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軍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新的傳播手段、傳播方式、傳播內容,正在改變著傳媒格局,也深刻影響著讀者閱讀信息的習慣。《仰恩大學報》作為傳統媒體,必然受到不可估量的沖擊和挑戰。在新形勢下,高校校報該如何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來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加強典型人物報道是不錯的選擇。
【關鍵詞】高校校報 ? 典型人物 ? 輿論引導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新的傳播手段、傳播方式、傳播內容,正在改變著傳媒格局,也深刻影響著讀者閱讀信息的習慣。高校校報作為傳統媒體中一分子,必然受到不可估量的沖擊和挑戰。高校校報該如何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來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加強典型人物報道是不錯的選擇。高校校報作為學校黨委、行政機關的報紙,始終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大學精神為宗旨;以服務師生、繁榮校園文化為己任;以大力宣傳校園新人、新事、新氣象,及時全面地反映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動態和師生的精神風貌為目標,擔負著“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歷史使命。高校校報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必須采用典型報道這一重要報道形式,也必然將其作為開展正面宣傳、引領正確輿論導向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直以來,《仰恩大學報》非常重視典型報道,先后開設“校園菁華”“春風桃李鑄師魂”“聚焦轉型發展”“教學質量年·院長訪談錄”“黨員好故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風采”等欄目的典型人物報道。新聞工作者深入教學、科研、管理、后勤服務等一線,將富有時代氣息、代表師生主流、具有廣泛認同的師生感人事跡呈現給讀者,引發讀者情感共鳴,引導價值取向,起到榜樣示范和激勵鼓舞的作用。
一、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地位和作用
典型報道,是對具有普遍意義的突出事物的強化報道。而典型人物報道,即新聞工作者對社會生活中先進而具有普遍的社會指導意義的人物所作的新聞報道。可見,典型人物報道是新聞宣傳工作的主旋律和重頭戲。做好典型人物報道,才能使高校校報在新形勢下的媒體格局中發揮新的優勢,在校園輿論中搶占主陣地,傳播正能量,有效引導、積極影響校園輿論,在師生中發揮主流價值觀應有的作用和影響力,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改革氛圍、教書育人環境貢獻力量。
1.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地位
①典型人物報道是高校輿論宣傳的一面旗幟。典型人物作為某種代表性或示范性的人物類型,在社會生活中先進典型具有普遍的社會指導意義,決定了它是高校輿論的一面旗幟,因而它受到新聞工作者爭相報道,成為師生關注的焦點。典型人物報道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張報紙辦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標。《仰恩大學報》自1999年10月1日創刊起,至今已經連續出版180期,刊登典型人物報道百余篇,充分發揮新聞傳播的積極導向作用。
②典型人物報道是新聞宣傳報道的主角。高校校報作為記錄學校發展歷程的重要載體,是服務師生、展示學校的重要宣傳文化陣地,也是師生員工溝通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而典型人物報道在學校新聞宣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各個時期中心工作的貫徹實施中,都有意加緊了媒介引導、營造輿論的氛圍,讓典型人物報道在推進工作進程中發揮“戰鼓”和“號角”的作用。
2016年9月,仰恩大學正式啟動“教學質量年”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各單位、部門特別是各學院積極主動適應學校發展新常態,樹立新思維,采取新舉措,不斷強化質量意識,鞏固既有成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效。《仰恩大學報》為此做了重點宣傳,深入各學院了解活動開展情況,開辟“教學質量年·院長訪談錄”專欄,特邀各學院院長分享學院活動開展成果和經驗,并圍繞“教學質量年”這一主題開展典型人物報道,為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添磚加瓦。
2.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作用
①典型人物報道具有引導輿論的作用。典型報道是高校校報開展正面宣傳、引領正確輿論導向的主要工具之一。為此,高校校報在新形勢下要注重典型人物報道,在尊重新聞傳播規律下,以平等的視角、真實的再現、別具特色的寫作形式來宣傳報道促進學校發展、建設、改革、穩定的先進典型代表,從而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改革氛圍、教書育人環境貢獻力量。
《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耕耘杏壇二十載 ?桃李芬芳香滿園——訪‘省優秀教師榮譽獲得者黃淑蘭老師》的典型人物報道,文章講述黃淑蘭兢兢業業堅守教師崗位二十載,默默地用自己的奉獻書寫了從教育人的經歷。文章刊登后,在校內引起了反響,引導青年教師如何用實際行動還原師者本色,精彩詮釋“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的深刻內涵。
