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偉
摘 要:通過對生物醫藥現有平臺存在問題分析,探討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的功能定位及運行機制。根據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趨勢,重點打造生物醫藥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的服務能力,在建設規劃、運營管理、團隊引進合作、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協同轉化、考核評價、激勵獎勵等方面形成立體化的服務結構和運行機制。
關鍵詞: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功能定位;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F42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0-0185-02
2016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制定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總體目標,到 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其中打造若干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促進成果轉化的研發和轉化平臺是其重要內容。
根據上述文件的精神,2018年1月,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本市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1]。明確集聚和培育一批功能型大平臺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作為首批啟動建設的平臺之一,結合生物醫藥行業發展需求,探討一下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功能定位和運行機制。
1 現有生物醫藥平臺存在的不足
上海已布局建設的數十家生物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并成立了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聯盟),形成了新藥研發、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成果轉化、信息咨詢和專業培訓等多個環節的服務子平臺,初步具備了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藥物研發領域專業技術服務的能力。但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技術制藥和生物醫療技術的開展,藥物研發和醫療技術向多樣性發展,現有平臺也越來越暴露出一些問題:
1.1 平臺硬件缺失,不能覆蓋重要的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活動
現有平臺建設布局于九五計劃期間,當時側重于小分子化合物藥物的研發。但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已逐漸顯現出了其在健康領域的優勢,近年來大分子藥物的研究及各類免疫療法的興起為平臺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醫療器械尤其是體外診斷試劑的領域開拓,都為平臺硬件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平臺功能不全,缺乏生物醫藥創新的支撐因素
目前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更多的傾向于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打造的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究,從中試放大到產業化技術的實現,其中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因素比較缺乏,比如資本支持、知識產權保護、人才保障、技術和商業評價、工程化對接、政府事務等,沒有形成全方位、立體支撐的創新體系。
1.3 平臺運營機制不順,未能發揮市場化的巨大潛力
各個平臺大多為事業或國企性質,且產權分散,主管部門復雜,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和規劃,不僅缺乏一流的技術和運營團隊,更是缺少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平臺自我造血能力差,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功能型的作用表現不明顯。
1.4 平臺團隊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完成技術服務和管理服務
平臺服務不僅使簡單的場地出租和設備儀器出借,而是要根據服務要求完成技術的實現,這除了基本的保障團隊外,還需要具有行業一流的技術人才參與技術活動,同時基于項目和企業融資、成果轉化等也需要有相關行業的高端人才參與,形成一個全方位多領域多專業的人才團隊,滿足平臺服務的需要。
1.5 平臺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低
種種原因,現有平臺對生物醫藥創新的覆蓋面窄,力度不大,影響小,在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沒有形成支撐系統,對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貢獻率低。
2 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功能定位
18年1月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關于本市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功能型平臺建設定位于“促進研發與轉化、優化全市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型企業,引導產業創新發展”。根據目前生物醫藥平臺建設現狀,上海市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建設應定位在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對現有各專業平臺的資源整合,其二是補短板,根據現有平臺存在的不足和新興生物醫藥技術的需求新建或升級專業服務平臺,其中主要是生物技術制藥中試平臺和第三方檢測平臺,細胞治療等醫療技術服務平臺和檢測服務機構等。具體來講,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建設應堅持以下定位:
2.1 高端定位
由于生物醫藥尤其是生物技術產業的高端性,就要求平臺建設一開始就要堅持高端技術、高端人才、高端產業的定位,在硬件配置、團隊招募、運行管理等方面向國際一流標準看齊,堅持全球視野,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2.2 立體定位
不僅要建設高端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還要考慮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其他要素,體現出“提升產業技術創新整體水平,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的指導思想,建設配套的金融服務、人才服務、信息服務、后勤服務、成果評估、臨床實驗和應用及孵化器等相應的平臺體系,形成立體化的功能型平臺。
2.3 專業定位
生物醫藥產業的前端是基礎研究,末端是產業化和應用。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雖要涉及前、后端,但主要解決中端的問題,主要是中試放大、臨床樣品提供及產業化技術研究,解決從實驗室成果向產業化轉化的中間環節。
