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莉萍(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低碳經濟概念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目前,聯合國氣候大會意見相繼提出《全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在全球矚目的大背景下,碳排放權成為了一種具有一定價值的稀缺資源,并能夠作為生產要素在會計系統中予以反映。
“碳排放權”這一概念來源于1997 年12 月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中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在此次會議中講臺碳排放權作為了一種商品,進而形成碳排放權的交易,即“碳交易”。其本質是通過嘗試建立一種市場機制來有效調節全球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其基本原理是簽署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購得的減排額可用于減排溫室效應,從而達到減排目的。
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 年1 月,我國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00 億噸,約為全球排放總量的30%,較上一年增長了2.3%。隨著我國在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方面的大力調整,相較2017 年,我國的碳排放強度有所下降。作為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并沒有被強制減排,但我國政府為了改善環境,秉持著為全人類負責的態度,始終致力于節能減排工作,并在緩解問世氣體排放工作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展望未來,至2020 年我國碳排放強度與15 年前相比將會下降40%-50%左右。
作為一種可用于交易的商品,碳排放量具有較大的價值。目前我姑采用配額交易機制來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自由交易,與發達國家的碳市場機制相同。因為各企業之間存在碳排放成本差,因此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就能夠生產碳排放權,從而成為交易的供應方,這樣可以促進資金流向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并敦促各企業深入對節能技術的研究來降低成本,這樣可以實現良好的減排循環。但由于我國企業眾多,市場環境復雜,因此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活躍度還較低。
雄厚的金融資本支持是擴大碳規模交易發展的有力支持。當前的碳金融交易是通過金融方式對企業的碳資產配置進行合理優化與資產盤活,七座位一種低碳經濟的投資活動,目前是由直接投資、融資貸款等多種形式,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相較于已經擁有發達排放交易體系的歐盟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對于剛剛建立的我國碳金融市場而言還處于萌發的初級階段,僅有少數金融機構,如興業銀行等開展這項業務,還遠遠未達到國際水準。
因此我國應該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來推動我國碳金融貿易的長遠發展。
當前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獎懲制度、增強執法力度方面皆有欠缺。目前,盡管我國的上海、深圳等城市頒布了有關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相關法律政策,但有關碳排放權交易的法規政策仍舊缺乏明確的應對機制與條款,導致市場在監管力度、公平競爭等方面仍舊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
由于我國現有試點的啟動并不是在完全完善的情況下開展的,因此準備工作較為匆忙,并最終導致各個企業的管理者由于嚴重缺乏相關數據和基礎信息而導致其在實際的應用管理中無法對碳排放量數據和其他重要信息進行及時、準確地掌握,這也是政府部門在面臨相關問題時無法進行及時協調、有效處置的重要阻礙,最終導致了初額分配環節產生一定隱患。
由于起步較晚且發展速度緩慢,目前我國的碳金融交易還屬于新興行業,發展不盡如人意。由于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還相對緩慢,碳金融產品也存在著產品種類單一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專業人才匱乏,技術條件落后而導致的。另外,由于技術的匱乏,導致我國目前僅有幾個試點地區,這給實際的交易活動帶來了較大的局限性,無法及時與國際先進的排放交易機構進行有效的銜接也是導致發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盡管目前我國在一些地區建立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但總體來我國處于初始階段的碳排放交易工作并沒有能力建立全國范圍的碳排放市場市場也未與國際市場形成接軌。這也是導致我國在國際減排貿易合作體系中處于被動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還未在這一領域掌握主動權,而是只能利用發達國家投資建設的形式對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進行一定的抵消。
對碳排放權設置合理的初始分配是確保分派方式公平、甚至影響整個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其對于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影響不言而喻。以歐盟為代表的減排領域為例,其建立了先無償、后有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分配方式,這能夠有效的促進碳排放權交易的暢通發展,有效緩解各企業壓力,也能大量積累相關經驗,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可按照本國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所借鑒,確保我國的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公平公正、高效透明。
強有力的立法支持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以便明確交易市場的權利、責任與義務。為了建立一個合法有序的市場,要在原有的政策基礎上盡快頒布相應的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法規,才能對交易主體、交易規則、排放限制和數據管理等進行合理約束,對行業范圍進行細化,并有所約束。
由于相對來說碳排放交易無法直觀的為企業帶來收益,因此許多企業對這項工作并不積極,缺乏活力。針對這一問題,政府應當積極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定期在企業內部進行政策、重要性宣傳和加大對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支持力度等方式促進企業的責任意識,使其對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顯而易見,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活躍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型企業主要集中于一線城市,而二三線城市缺少符合碳市場主體資格的企業,政府可以通過大力支持推進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方式鼓勵企業扎根于二三線城市。與此同時還要提高監管力度,加快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并建立起嚴格的監測考核體系,進行實時價格調控,來引導企業進行正向、合理的交易。
重點培養相關人才,鼓勵創新碳金融產品
目前我國在碳金融產品方面沒有定價權,而缺少相關的專業人才也是導致我國在該領域的交易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應當盡快制定出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積極培養、吸引搞技術人才,才能保證基金證券、銀行業和互聯網等積極參與到碳金融市場的體系之中,從而加大碳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
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是保證碳排放權交易合理開展的重要前提,這需要相關部門及時、科學的確定碳排放總量目標,保證其在環境融在了、經濟發展和實際減排目標等方面都予以充分考慮。在這一方面,我國的碳排放政策主要是為了降低碳排放強度,但仍舊允許碳排放量的增長。因此,可以通過區分碳排放總量的控制目標和經濟增長來考慮各個區域環境質量、經濟特點等情況,從而設定科學合理的碳排放總量目標。
綜上所示,當前在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中仍舊還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例如立法不完善、市場不規范、人才缺失、碳金融發展較為落后等。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提出多項解決措施,可以預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之后,我國的碳排放交易一定會解決問題,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