②典型人物報道具有啟發、示范作用。典型人物報道所選用的都是某種代表性或者示范性的人物類型,以榜樣的力量來鼓舞師生,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仰恩大學報》開設的“校園菁華”“春風桃李鑄師魂”“聚焦轉型發展”“教學質量年·院長訪談錄”“黨員好故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風采”等欄目的典型人物報道,都是以報道促進學校轉型發展的先進人物事跡為主要內容,當中有為教育事業傾注心血、無怨無悔的年輕教師;也有為專業建設、科研工作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的老教師;還有在后勤崗位默默奉獻、無私奉獻的教育管理人員……這種典型人物報道達到了樹典型、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形勢分析
新形勢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對典型人物報道進行了探索。盡管掙脫話語的牽制,從事實本位的角度激活典型人物的新聞元素,改變“高大全”式的報道手法,但也很難扭轉典型人物報道吸引力、影響力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典型”無法滿足受眾需要
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中選取的對象一般是促進學校轉型發展的先進人物事跡。他們的精神特質或許契合師生某個時期的精神需求,但是現實中一般人難以企及,只能停留在敬仰和崇拜層面,留下了“都是優點,沒有缺點”“模式化,概念化”“空話、套話多”“對典型人物個性特點挖掘不夠”“對典型人物的時代特色挖掘不夠”等諸多詬病,使典型人物報道無法發揮先進典型引導的實際效應,導致了育人功能不斷衰減。《仰恩大學報》曾刊登福建省運動會3000米冠軍、仰恩大學運動會100米冠軍等一系列運動員典型人物報道,忽略運動員天賦與一般學生的差異,讓師生停留在敬仰和崇拜的層面,難以突破報道中所蘊含的能量。
2.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典型”難以引起受眾共鳴
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一味追求先進典型帶來的效應,在報道中“程式化”表現手法、“高大全”式寫作方法,過于夸張,脫離實際,讀者對典型人物的信任產生質疑,也使得報道的可讀性蕩然無存。
《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英姿颯爽國旗班 ?薪火相傳愛國情——記我校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團隊國旗班》的報道,通篇都是作者對國旗班成員的贊美之情和洋溢不盡的高度評價,沒有來自師生的聲音。這種“程式化”報道,讓“審美疲勞”的讀者對國旗班成員產生懷疑甚至反感都不足為怪。
3.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方式不符合傳播規律
新形勢下,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勃興,讀者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越來越多讀者有了獨立的思想、更強的質疑精神。典型人物報道以往“宣教”式的傳播機制已被徹底打破,自上而下單一維度的傳播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強調互動性、參與性的信息傳播模式,以往以傳播者為主體的典型人物報道,已不能適應大眾文化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受眾口味,顯然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方式已不符合傳播規律。
《仰恩大學報》曾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風采”欄目中,用四天的時間對各學院教師的典型經驗進行采寫,雖主題鮮明、內容豐富,但信息密度過急,導致受眾閱讀疲勞。文中“希望廣大師生把思想統一到學習貫徹落實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精神上來,以實際行動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新成效……”等內容難免有說教之嫌。
三、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的策略
盡管新聞業界、學界對典型人物報道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甚至典型報道的寫作方式、社會功能、現實作用深受讀者的詬病,但并不意味著典型人物報道這一特殊的報道方式會隨之逝去。高校新聞工作者應該認真分析典型人物報道遇到的問題和困擾,思考典型人物報道中應該處理的多種關系,不斷總結采寫經驗,積極探索典型人物報道的有效途徑,使高校校報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1.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要立足時代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主題。高校校報在選定報道典型人物之前,要將典型人物的報道內容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起來。只有緊緊扣住時代精神,才能挖掘到典型人物的精神特質,讓自己筆下的典型人物既見性格風骨,更見家國情懷,才能讓典型人物報道彰顯力透紙背的“大格局”。