2.4 服務定位
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是一個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其宗旨是對生物醫藥產品和企業提供專業化、立體化的服務,支撐產業研發創新,服務社會創新創業。
2.5 市場定位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政府建設、社會化運營。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市場化運作機制。
3 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運行機制的探討
3.1 建設規劃機制
上海市已對功能型平臺建設頒布了相關文件和實施意見,制定了大的方向,這就要求各行業根據自身情況細化行業功能型平臺建設的相關工作,做好頂層設計、價值引導。相對于生物醫藥,就要根據其行業特點做好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功能定位、建設內容、運行機制、規章制度、投資策略、營造環境等方面的設計。將存量平臺的資源整合和新建平臺區別對待,同時關注初建平臺和平臺能力的提升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補短揚長。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管理制度。同時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由主管單位、投資單位、建設單位、運營機構等為組成的平臺建設和運營的專家委員會,在平臺建設和運營中把握方向、提升效率。
3.2 運營管理機制
根據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采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兼顧公益和非盈利性的運營模式。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由于投資巨大,考慮到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應采取政府投資為主進行建設,以政府主導的混合制公司作為運營主體,一方面可充分體現出補短板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便于整合應用公共資源,確保平臺創新能力及成果轉化能力持續提升。但管理團隊和相關人才要實行社會化招聘、企業化管理,由主管部門和專家委員會聯合考核,督促建立和執行團隊引進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激勵獎勵機制等,評價運營效率和效益。
3.3 團隊引進和人才培養機制
由于生物醫藥領域的復雜性,功能型平臺有不同的板塊,這就要求運營主體公司要引進不同的技術團隊。建立團隊引進和退出的評價機制,制定相應的團隊引進標準和管理方案,以招標的方式引進國際一流、國內頂尖的技術團隊,以團隊為管理單位,制定目標和考核指標。充分發揮技術團隊的專業優勢開展對外服務活動,在引進中培養人才,從培養到輸出人才,以對外服務為主,以自身研發為輔,促進生物醫藥成果更快更好的轉化,促進產業發展。
3.4 資源共享機制
對現有生物醫藥類平臺及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關聯單位進行摸底,包括儀器、設備、生產線、公用工程等硬件設施;關鍵技術、共用技術、成果、專利等無形資產;信息、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科技金融、注冊報批、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撐因素,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庫,作為功能型平臺工作庫。建立生物醫藥創新和成果轉化資源共享的機制。比如一個抗體藥物的中試需求,到功能型平臺,就可通過資源共享工作庫,查到哪里有相適應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是實驗室規模還是中試規模,是否符合GMP要求,具備什么樣的公用技術和關鍵技術等。
3.5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協同機制
在資源共享機制中,主要是側重某一需求的硬件,在創新和轉化協同機制里,主要是機構之間的協作。功能型平臺要與專業內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孵化器、平臺聯盟、園區聯盟等建立協作關系,既關注科技創新的前端,又要關注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落地,同時還要協調技術外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因素,功能型平臺要具有投融資、人才庫、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支持等立體功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物醫藥成果技術評估。一般的技術評估機構由于缺乏生物醫藥專業知識和對這一新興的高新技術行業的了解,很難做出令買賣雙方均能認可的評估價值,又由于成果轉化方往往不在研發方,從而無法達成轉讓或合作意向,影響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同樣,生物醫藥領域尤其是生物技術方面知識產權保護既涉及復雜的法律知識,又涉及高度的技術專業性,一般的專利服務機構很難給這個行業提供非常專業的服務,而對發達國家專利壁壘顯得束手無策,因此除了培養既懂法律又具有生物醫藥專業知識的交叉人才,還有建立面對企業和科研結構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為功能型大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3.6 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功能型平臺主體及相關團隊采用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其考核評價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管理班子組建、團隊引進還是階段總結都要建立符合生物醫藥特點的考核評價機制。要建立以創新為導向、轉化為導向、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以價值引領、需求導向、團隊水平、管理機制為主要考核因素[2],從對平臺創新能力的提升、關鍵技術的突破到服務的產品和企業、轉化和產業化的數量和質量,再到平臺的技術和資金積累、人才的培養、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團隊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都將成為考核評價的內容。功能型平臺要建立從形式到內容再到效益的綜合評價體系,這也是平臺建立激勵獎勵機制的基礎。
3.7 激勵獎勵機制
建立有利于調動人員能動性有利于成果創新轉化的激勵獎勵機制,可通過收入和股權激勵對運營主體和引進團隊進行激勵獎勵,走企業化和市場化的利益分配形式。
總之,生物醫藥功能型平臺功能定位和運行機制將隨著生物醫藥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平臺建設經驗積累而不斷深入,也希望不斷對其研究探討,使功能型平臺更好地服務生物醫藥產業。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本市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S].2018-1-16.
[2] 李華琴,羅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考核評價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7(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