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阿敏 嚴澤明


摘 要:智能化是未來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方向,結合現有的航空救生傘具保障及其他領域智能化技術,本文從管控流程、維護方法、作業環境控制方面分析,通過構建智慧保障廠房,推動航空救生保障技術逐步邁向智能化。
關鍵詞:智能化;航空救生;傘具保障
中圖分類號:V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0-0079-02
0 引言
航空救生傘具主要為戰斗類飛機空勤人員配備,用于空中飛機故障無法挽回的緊急情況下飛行員的應急離機救生。因其重要性和維護方法的高要求,目前國內主要依靠人力手工包裝完成定期維護。為順應智能化發展的方向,提升保障質量及效率,本文通過梳理現有型號傘具維護的工作流程和保障經驗,借鑒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方法,從管理方法、維護方法、作業環境控制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最終得出智慧傘勤保障廠房的構建設想。
1 管控流程
航空傘具管控流程主要包括對傘具及其附件的壽命、維護周期、狀態進行質量控制,是確保航空傘具可靠性的核心環節。現階段各保障廠所設置質量控制室,通過人工錄入壽命信息后下達指令,中隊按指令中的維護信息執行,完成后填寫留證記錄將信息反饋質控員歸零,同時將信息錄入計算機以完成下個維護周期的日期計算。航空傘具智慧保障廠房使用智能管控系統代替人工操作,實現傘具智能化精確管控。
1.1 控制流程
智慧傘房控制流程圖1所示。
航空傘具維護流程為:啟用傘具后,錄入傘具初始生產日期、使用壽命等基本信息。對于阻力傘,根據飛行計劃提取各型阻力傘待用,飛行結束后根據實際飛行情況向總控臺發出維護指令。對于救生傘,根據錄入的初始信息計算下次維護的時間,到期后向總控臺發出維護指令。總控臺根據指令中的傘型設定維護流水線的各項程序,維護結束后更新傘具維護及狀態信息,將最新狀態信息反饋至錄入端,以便后續周期控制。
1.2 控制方法
為每具傘具設置特定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可顯示該傘的各項使用、維護信息。同時維護完成后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將最新狀態錄入更新。
2 維護方法
現有航空傘具(救生傘、阻力傘)包裝過程包括:人工折疊傘衣、檢查傘繩、穿入傘繩、操作各型壓力封包機對傘具進行加壓、封包。借鑒現代智能化設備及工業化生產模式,未來智慧保障廠房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流水線式維護作業流程,涵蓋現有型號傘具包裝的基本步驟,將維護流水線依次分為:維護準備、傘衣折疊、傘繩檢查、傘衣套穿入、傘繩穿入、傘具填裝、傘具加壓、傘具封包八個區域,維護作業流水線組成及功能如下:
(1)總控臺。維護作業流程的核心監控部件,根據智能管控系統發出的傘具維護指令,輸入待維護的傘具型號,根據內部預先錄入的各型傘具包裝流程,設定維護流水線各環節的操作程序;工作完成后將維護信息反饋給智能管控系統,實現指令歸零;對整個維護過程進行監控,任一環節出現異常隨時止停,以確保流水線正確順暢運行。(2)傳送帶。流水線的傳送部件,將傘具傳送至不同工位。(3)傘具維護試驗設備機。以電動壓力機為動力源,內置PLC控制模塊及觸控屏,對傘具進行壓力設定、調整及記錄;根據總控臺輸入的傘型,配備傳送裝置將不同型號傘筒、開口箱、壓盤等部件輸送至工作位置,使單臺設備機可完成對所有型號傘具的加壓;對加壓過程的壓力進行連續測量及記錄,實現保障經驗的固化和專業技術優化提升;加裝觸壓保護裝置,防止過程中壓盤傷手的安全事故發生。(4)機器抓手。人工整理傘衣傘繩,將傘具置于固定的起始狀態,按人手折疊傘衣,穿傘繩,套入傘衣套的軌跡行程,編寫機器抓手的控制程序,配合對傘衣傘繩相應部位的標記,完成以上步驟。(5)人工檢查工位。根據相應工序的復雜程度預留不同數量工位對進行檢查,出現錯誤環節及時止停、糾正。
3 作業環境
救生傘傘衣、背帶等部件采用織物材料制成,為保證其工作可靠性,對傘具的晾干、包裝、存儲環境需在特定的溫濕度范圍內進行。現階段國內各單位較規范的保傘室均采用空調、除濕機、加濕器等單向功能設備,依靠人工定時觀測溫濕度并對其進行調節。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1)多種設備操作較為繁瑣,效率低下;(2)定時觀測無法保證環境條件始終處于要求范圍內,準確性不高;(3)觀察記錄等工作耗費人力,紙質留證不易長期保存。
借鑒其他行業先進的環境控制設備及方法,未來智慧傘勤保障廠房對環境條件的管控由以下部分組成:
(1)實時監測廠房溫濕度,記錄繪制一天內溫濕度變化曲線圖并保存;同時在辦公區域設置顯示屏,同步傳輸監控數據;(2)研制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可根據需求設定廠房內理想的溫濕度控制范圍;(3)配備超范圍警報系統,當出現溫濕度控制系統內部水位不足、自動控制系統失效導致溫濕度超出設定范圍等現象,系統發出警報。
溫濕度智能管控系統設計方案見表1所示。
4 結語
航空傘具保障智能化道路艱辛且漫長,需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勇于突破改變,不斷借鑒其他行業的先進技術,結合專業技術特點應用,推動傘勤保障專業逐步邁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