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蒼 陳琳紅
摘 ?要:該文針對當前在地方大學中大學生雙創教育(創新創業型教育)出現的“校—院—系”三層定位不明確、分工不具體的困境情況,提出了建立“校—院—系”聯動的辦學框架,并在此體系中運用4層框架模式開展分層次教育。把創新創業型教育拆分成專業型教育、比賽教育、創新型教育、創業型教育4個層次,與多層次、分類別進行,從而建立創建金字塔式雙創教育模式,積極調動專業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校—院—系”聯動 ?多層次教育 ?雙創創業型教育 ?金字塔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139-02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大)鮮明提出,科技創新是提升中國社會生產力跟整體國力的戰略支持,必須要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一定要堅持走中國國情的自主革新之路,用全球視野來謀劃跟推動創新,積極提升原始型創新、集成型創新和吸收再創新型能力。
1 ?研究現狀
1.1 實踐教學內涵與理論的探索
張英彥(2016)強調了基于本體論與價值論的實踐教學理論基石。張放平(2017)以管理視角分析了實踐教學中抓好觀念轉變、學習條件建設、體制與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的努力。
1.2 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的探索
羅梅娟(2018)在討論大學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制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強調了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的4個基本原則,其中重點是對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監控。
1.3 實踐教學困境的探索
張余華(2017)等人對經管類本科專業高等教育現況與困境展開了分析,并以此基建立了經管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還詳細地介紹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管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經驗。
2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實踐教學在實際操作運行中,當前仍然存在的很多突出困局。
(1)當前授課內容與教程體系適用不了科技進步跟企業技術轉化的挑戰。大數據、智能化跟“工業4.0”新時期的到來,需要行業企業轉型提升,強調創新以及集成和數據整合,完成生產方式的基本性轉變。可是,現實社會中經常是企業招不到滿足需要的大學生,同時大學畢業生尋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崗位,這跟當前授課內容跟教程體系脫節于新時期發展有著緊密關系。
(2)當前社會各界與各類大學對創新創業型教育認知的有限性跟功利性困局。大眾創業或萬眾創新要求社會各界與大學的積極支持,可是,就業水平考慮、新興創業條件支持等問題,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與推進構成了一定阻礙。
(3)教師觀念、結構與能力的不匹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高素質師資。可是,當前許多大學老師在創新意識、學歷發展、思想觀念、授課能力上還不能與它們完全相匹配,在授課中一般重視知識傳遞、傳統模式的理論授課,而對創新型和實踐教育重視不夠。
(4)現有優秀科技資源和科研平臺的對外開放度較少的困局。大學和科研單位擁有優秀科技資源和實踐平臺,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在科學研究中起著了重要作用,可是對大學人才教育的開放程度和貢獻率非常不足。從根本上看,主要可能是授課和研究的深度融合不是很強,沒有把資源優勢更好地運用于人才教育過程中。
3 ?分層次、分階段方式的創新創業型教育模式
建立“校—院—系”聯動運作框架,根據它們自身的定位,做到職責和責任清晰,推行多層次、多階段模式開展雙創教育,進而推進雙創教育的積極發展。
3.1 專業型教育
專業型教育以專業系部為立足點、著力于不同學科專業、寄托于專業老師,以整體大學生作為培訓對象和授課主體。不同專業系部開設創新實驗班,不同專業遵照學生數量設立1~3個特色班級。創新實驗班的籌資來源通道主要包括授課實習計劃、實驗室發展日常耗材和專項經費。同時實行導師制,給各個學生設置專業導師,給其在學科實驗室中進行的不同學術活動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和幫助。
3.2 比賽教育
比賽教育以學院為單位分配資源,重點開展針對各學科專業比賽的教育。大學生各類科學技術比賽不僅直接提升了大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分析自身問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和技能,又可積極地影響大學生雙創人才教育規劃,大力推動專業教程的革新,進一步使大學生們適應社會發展新時期的需要。
3.3 創新型教育
創新型教育基于各個大學的不同學院平臺,遵照不同學院、各個學科專業導向,從優秀大學生中挑選出高端人才,實行有針對性、多方位的創新型培養。創新型教育不僅需要在思維方式、實踐模式上進行創新培養,更多的還要求在不同學科專業前提上進行實質性的培養內容。由大學的校級單位把相應的創新培養(思維培養方面)老師隊伍與院級的專業老師團隊相一致,在創新型培養中創新思維培養老師與專業培養老師一起構成導師團隊,給所有學生安排兩個導師,切實做到創新型培養與專業型培養、比賽教育的積極融合。
3.4 創業型教育
創業型教育要求對不同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需要更強,對不同大學所提供的授課和研平臺環境需要更為苛求,對大學所能供給的不同培訓、指導的服務需要更高。當前中國教育部、不同地方政府都特別強調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型培養。當前比較主流的創新創業活動主要包括教育部推廣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等。需要不同大學做好“校—院—系”一起聯動,開展職責分工、角色定位,安排好不同的工作,進而將創新創業型教育分解細化到大學的不同機構部門、不同專業老師、不同培養老師。使優秀的創新成果得以轉化,把創新團隊上升導創業團隊,直到與市場對接,教育一批擁有成為企業家潛質的高端高素質大學生創業人才。
3.5 “校—院—系”聯動機制
在4層框架的全球層次培養前提上,各校、院、系三者遵照自身特色,清晰定位、確定職責、分工合理,進而建立聯動機制,推進雙創教育的積極激勵用途。(1)專業系部對不同專業學生開展不同的專業型教育。(2)學院一級起到承上啟下的用途,一是要組織協調好自身學院內部不同系部的授課安排,還要協調好與不同校級單位之間的溝通。(3)校級機構在框架中主要起到資源整體調配、與市場掛鉤或對外談合作等作用。最終教育出專業熟練、具有創新性精神、勇于嘗試創業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華.如何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四維聯動”模式[J].中國高校科技,2016(8):23-26.
[2] 王琳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2(12):6-12.
[3] 蔡杰,韋維.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7(4):21-28.
[4] 劉麗,朱曉林,馬曉琳.以學科競賽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4(4):9-13.
[5] 李升和,周金星,許雪萍.專業基礎課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3):15-21.
[6] 寧靜峰,姜妍.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協作平臺的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8(9):7-11.
[7] 曾國強,吳剛.聯合實驗室培養電子類卓越工程師模式實踐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