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豫
【摘 要】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信息獲取方式和渠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寬度和廣度,公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類型的時政新聞。面對這種情況,電視時政新聞必須改革創新,才能適應傳播環境的變化,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融媒體 ? 電視時政新聞 ? 吸引力
時政新聞是對國家及地方政治生活中最新發生的事件的報道,是黨和政府進行政策宣講及輿論引導的常用方式之一,其特點是嚴謹、權威、規范。隨著新媒體的崛起發展,傳播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電視時政新聞也要順應變化趨勢,才能不斷提升吸引力。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環境的變化
1.傳播模式變化。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時政新聞單向的線性傳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用戶獲取新聞信息的需要,必須積極擁抱新媒體,借鑒新媒體的雙向非線性傳播,實現點對點的交流,提高互動性。
2.傳播渠道變化。據2019年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絡新聞用戶已經達到6.53億。可見,與傳統電視媒體相比,微博、微信、APP客戶端等社交媒體平臺有著更大的新聞傳播優勢。時政新聞的傳播不再拘泥于單一的播放渠道,而是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3.傳播形式變化。新媒體發展到現階段,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媒介形態,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思維方式的創新。文字、圖片、短視頻、動漫、H5等,各種傳播形式層出不窮,豐富多彩。在此環境下,電視時政新聞應積極借助新媒體成熟的傳播形式,生產符合用戶需求的新聞產品,讓用戶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發展的現狀
1.報道內容空洞。電視時政新聞是公眾了解黨和國家政策以及地方時政動態的窗口,是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內容,理應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內容。但是,現實中電視時政新聞的收視率卻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則是時政新聞雖然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公眾關注的新聞內容常常被淹沒在領導的活動和會議材料中,不能進行很好的解讀,空話套話多,缺少貼近性,無論是報道語言還是深度方面,都不符合融媒體時代用戶的新聞需求。
2.報道形式單一。電視時政新聞的報道形式一直以來都未有很大改觀,尤其是地方電視臺,報道往往以領導活動畫面、會議場景和空鏡頭為主,配以同期聲,千篇一律,缺少特色。
3.傳播渠道閉塞。電視時政新聞在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的過程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未按照新媒體平臺的不同特點生產不同形式的新聞產品,新媒體平臺上的時政新聞只是電視新聞的照搬照抄。
三、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時政新聞吸引力的策略
1.拓寬報道領域,樹立正確理念。融媒體是一種理念,是共通共融,社會共享。融媒體將新舊媒體有效融合,優勢互補。作為電視時政新聞而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發揮自身長處,拓寬報道領域,將眼界從領導活動和會議材料中拓展開來,關注經濟、社會、文化領域中的人和事,樹立“大時政”理念。
另外,融媒體時代,傳受雙方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受眾掌握了話語權,地位得到提升,可以依據自己意愿選擇媒體,電視媒體高高在上的信息壟斷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電視時政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媒體融合的理念,以受眾為中心,讓新聞更好看,讓時政不難懂。
2.挖掘新聞價值,革新報道視角。時政新聞是受眾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時政新聞是給受眾看的,受眾有興趣、能理解,媒體才真正完成了宣傳任務。因此,電視時政新聞要遵循新聞規律,挖掘時政活動的新聞價值,拉近時政新聞與受眾的距離,才能提升時政新聞的吸引力。一要革新報道視角,確立受眾主體地位,站在受眾的立場上,從會議講話和材料中挖掘受眾所關心和關注的興趣點,在與受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上做文章,以小見大,深入解讀。二要尋找新聞亮點。要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及時準確報道受眾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將時政新聞做深做透,讓時政新聞真正“動”起來。三要運用鮮活語言。時政新聞長期以來給人僵化、刻板的印象,這和語言的運用是分不開的。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應該摒棄陳腐的空話套話,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變政治話語為大眾話語,使受眾愛聽、愛看。比如近期央視的《新聞聯播》就采用了“令人噴飯”“滿足跑火車”“怨婦心態”等通俗的群眾語言,引發了大批網友圍觀,對這一報道風格點贊。
3.創新報道形式,加強可視化呈現。融媒體時代,新舊媒體融合發展已是不可逆轉之勢,電視時政新聞必須融合轉型,探索新的報道形式,吸引受眾眼球。一要創新傳播渠道。隨著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電視時政新聞可以充分利用和依托新媒體平臺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增強時政新聞的到達率和覆蓋面。要健全自己的全媒體傳播渠道,將“一對多”的傳播模式變為“點對點”的傳播。要根據不同的傳播渠道特點生產不同的新聞產品,實現個性化的新聞推送,滿足不同受眾的新聞需求。二要創新報道形式。依據融媒體時代受眾碎片化、淺閱讀的特點,可以充分利用圖表、H5、動漫、短視頻等多種可視化表達方式報道時政新聞,增強受眾的觀看興趣。比如央視的微視頻《我是代表》,就體現了新媒體信息智能化和碎片化的傳播特點,實現了內容優勢與傳播方式多樣化的有機結合。三要創新互動方式。加強與受眾的交流溝通,主動進行議題設置,引導他們及時反饋意見建議,才能改進節目,實現輿論引導,擴大電視時政新聞的輿論引導力。
四、結語
融媒體的發展迫使電視時政新聞必須改革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因此,電視時政新聞必須充分遵循融媒體的發展規律,迎合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要求,符合受眾的新聞獲取習慣,多出精品力作,才能扭轉受眾不愛看的局面,提升電視時政新聞的吸引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新疆阿拉爾電視臺)
【參考文獻】
[1]黃良橋.構建電視時政新聞的平民化視角[J].新聞研究導刊,2017(08):211;[2]王磊.創新表達方式 讓主流媒體發聲更響亮——淺議城市電視臺如何創新時政新聞報道模式[J].視聽,2016(0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