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鵬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機械電表已經逐漸被新的智能電表取代,智能電表可以更為精確地進行電能計量,為電力資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智能電表在進行電費的計算處理中,有可能會發生一些數據異常情況,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及時地對智能電能表的費用控制功能進行檢測,該文介紹了智能電能表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費控異常情況,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智能電能表 ?費控功能 ?異常檢測
中圖分類號:TM93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062-02
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在我國高速發展,傳統的機械電表已經被智能電能表逐漸取代,智能電能表的出現,為電能計量提供了更為精確的系統,提高了電能計量的效率,降低了電能計量的成本,為電力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智能電表主要由信息測量、信息處理和信息通信三大功能板塊組成,可以對電能進行精確計量,儲存計量數據,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實現實時檢測與智能控制等,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使用電能的便利性。智能電能表在進行電能費用控制工作的原理,是使用系統內部輸出的信號對負載電器通斷實現精確控制,當用戶的電費已經消耗完后,信號就會控制電器斷電,這樣就可以及時提醒用戶購電。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電費差異,智能電能表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地區電網的負荷進行相應調節,使電網負荷可以達到平衡,為電力資源的利用提供了高效率和智能化的保障[1]。
1 ?智能電能表的費控功能
傳統機械電能表的工作流程是,用戶首先使用電,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定期上門抄表,根據電能表上的數據,進行人工電費繳納。這種電費繳納管理方式會出現很多問題,人工進行手動繳費、會造成電費計算錯誤、表數計數錯誤等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電力繳費模式由傳統人工模式向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方向開始發展,傳統電能表的人工計費方式變為智能電能表的自動計費模式。
智能電能表內置專業的芯片,搭載專用數據處理軟件,可以實現對電功率的用量,用時和費用的計算,智能電能表逐漸被廣大用戶接納和使用,電力企業也逐漸推廣了這種電能表。目前,我國智能電能表的收費系統,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兩種不同的收費模式:一種是使用IC卡進行收費;另一種是遠程自動抄表收費。
遠程自動抄表系統可以讓管理端自動對用戶電能使用情況進行記錄,防止人工上門抄表出現的錯誤。可以判讀用戶的用電使用情況,發現用戶偷電漏電等問題。IC卡電能收費系統可以通過IC卡的芯片對用戶的電能信息進行計算,這種系統的使用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利用IC卡進行電力收費,安全準確性強。
2 ?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檢測的異常現象
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比傳統的人工抄表方式更加精準和快速,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對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實時檢測,對電力故障和用戶偷電漏電行為響應度高。但是,在使用智能電能表的過程中,也有系統在非安全認證的情況下,無法實現費控功能。如果出現智能電能表的費控功能異常問題,就需要我們及時針對相應的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對檢測結果進行及時研判[2]。
2.1 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檢測
智能電能表的費控功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數據的網上傳輸,利用遠程的辦法實現費控功能,應用遠程費控功能進行電費控制時,需要應用系統和密碼機系統之間實現安全認證功能,以保證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下進行信息的聯通。當我們對遠程智能費控電能表進行費控功能檢測時,需要待安全認證的試驗結束以后,即刻將拉閘的命令傳輸到智能電能表中,以便對智能電能表的工作狀態進行測量,對電能表是否接收到命令后,可以順利執行合閘命令進行檢測。當智能電能表的拉合閘功能檢測完成后,沒有發現其他的問題,就需要對裝置能否可以及時更改安全密鑰的功能進行檢測,如果使用以前的安全密鑰已經不能對智能電表進行遠程控制,則說明密鑰已經無法完成相關操作,那就證明了安全密鑰的更新工作已經順利完成[3]。
2.2 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檢測中的異常情況
2.2.1 通信時間表示不同
對智能電能表的費控功能進行檢測,如果我們采用了上述科學有效的辦法對智能電能表進行檢測后,發現智能電能表能按照正常的程序運作,這就說明智能電能表具有正常的費控功能。如果安全認證結束后,遠程系統發送拉閘的命令至智能電能表,顯示電能表目前處于拉閘狀態,這時,通過遠程系統繼續發送合閘的命令至智能電能表,且電能表依然顯示拉閘狀態,這就可以說明費控功能的檢測并不成功。這就需要我們在費控功能檢測結束后,及時對異常問題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智能電能表的顯示時間和系統內部的顯示時間不一致,就需要對系統的時間進行更改,將系統時間和顯示時間保持一致。時間設置完畢后,就需要繼續對智能電能表進行費控功能的檢測,再次檢測后,如果發現智能電能表的費控功能已經恢復正常,那就說明費控功能出現異常是由于通信時間設置不一致所造成的。
2.2.2 表計的身份驗證失敗
如果表計當前的狀態不是私鑰和公鑰狀態,這種設置問題也會導致表計身份驗證的失敗,這是因為表計中的軟件系統對智能電能表的身份驗證時間長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一般為3min,如果身份認證的工作沒有及時進行操作,就會導致身份認證失敗的問題出現,這時繼續重啟軟件,當軟件重新進入工作,重新進行身份驗證,表計的工作狀態就會正常。
2.2.3 參數設置卡計數器不為1
對參數修改正確性的檢驗和計數器工作狀態的檢測,可以通過現場參數卡進行,智能電能表的計數器中自帶有出廠底數,當工作人員在現場對智能電能表的現場參數設置進行初始化設置時,這時計數器就會自動將參數減1。但是,由于一些廠家的智能電能表生產出現一些紕漏,或者是本身型號設置的問題,底數無法自動扣減,這就會導致現場工作人員對參數設置時,導致設置卡計數器不會成為1,這就會造成結論出現一些異常,這時就無需繼續對智能電能表進行測試,就需要聯系電能表的生產廠家對智能電能表的參數進行重新修改。
3 ?費控功能檢測中出現的異常情況的解決策略
3.1 整改方案的制定
如果智能電能表在檢測過程中發現費控功能出現異常,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智能電能表的整改進行一套方案的設計,在整改方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智能電能表顯示的時間和系統內部的時間是一致的,如果時間不一致,就需要首先更改系統時間后,再進行檢測。檢測時需要根據行業約定的一些規則和模式進行檢測,要設計智能電能表的相關讀卡的檢測環節。
3.2 明確檢測結果
制定了科學規范的整改方案后,就需要根據方案,對智能電能表的異常狀況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的結果,系統實現和顯示時間的不同,也可以作為功能檢測結果的判斷依據,例如,顯示時間比系統時間晚,這就可以認定檢測合格,顯示時間比系統時間早,就說明檢測不合格,這個時間差別的誤差一般在1h以內。
4 ?結語
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出現異常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廠家參數設置失誤、通信時間不一致、表計身份驗證不成功、設置卡計數器不為1等原因,保證智能電能表費控功能可以精確進行電能費用的計算,保障用戶的正常使用和電力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春郁.智能電能表計量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及改進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9,26(6):151,153.
[2] 常生強,崔巖.智慧園區能源物聯網發展模式[J].電氣時代,2019(6):49-52.
[3] 金陽忻.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電能表誤差超差風險預測模型[J].電網技術,2019,43(6):1962-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