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劉源(南陽職業學院)
經濟法作為我國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相關學者對其內涵的理解和把控,對于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濟法是所有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之所以這么設置,是因為在目前我們所從事的經濟活動中都離不開法的約束,同時我們的經濟活動也會受到法的保護。鑒于經濟法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法的內容,在經濟活動中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護經濟秩序的順利進行,對這方面的研究就變得非常必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越來越多,由于之前我們一直以來的培養模式存在重知識輕實踐的弊端,非常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實踐能力較差,業務素質較差,進入企業后還需要企業投入一定的時間進行培訓才能上崗就業。近幾年來,高職類院校響應國家教育政策改革,力圖培養一批以市場為導向,既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又能快速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的專業型人才隊伍。
然而,要著力于實踐性人才隊伍建設,對我們目前的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巨大考驗。就拿經濟法來說,這樣一門實操性非常強的專業課程,高職類院校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做,怎樣重塑這門課程,改變原來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理論性較強,課本知識與生活脫節嚴重,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是目前課程改革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要改變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在目前的大形勢下,評價學生的好壞,主要還是依據期終成績,而平時成績所在比重不大,并且平時成績的依據主要是到課率和平時作業兩部分,而這兩部分只能局部說明學生上課態度問題,并不能體現學生是否理解這門課的內容,因而成績考核體系整體來說不夠完善。另外,由于大學并不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高分通過,考核門檻較低,很多學生會出現僅僅靠考試前的幾天時間來應付考試的情況,無法反應學生真實水平。
首先,高職類院校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學生本身基礎不夠扎實,較為薄弱,與本科院校相比,學生接受度普遍較差,對于專業知識理解起來有難度;另外,由于經濟法知識較多,內容較為瑣碎,但職業類院校本身學生學習時間就少,在課程設置上最多安排一個學期,六十四課時,對于專業性較強的經濟法課程,本身課本知識就包含二十幾章,涵蓋兩三百頁的厚厚一本書,學生根本沒辦法學習透,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只能挑一些重點,使得課程銜接性不夠,整體課堂效果較差。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工具,同時也是學生理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材內容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經濟活動重要的法律依托,經濟法的法律條文順應經濟形勢變化,不斷更新,但是作為學生學習用書的教材,其更新修改速度并不能滿足法律更新速度。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在教學過程中,某一具體法律章節的東西,法律條文已經做了更改,但是課本上的知識點仍然停留在之前的內容。
如同上文提到的那樣,由于經濟法內容瑣碎,章節較多,涵蓋面非常全,一個學期的課程根本無法沒辦法讓學生理解到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對于非常多的知識點采用重點講解,其余略過的形式,從而保證自己的教學進度,卻忽略了學生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
而且,由于經濟法理論性太強,采用講授式教學,學生本身就一知半解,由于沒辦法及時幫學生解惑,疑問增多,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自然就出現厭學棄學的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
既然目前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那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學生學習經濟法的興趣,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理解經濟法相關知識,從容應對以后工作中的法律問題就變得十分有必要。
改變之前以試卷為標準來評判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好壞,試卷成績雖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未免有失偏頗,畢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實踐運用,試卷的知識點涵蓋性還是非常片面的。應該增加平時成績這一塊的比重,讓平時成績這一塊更加多元化,比如說原來都是涵蓋的平時作業以及學生到課率,那么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項目,比如學生可以對近期發生的熱門事件進行解析,分析里面所涵蓋的法律知識,寫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實戰演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以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舉個例子來說,今年3.15 打假周黑鴨被爆出在出售的商品中,摻雜過期食品,同時拿票據不足等借口避免被追究責任,這一事件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識來展開說明。從而幫助學生了解了《公司法》、《票據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具體相關法律知識,從而實現法律與法律之間知識的融合貫通。這樣才更具有實踐意義。
學生整體程度較差,這是高職類院校的客觀現實,無法改變,那么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由于這畢竟經濟法畢竟只是一門專業基礎課,每個專業所需要掌握的只是覆蓋面及重難點并不相同,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專業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學有所用。而不是不分專業,所有經濟、管理類專業通用一本教學用書,課程重難點無法凸顯。比如你學企業管理類,重點了解企業法等相關知識;學習財會類專業,重點學習金融法等,對于其他知識,基礎性知識做到普及學習,其他知識可以直接略過。或者直接按照每個專業所需要考取的執業類證書來針對性地學習理論知識,這樣更具有實際意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書本已經不再是我獲取知識唯一途徑,而且互聯網信息普及率相對書本更加方便快捷,相關法律條文的新整改都會第一時間在互聯網上進行公布,也會有非常多專業人士的講解資料會在網站上公布,只要任課教師用心備課,其實這些資料都不難被找到。教師應該善用媒體資源,而不是死搬教材知識,對于存在更新的知識,不是一句話略過,可以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探討講解,這樣對于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畢竟年輕人的獵奇心理還是非常明顯的。
傳統講授式教學,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困,整堂課下來,雙方互動性較差,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課程進度的有效開展。因而,應該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更大程度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使整堂課下來,不再是教師一味的知識灌輸,而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學習新知識。這樣一堂課下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也就越來越高。
當然,由于經濟法案例較多,很多老師也都會在課堂上以案例來引入本節所學,同時在講授重要知識點的時候也會引入案例,但是通常提供的案例陳舊,缺乏生動性,只是為了講述知識而提供案例并未與目前社會發生的熱門事件相結合,這樣的話,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遇到現實案例,還是沒辦法綜合考慮。
因此,應該在引入案例教學的時候,最好把重點放在最近發喪鞥呢的熱門事件上,這樣本身學生對案例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讓他們結合本節所學,進行案例的分析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也會提高。從而實現獲取知識與學習興趣增加雙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