據通過傳感設備、無線通信設備等進行傳輸。在經濟數據統計計算方面需要配置能夠深入挖掘數據信息地PC 設備,并需要分布式文件系統、關系數據庫等實現對經濟統計有關數據的存儲。然而,整體而言,經濟統計工作相關設備并不完善,且不能滿足經濟統計發展需求,嚴重制約現代經濟統計優勢的發揮。
經濟統計方式屬于演繹邏輯范疇,為實現經濟統計結果的客觀性,很有必要運用概率論來分析計算各類經濟數據,且在運用經濟統計方法時不能固步自封一層不變,要不斷尋求加快數據處理速度的創新途徑,提升解決數據統計問題的速度與效率。然而,現在常用的經濟統計方法都很滯后,并沒有積極引進與應用一些先進的技術與方式,導致經濟統計過程中重復運算不斷,影響經濟統計工作效率與經濟統計效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嚴重阻礙經濟統計的進步與發展。
大數據時代下,經濟統計應用出現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與經濟統計理念及人才有密切相關,相關部門應重視經濟統計理念的重塑與更新,并加強對經濟統計專業人才的引進及培訓,全面提升經濟統計人員的綜合素養。理念對工作開展效果的影響不可忽視,在科學合理的理念引導下通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相關部門應重視對優秀經濟統計人才的引進,并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及自身發展需求有計劃地成立經濟統計專家小組,不定期組織經濟統計相關宣傳與培訓工作,為經濟統計人員提供不斷更新經濟統計應用相關理論與理念的途徑,為企業經濟統計工作的專業及高效開展提供重要后盾。同時,為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企業應重視經濟統計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日常培訓及獎懲政策的實施來激發經濟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鞭策其不斷提升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自發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進而有效避免經濟統計應用中低級錯誤的發生。
大數據時代下,理念與人才是經濟統計有效應用的軟性競爭力,而設備工具是經濟統計應用的硬件支撐,企業在強化經濟統計理念及人才培養計劃的同時,應加大對數據分析處理相關設備和工具的資金投入,不斷完善經濟統計相關配套,從先進的硬件配套為經濟統計的開展提供便利??傮w而言,經濟統計包含信息采集、分析與存儲等方面,所涉及的設備工具由需要不斷更新升級的硬件設備與軟件設備構成。為提高經濟統計對各類數據的處理能力,應通過對云平臺及傳感器各類軟件工具的應用來建設與經濟運行狀態統計相適應的處理系統,加強與客戶端監控設備等智能終端設備的配合,不斷強化數據采集能力,并通過不斷完善數據庫搭建為數據存儲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大數據時代,各類經濟數據層出不窮,經濟統計人員應掌握各種統計方法,根據經濟統計的特點與側重點靈活運用相應的統計方法,此外,經濟統計人員還應洞察經濟統計發展趨勢,綜合大數據與經濟統計融合的需求適當進行經濟統計方法的改進與創新。當前經濟統計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為追求統計結果的準確性與客觀性,神經網絡法、遺傳計算法等多種經濟統計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不同類別的數據挖掘領域。譬如,為高效處理經濟數據并準確反映相關信息之間的關聯,可運用神經網絡法來模擬人腦進行經濟數據加工與智能化分析,以增強經濟統計結果的可信度。當面臨對龐大的數據信息處理時,可在統計理論支撐下采用決策樹方法,依托非參數識別方法來挖掘有價值的經濟數據并快速完成經濟數據統計操作。面對多變且關聯復雜的經濟問題,也即特定經濟數據處理時,可采用遺傳計算法從生物遺傳機制與自然選擇性出發獲取經濟數據,并通過融合搜索算法來挖掘經濟數據的潛在信息與隱性特征,拓展經濟統計分析結果,進而提升經濟數據統計與歸納整理水平。當然,經濟統計方法并不止以上羅列的這幾種,各種統計方法既有針對性又可綜合運用,在進行經濟統計時工作人員應深入探索各類經濟問題所蘊含的數據統計性質,靈活運用各類經濟統計方法并適當進行創新。
總而言之,經濟統計是社會發展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相關部門應正確認識大數據對經濟統計的影響與沖擊,深入研究經濟統計的內涵與發展特征,直面當前經濟統計應用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經濟統計理念創新經濟統計方法,加大經濟統計相關軟硬件的資金投入,全面保障經濟統計工作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