《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三尺講臺總關情 ? 如沐春風暖人心》的報道,該報道寫的是一位從教10年的思政課教師,之所以感動讀者,一個重要原因是那時候一直在提倡“四有”好老師。文中通過時代的“指南針”把握該思政課教師的人物精神,回答了當今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榜樣,應當確立怎么樣的道德和價值坐標,將“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展現得淋漓盡致。
2.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要扎實采訪
手中有“料”,心中方會有“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新聞報道都離不開扎實深入的采訪,更何況典型人物報道?作為報道人物為主要內容的通訊,新聞工作者要走進采訪對象的生活,去尋找采訪者生活中的細節,還原生活中真實的場景,才能采寫到打動人心的報道。
《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強風暴雨中的堅守——仰恩人抗擊‘莫蘭蒂臺風工作實錄》的報道,為了寫好這篇報道的典型人物,該作者不顧狂風暴雨,奔赴抗災第一線,對不同崗位的20多個工作者進行采訪,搜尋有效信息源,深度挖掘、細心細致發現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抓住了所有機會與參與抗擊“莫蘭蒂”臺風的工作者進行溝通交流,近距離感受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留下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和他,都是這樣默默地來、悄悄地走,留下一個個背影,但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在災后重建的關鍵時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仰恩人”的經典之作。
3.高校校報典型人物報道要精雕細琢
當下快速的生活節奏、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和即時性的閱讀需求,使得新聞工作者更易浮躁,沉下心來長期跟蹤寫作打磨作品的能力意愿有所下降,好作品的出現也更為不易。在典型人物報道采寫編的流程中,新聞工作者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精心打磨,讓讀者在富有感染力的細節中受到觸動,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時代力量。
“題好一半文。”在如今盛行的淺閱讀時代,如何讓新聞的“眼睛”更加明亮,使之眉目傳神,第一時間吸引讀者目光,關乎典型人物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激情與智慧的磁場》的文章,該文章寫的是一位思政課教師課堂改革的事跡。在采訪這位老師的過程中,作者先后擬了十余個標題,并最終擬定為《激情與智慧的磁場》,因為該教師進行課堂改革,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實效,爭取讓課堂成為充滿激情和智慧、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場,這恰恰是典型人物最可貴的價值所在,以此為題,畫龍點睛,蘊含深刻。
“原聲回放”是典型人物報道獲得良好社會反響的最大亮點。把人物寫活,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多讓人物“說話”。受眾之所以喜歡看“原聲回放”,就是因為那是第一手信息,是干貨,沒有經過任何的加工、過濾、修飾、渲染。《仰恩大學報》曾刊登的一篇題為《三尺講臺總關情 ? 如沐春風暖人心》典型人物報道,該思政教師講“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者,能夠在工作中將自己信仰的真理傳播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也滿足思政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通過“原聲回放”,受眾可以零距離地認識和了解人物,對這個人物作出自己的判斷。
在典型人物報道中,可適當用些“閑筆”,也就是在主線敘述中穿插支線情節或閑散情節。《仰恩大學報》曾刊登一篇題為《平安校園的守護者》的報道,文中“寒冷的冬夜,他的母親卻不能安心入睡,總是半靠在床頭,靜待那半夜里輕輕的一聲落鎖。當門被輕輕地關上時,當有熟悉的腳步聲傳來時,當明亮的燈光關上時,她才能夠安心入睡”。這“閑來之筆”不僅通過環境、人物來調節作品敘述節奏,還起到襯托主人公無私奉獻的作用。
四、結語
做好典型人物報道,就是要真實記錄典型人物事跡、真情撰寫典型人物品格、真摯講述典型人物的故事、真情傳播典型人物的精神,讓有故事、有味道的典型人物報道深受讀者青睞。典型人物報道作為高校校報不可或缺的宣傳方式,具有高度的榜樣示范作用。在今后的新聞宣傳工作中,高校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立足時代、扎實采訪、精雕細琢,通過更多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高尚情操來起到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改革氛圍、教書育人環境。
(作者學校:仰恩大學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王金.新媒體時代下典型報道的改進與創新[J].青年記者,2014(5下).
[2]何慶梅.論高校校報典型報道的原則和注意事項[J].新聞知識,2011(11).
[3]張勤耘.樹立典型人物群扛起主流傳播大旗——楚天都市報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探索[J].新聞前哨,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