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理


我們身邊不乏“整形”食品。這些食品“顏值”很高,看上去質量很好,卻有可能經過了特別的加工,如假香米、注水牛肉。媒體頻頻曝光食品安全事件,“整形”食品防不勝防。面對這些真真假假的食品,我們怎么做?
01 煉就火眼金睛
案例直擊:小張喜歡在農貿市場的一個小攤那里買豬肉。她覺得這個小攤的豬肉色澤紅潤,看上去十分水嫩,特別新鮮。
肉類整形項目一:注水
人為地在生肉里注水,以增加重量。生肉注水之后,色澤會更加紅潤,看上去很飽滿,因此外觀上更加新鮮。
辨別:一看顏色。正常的肉色澤是均勻的暗紅色,而注水肉由于含有較多的水分,時間久了顏色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主要是變暗或者發黃。二看手感,注水肉沖淡了體液,所以沒有黏性。三用刀切,注水肉彈性差,刀切面合攏有明顯痕跡,如腫脹一樣。
肉類整形項目二:掛羊頭賣狗肉
使用鴨肉、豬肉等較低價的肉,加入羊肉精、牛肉精等添加劑,假扮羊肉、牛肉等較高價的肉。這些添加劑里很有可能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
辨別:一看顏色,質量比較好的肉,顏色通常會比較深,而不是呈現出鮮紅色。二看紋理,真牛肉、真羊肉紋理比較順暢、自然,白肉和紅肉是相接的;而假牛肉、假羊肉的白肉和紅肉是分開的,白肉是白肉,紅肉是紅肉,一塊一塊的。
案例直擊:小李總是從小攤的桶里撈那些又白又胖的豆芽,而對其他一些顏色沒這么白,又比較細的豆芽看都不看一眼。他覺得買蔬菜就是要買“水靈”的。
蔬果整形項目一:變白、變胖
噴灑尿素、硝酸銨和無根劑等化肥、藥物催生出來的蔬菜,尤其是豆芽、花生芽,會顯得特別長、特別胖、特別白,“顏值”非常高。
辨別:一聞,健康的蔬菜芽聞起來很清爽,而有尿素味道的蔬菜芽是不正常的。二看,自然培育的蔬菜芽芽身挺直稍細,芽腳不軟、脆嫩,而藥水培育的蔬菜芽芽身粗壯發軟;自然培育的蔬菜芽,根須發育良好,無爛根、爛尖現象,而藥水培育的蔬菜芽根短、少根或無根。
蔬果整形項目二:有機蔬果假有機
有機蔬果在生產的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生長調節劑等,連種子、土壤、水質、大氣等都有嚴苛的要求,因此價格偏貴。一排貨架上方寫著“有機蔬果”,擺放的卻并非全是有機蔬果,有的是無公害蔬果。
辨別:一看有機碼,真正的有機蔬果都會貼標志,類似于我們的身份證,登錄認證系統是可以查到的。二看外觀,通過農藥栽培的蔬果通常都比較漂亮,而且長短、大小都很相似;有機蔬果因為自然生長,沒有用過農藥,所以會長得不一樣,顏色也不均勻,偶爾還能發現一些蟲子咬的小洞。三靠檢驗,有機蔬果不含農藥和化肥殘余物。
案例直擊:小王認為晶瑩剔透、光鮮亮麗的大米就是優質大米。
米糧整形項目一:拋光
拋光大米看上去是均勻的半透明色,美觀了很多。然而,過度拋光的大米可能是發霉大米或者是多年陳米,而非新米,甚至有可能在拋光過程中非法添加了化學物質。
辨別:一聞,陳米拋光米細細聞,會有一些陳腐發霉的味道。二摸,抓起大米輕揉后觀察掌心,如果碎屑全部粘在手掌上,仔細揉動甚至有油膩的感覺,那這種大米是化學拋光米的可能性比較大。三試,普通的大米淘米時,淘米水是濃白色的,拋光大米的淘米水比較清澈。
米糧整形項目二:漂白
在面粉生產過程中加入“吊白塊”,使面粉的色澤比精白面粉還要白。漂白面粉、漂白饅頭、漂白粉條粉絲等由此而來。
辨別:一聞,好的面粉和米粉有自然的麥香味和米香味。二看,面粉和米粉的顏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加工精度的影響,加工精度越高,面粉和米粉就會越白。
案例直擊:小袁喜歡在“煲劇”的時候嗑瓜子,但不喜歡手上沾著一些灰黑色的末兒。于是,她專挑那些看上去特別干凈的瓜子買。
零食整形項目一:變“干凈”
在煮葵瓜子、南瓜子等干果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白色粉末狀的東西——明礬,能使干果賣相好,顏色鮮亮,而且不容易受潮變軟。這就是“美容”干果,而明礬中的鋁對人體傷害非常大。
辨別:一看,個別干果有些掉色,或有腐蝕的現象,則可能存在加入過多明礬或是長時間沒有銷售出去的情況。二試,把干果用杯子或碗盛水浸泡30分鐘,觀察水的顏色,如果水變渾濁,就表明干果可能添加了明礬。
零食整形項目二:變甜、變鮮艷
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劑,這樣“泡出來”的蜜餞看上去非常鮮艷,也很甜。
辨別:一看,水果在加工后因為褐變反應,顏色會發暗,而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因此如果你買的蜜餞顏色格外金黃鮮亮,或者顏色發白,就有可能是二氧化硫超標。二聞,二氧化硫超標格外嚴重的蜜餞,會聞到硫的刺激性氣味。
02變“不能吃什么”為“應當吃什么”
人為什么要吃食物?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想吃食物、愛吃食物只是一種表象,它的本質是人體在追求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如果沒有這些成分,食物便沒有了價值。正因為如此,對于食物,僅僅要求安全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怕不夠安全而放棄對食物中健康成分的追求更是缺乏理性的。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既然我們無法離開食物而生存,那么,與其把精力集中在‘不能吃什么上,不如換個思路,更多地考慮‘應當吃什么。”
如果選擇營養的食物,那么我們也就遠離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一方面,這些食物往往更優質、更新鮮,不利于健康的成分比較少;另一方面,這些食物能夠提高我們的抵抗力和排毒能力,從而幫助我們的身體清除污染,提高整體的安全水平。
有了健康食物墊底,那么就算食物中仍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至少我們得到了生命所需的各種寶貴的健康成分,保有基本的活力和抗毒能力。
(資料來源于39健康網、龍源期刊網?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