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愛好者》編輯部
在以IBM PC為代表的首批個人電腦誕生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它的形象曾經是非?!敖y一”的,顯示器、機箱、鍵盤的組合,也就是標準的臺式機形象一直影響到今天。例如在Windows 10操作系統中,“此電腦”的圖標就仍然是臺式機的典型樣式。
近些年,筆記本電腦逐漸成為了新的主流電腦形態(tài),從便攜辦公到電競游戲,它似乎無所不能,無情地侵蝕著臺式機的市場。但臺式機市場的市場比重卻在近期逐漸穩(wěn)定了下來,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很多方面,臺式機的優(yōu)勢仍然無法動搖。
在產品強調個性化、應用模式越來越個人化的今天,定制化產品和應用模式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而在這方面,臺式機的優(yōu)勢是毋庸置疑的。
●DIY攢機
對一般用戶來說,DIY攢機就是極致的定制化電腦了。在DIY過程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偏好、資金情況,甚至是一些可留用的設備,來自定義自己的電腦。這一點當然遠強于筆記本電腦,比如大家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就不太可能因為上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鍵盤、觸控板、硬盤、內存都還堪用,而要求商家提供無顯示器、無硬盤、無內存條的型號以節(jié)約采購資金。
在全面的定制化方面,臺式機除了配件組合更自由之外,外形的多姿多彩和“徹底”的個性化也是筆記本電腦難以企及的。僅以能直接看到的外部設備來說,機箱、顯示器、鍵盤、鼠標就是任由用戶組合的,更不要說這些產品本身的型號就極多,組合方式當然更是數不勝數。除此之外,現在還有了透明和開放式機箱,有了各種彩色配件和燈效,以及支持燈效同步技術的配件與燈帶。
●配置升級
當然,在這個配件性能大都過剩的年代,對大多數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用戶來說,新購是數年才會考慮一次的偶發(fā)事件,升級才是常態(tài)。在這方面,臺式機的定制化能力同樣優(yōu)勢明顯。
例如在可升級項目上,顯示器、鍵鼠恐怕是臺式機電腦最容易升級的配件,卻恰恰是筆記本電腦完全無法做到的。而在核心配置方面,需要大幅度的性能升級時,臺式機用戶可以輕易更換處理器和顯卡,而大多數筆記本卻同樣無法做到。
即使在內存、硬盤等筆記本電腦一般都支持的升級項目上,可升級的幅度也有著巨大的差異。常見的主流筆記本電腦最多提供2個內存插槽,輕薄本甚至還會將一條或全部內存都固化在主板上。由于處理器的內存控制器不僅有總容量的限制,對每個插槽的容量也有限制,因此基于同一代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和常見臺式機(一般采用4條內存插槽的主板)相比,最大內存容量也僅有一半。
至于硬盤容量,2.5英寸筆記本硬盤的尺寸與厚度,使其容量很難做到3.5英寸臺式機硬盤的水平。目前市場上很容易買到10TB以上的臺式機硬盤,但常見的筆記本硬盤容量僅有1TB,2TB筆記本硬盤的厚度就已經超過了很多筆記本電腦的可用空間,不太實用。再加上臺式機通常可安裝多塊3.5英寸硬盤,但筆記本電腦一般只能安裝一到兩塊2.5英寸硬盤,也很少能提供RAID模式,因此存儲擴展能力、最高存儲容量的差距都非常大。
此外還有穩(wěn)定性方面的升級,臺式機用戶可以選擇更強的處理器散熱器甚至水冷散熱器,為內存添加散熱片,使用更強的電源等,讓電腦在最大負載下的工作更穩(wěn)定,或者讓超頻系統也穩(wěn)定地工作。而筆記本電腦因為需要使用專門設計的散熱系統,也沒有空間添加散熱片,所以一般無法進行此類升級。至于外部散熱托架、抽風風扇等,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卻也難以和臺式機的內部散熱系統升級效果相比。
作為臺式機的另類組成部分,目前的mini主機、一體機、品牌機等產品也同樣開始重視定制化能力,除了可以在購買時更自由地選擇配置外,很多型號也開放了限制,允許用戶自行升級和配置。英特爾NUC等產品更是直接以準系統模式呈現,增加了用戶定制化的程度。
在近期的定制化技術中,一體機即將成為新的熱點。通過將整機分解為主機、屏幕、連接等部分,一體機也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組合與升級。不過目前這一概念仍在推廣階段,只有一些廠商推出了實驗性產品,價格和兼容性都不是很好,建議大家暫時觀望。
在用戶和冷冰冰的電腦之間,需要用各種外設搭起交流互動的橋梁,其中更大更強的顯示器、手感出色的鍵盤、高速穩(wěn)定的鼠標同樣也是臺式機電腦的優(yōu)勢所在。
●顯示器
24英寸~27英寸顯示器已經是目前臺式機的主流配置,這顯然比主流的筆記本電腦屏幕要大得多。無論是打游戲、做視頻、繪圖設計,抑或是看似簡單的辦公上網,更大的顯示面積都會帶來更好的體驗。
2000元~5000元不分伯仲
在入門級價位段,類似價格的臺式機(DIY)和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差別不大。因為配件都比較便宜,臺式機系統的分散配置反而浪費了成本,比如主板擴展插槽對入門級產品來說意義就不大,而入門級的顯示器、鍵鼠等如能集成到一起,反而能節(jié)約成本。同時入門級和低端配件的功耗、發(fā)熱量都較小,筆記本電腦的散熱、供電系統可以輕松應對,在設計與相關配置方面的成本較低。
5000元~7000元臺式機性價比略有優(yōu)勢
在逐漸考慮到性能的價位段,因為獨立顯卡、性能級處理器等配件的引入,筆記本電腦的限制開始出現,例如在5500元價位上,追求性能的筆記本電腦一般會配置酷睿i5處理器、GTX 1050/1650顯卡、512GBSSD。這與同價位臺式機(主機價格在4200元左右)非常類似,但因為前面提到的TDP等限制,所謂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同檔次硬件,性能是存在差異的。
7000元以上臺式機性能優(yōu)勢明顯
受到功耗、散熱等限制,筆記本電腦要采用高性能硬件,付出的代價是遠高于實際性能提升的,而臺式機在這方面就要好得多。比如在價格近7500元的臺式主機(主機價格6000元左右)中,已經可以使用酷睿i7/銳龍7處理器、GTX1660顯卡、16GB內存,而同價位的筆記本電腦則只能在酷睿i7與GTX 1660之間選擇其一,性能差距更加明顯,而且這一差距還會隨著價格的提升越來越明顯。
在本文提到的這些方面,臺式機的表現都明顯強于筆記本電腦,可見以最基本的架構配合最常見的配件,臺式機仍然穩(wěn)定地為用戶提供著出色的能力。但臺式機也沒有故步自封,mini主機、一體機等模式豐富了應用能力和使用體驗;個性化設計、高集成度產品則是向新一代用戶伸出了橄欖枝。經過了50年的風雨,面對各種新產品的挑戰(zhàn),臺式機依然老而彌堅,值得我們投以足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