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達爾·阿不都沙塔爾
【摘 要】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環境的巨大變革使得業界對新聞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如何加快轉型,如何成為政治素質高、富有全媒體思維、技術水平過硬的全媒體復合型人才,是擺在每位電視新聞記者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希望本文提供的電視新聞記者轉型路徑能對記者的轉型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全媒體 ? 電視新聞記者 ? 轉型
一、全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特征
1.新聞傳播主體多元化。傳統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牢牢掌握了新聞的話語權和控制權,是新聞傳播的主體。而在全媒體時代,技術將話語權移交到受眾手中,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新聞生產的過程中,人人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生產、發布、傳播新聞信息,這樣原來單一的傳播主體就走向了多元。多元的受眾參與造成了傳統媒體權威性的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非專業化的多元、開放的視角。
2.新聞傳播內容海量性。新媒體出現之前,由于傳統媒體版面或容量的限制,只有一部分新聞價值較大的內容能夠進行傳播。當新媒體出現后,其數字化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信息每天呈海量增長,并且瞬間就能傳遍全世界,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能提供的信息服務內容。
3.新聞傳播方式交互性。傳統媒體是典型的單向線性傳播,從傳播者這個起點開始,經過傳播媒介,到達受傳者。在這個過程中,傳者和受者沒有互動過程。全媒體時代,這種互動需求被互聯網技術很好地加以解決,受眾改變了被動地位,變成了新聞的參與者,傳受關系進行了重構,新聞由宣傳模式變為對話模式,真正實現了傳受之間的互動。
4.新聞傳播手段融合性。過去,新聞的傳播方式、傳播媒介相對單一。邁入全媒體時代,各種傳播形式兼收并蓄,新舊傳播手段融合疊加,形成了多維度、立體化的傳播環境,拓寬了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也豐富了受眾對新聞的體驗形式。
二、全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
1.具備全媒體傳播的復合能力。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是融文字、圖片、圖像、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的立體式報道。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必須掌握全媒體新聞產品的制作技巧乃至出鏡報道等綜合技能,能夠根據不同終端特點生產適合不同終端傳播的產品,使之能為不同媒介的編輯使用。
2.具備以全媒體思維處理信息的能力。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必須突破過去電視新聞“我播你看”的高高在上的傳統思維模式,電視新聞記者要用平等的視角對待受眾,將傳統媒體的消極受眾變為全媒體的積極用戶,樹立全媒體思維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一條信息不是簡單地在各渠道發布一遍了事,也不是將傳統媒體新聞簡單地復制到新媒體上,而是在信息的處理過程中通盤考慮用戶的喜好、接受習慣和閱讀需求,從而具備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3.具備對信息的深度解讀能力。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冗余的信息,用戶想要獲得有用的信息,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過濾掉無用內容。精力和時間的浪費使用戶不得不對電視新聞記者新聞服務的功能發生變化,不僅要幫助用戶精選出有用信息,還要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深度解讀。這種分析和解讀能力也正是電視新聞記者所具備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4.具備對輿論的引導能力。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呈現出多元化視角。但是由于新媒體發布門檻的降低,發布信息的用戶由于年齡層次、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的不同,發出的聲音難免包含著不理性的宣泄和批判,這時作為主流媒體的電視新聞記者的權威觀點就極具指導價值。通過對突發事件的深入調查研究對信息做出迅速判斷,及時歸納總結,得出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結論,從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因此,增強輿論引導能力也是時代對于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
三、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路徑
1.強化全媒體思維,以理念改革為先導。全媒體時代,用戶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互聯網的自主性、開放性、互動性賦予了用戶更多的話語權。在這種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應遵循新聞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樹立全媒體思維,對于新聞產品的制作要以滿足用戶的新聞體驗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媒體思維,并不是要求記者所有技術都要會,所有能力都要有,而是要電視記者具備全媒體視野,自身有所專長,能夠制作其他渠道需要的產品,掌握好各媒介的對接方式,從而保障團隊工作的有序進行。
2.加強專業學習和培訓,成為復合型人才。全媒體時代,新聞理念和信息技術在不斷更新,電視新聞記者也必須及時更新知識,才能適應媒介日新月異的發展。一是要加強自主學習。記者這個行業有自身的獨特性,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新聞工作的特點。記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政治素養;學習與新聞和社會相關的各學科知識,提高綜合素養;學習全媒體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二是要加強專業培訓。一方面,電視臺應為新聞記者提供機會,組織新聞記者進行相關培訓,或邀請專家學者到臺里提供專業指導。另一方面,記者應積極參加業界的論壇或交流活動,了解全媒體發展前沿問題,掌握業界最新動態,從而指導電視臺發展實踐。
3.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弘揚社會主流價值。作為主流媒體中的專業記者,不僅具有讓用戶知曉新聞的義務,更肩負著引領主流價值、教化社會公眾、正向輿論引導等社會責任。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增強政治敏感性,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新聞傳播的“把關人”,做好時代的記錄者、新聞的解讀者、公眾利益的捍衛者和主流文化的傳播者,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發揮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四、結語
總之,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工作都有了新的含義和特點,電視新聞記者只有緊跟行業發展潮流,積極轉型,培養全媒體傳播能力,才能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并推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蔡偉武.媒體記者如何向全媒體記者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9(05):125-126;[2]陳樹林.論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8(08):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