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平
摘 ?要:社會主義醫德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鑒于此,該文從醫學院校及醫學類專業學生前期教育的視角,簡要分析了現代醫學專業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性及可循路徑。重點圍繞傳統文化教學與醫學專業學生思想教育的融合發展現狀和實踐,淺談一些看法,總結歸納建議。
關鍵詞:傳統文化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251-02
新時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同時,醫學科學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包括像臨床診斷治療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和技術保障,均明顯增強。然而,由于醫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及醫療服務觀念轉變的滯后性,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與創新發展。正因如此,縱觀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各地各大小醫院總是頻繁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關系緊張、意外醫療事故等現象。故此,完全可以說,現代化醫療技術保障性建設的同時,今后我國更需要加強對醫學從業人員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教育。
1 ?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在關聯分析
1.1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新型醫學人才培育中具有高度統一性
具體而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常態化,旨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作為培育新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學府,人才的培養并不僅僅局限于專業教育。專業教育為“才”,而人才則是建立在為人的基礎之上。簡言之,無論是各專業領域的學生,均是未來國家、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從業人員。但是,無論是何種職業,職業操守、道德水平都是首要的,否則將不能稱之為“人才”。故此,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更多的當代青年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醫學專業學生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提前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和道德基礎,方可逐層推進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因為對于醫學類專業學生而言,由于醫學行業的某種特殊性,所以也就決定了醫學生早期教育培養的特殊意義。即要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所以必須強化醫學生的大局意識,提升醫學生的人文關懷與人道主義精神。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醫學生職業培育教育中的核心內容
結合近幾年該校醫學專業學生的教育實際來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學校培養的人才,是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專業人才。醫學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實踐活動,理應始終圍繞著醫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展開。只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才能從專業學科發展的源頭認知層面,盡可能讓更多的醫學生明白自己的成長目標、人生價值取向。此情形下,最終才能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醫學生為誰服務的問題。即雖然不一定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但一定要具備正確的人生態度和職業發展觀。不僅是為自己負責,更是為整個醫學事業建設負責。
2 ?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助推醫學生能力、素質全方位培育
2.1 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中的醫學醫德育人價值
我國古代有句話,“仁善立業,赤誠濟世”。正因如此,千百年來,我國傳統醫學一直倡導“無德不成醫”和“萬善德為先”的職業信條。由此可見,醫德一直以來都是公認的從醫準則,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無論是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還是夏良心的《本草綱目·序》;無論是徐春甫的《古今醫統大全》,還是龔廷賢的《論醫家十要》,縱觀中國古代成百成冊的醫學典籍與中草藥論著,關于濟世救人,醫德一直都是被首推的一項為醫準則??傮w來看,重義輕利,清廉正直。
一般來說,醫學科專業從業人員,本質也是一種社會職業,所以對于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個體發展、職業發展而言,追求經濟、生活、物質等層面的提升,無可厚非。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理,從醫者愛財無可厚非,其本身與醫德并不沖突。但是,如果因從醫者個人的價值觀問題,重利輕義,將利重于救死扶傷,那么也就喪失了為醫的準則。
2.2 借鑒傳統醫學優秀文化,加強當代醫學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圍繞著醫學專業學科課程實際,適當融合。譬如,可適當增加一些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此同時,也可以鼓勵專業教師結合自身的經驗以及與社會醫學崗位的關系,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們創造出能力提升、訓練的平臺環境。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以選修課的形式展開,盡可能拓展醫學生接觸多元優秀文化、接受醫學素養熏陶的渠道和平臺。
其次,專業內的各學科教師,應充分發揮出榜樣和示范作用。相比較于學生們的醫德培育,教師的師德往往更能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來說,教師的品格與文化素養,盡管無法決定學生們的文化認知和思想轉變,但至少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和正面導向。關于這一點,傳統優秀文化中有很多經典時刻。總體來講,師承傳統醫德中的核心在于責任感精髓。我國最早、最傳統的醫德教育手段就是父子相傳,后期演變成為師徒相傳。古代醫學家要求道德認知和行為相互統一。對此,清代著名醫生程國彭在他的《醫學心悟》中這樣講,“蓋以上,奉君親,中及僚友,下逮卑幼,性命攸關。其操術不可不工,其處心不可不慈,其讀書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目前,醫學生受到來自國內外的多元文化思潮沖擊,可以讓青年學生們通過網絡資料收集、案件整理與分析,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資源。
3 ?結語
挖掘傳統醫德中的德育資源,并且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其中。系統梳理我國傳統醫學道德的發展史與演變脈絡,最終可為當代青年醫學生的醫學理論、高尚的職業操守養成,提供一個更具文化氛圍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田蕾.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2017(5):144-145.
[2] 汪金輝.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創新[J].山西青年,2017(6):28.
[3] 張超.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16):67.
[4] 詹古麗.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醫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