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寵(南陽職業學院)
現在的高職高專培養的大部分都是技術型的人才,有能力有技術的話,就可以選擇自主創業,而且現在國家也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是如何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讓他們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大學生的創業需要全面的發展,但是呢,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發展。他們創業還需要多種多樣的能力,比如一些營銷策劃能力、市場分析能力、銷售業務開發能力等,而且創業只靠自己是不行的,需要團隊的合作,這個時候團隊合作意識也很重要。
一般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都是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其中,理論課程的重點在于教會學生一些理論知識,而實踐課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兩類課程卻已不可。但是由于現代市場營銷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學安排都是理論課程,教學還是以書本為主。課堂上只學習理論的話很枯燥無味,學生的興趣不高,即使有一些案列的分析,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紙上談兵,沒有實踐來的更加深刻。所以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兩種教學模式嚴重失衡,教學結果不理想,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與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理念相違背。
目前現代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比較老套。老師辛辛苦苦的講臺在上面講,學生也不一定聽,效率特別的低,又有誰能夠真正理解老師所說的,還有一部分可能曾經實習過有過類似的經驗還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絕大部分學生對營銷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象,更不用說一些實際操作的內容,這樣長此以往會跟其他同學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活動根本就參與不進來。而且近年來,許多高等職業院校會參加各種營銷技能大賽,其中涉及到一些營銷類的軟件,模擬實際經營。但是,模擬的營銷軟件肯定有些不足,跟真正去經營是有差別的,沒有什么效果。這些高等職業院校參加這類比賽對于學生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還不如多搞一些技能課的培訓,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讓老師的教學方式從“教師主導”真正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多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有的同學可能到畢業都沒說過幾句話,這樣還可以增進同學間的感情。所以,只有在教學方法上改進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零零后,他們身上時代的特征非常鮮明,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特立獨行,很有想法。所以這就更加讓老師有壓力,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也要從自己做起,努力的嚴格的要求自己,知識上豐富,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課堂,讓學生認真聽講。而且現在是大數據互聯網的時代,網上充滿高職高專的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他們更加抗拒傳統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們的思想相違背,所以改革迫在眉睫,一定要重視起來。
目前現代市場營銷學的課程大部分都傾向于理論的學習,這種做法其實有很大的缺點,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學生畢業以后需要找工作,現在的企業都是先選擇比較好的學校的畢業生,其次看工作經驗,個人能力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企業的老板肯定是想創造更大的利潤。這樣我們的學生跟其他專業的相比優勢在哪里?他們以后如何更好的發展,即使去創業,能有多大的成功幾率。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沒有創新能力的人遲早要被社會拋棄。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而我們缺少的就是這些,我們的學生跟其他人相比肯定會不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會吃虧。
多增加一些實踐課程,讓理論知識可以實踐,紙上談兵終覺淺,實踐出真知。現在的課本不像中小學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版本特別多,質量參差不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自行建立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完整的體系是很有必要的,完全依靠課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重點的教學,把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刪掉或者大概說一下,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進行。比如說,可以在學校申請購買一些沙盤和營銷軟件,多開設一些實踐課程,除此之外市場營銷專業可以自行組織一些營銷技能大賽。每個班的學生是一個整體,然后把這個整體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組選一個小組長領導這個小組,其他人各自分工,最后進行比賽,設置一些獎項,激勵學生。
以前的課堂大部分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很多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要把無效的學習變成有效的學習,學生聽講并不是學習的唯一方法,他們要多多參與,要知道到底誰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僅僅是幫助他們學習,真正還是要靠自己。在我看來老師給出自己的任務,學生查資料或者尋求幫助解決這個任務才是有效的課堂。課堂的氣氛不能死氣沉沉,應該是活潑愉悅的。他們應該參與“確定任務、計劃、實施、檢查和評估”的過程,感受靠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感。具體方法是:把市場營銷的每個班級都分小組,每組都選擇一個產品,通過實踐讓學生分析市場,客戶,競爭對手,并使企業營銷策略的基礎上,選擇出自己應該針對的市場和市場是如何定位的。比如說產品的開發或者一些促銷活動。學生和老師在學習中學習,他們在工作中學習。萬一有人在實踐中遇到了問題,這時候他們就會問老師,或者可以在課堂上通過一些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他們自己處理分析問題多的能力。學生應通過積極參與,感受“確定任務、計劃、實施、檢查和評估”的完整過程。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既然已經改變了,那么之前對學生的考核方法也應該改變。像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老師,我們平時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時的課堂表現加上作業以及考勤簽到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百分之七十。然而,這種評估方法過于注重書本知識,所以即使一些學生平時不學習,他們仍然可以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當他們為考試死記硬背的時候,平時努力學習的學生也在學習,但是展示在卷子上的結果差不多,這樣是不公平的,學生的真實水平如何能夠檢測出來。
在考試方式方面,不要只是單純的考理論知識,而是要多方面綜合性的考察,由原來單純的閉卷考試為主,可以把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論文等等方式結合起來,考核的重點應該放在平時。首先是平時表現的考核,課堂表現,回答問題的次數,還有請假,曠課的次數;其次才是書本上理論知識。最重要的一點是實踐能力的考察,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分小組,在課堂上自己講,老師打分,平時的比賽獎項還可以作為加分的依據。
考試出題的時候,不要出一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可以通過一些案列或者調查問卷等實際操作的問題入手。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才會比較深刻,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實踐運用水平也會大大提升。在出題的時候,也應改變以往單獨命題的方式,一個專業的老師可以一塊出題,互相參考,最終到題庫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