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寧充子

摘 ? 要:當代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頂梁柱,是培育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群體,是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和接班人。本文通過研究多元主體視角下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現狀,分析了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知識來源不全面、多元主體培養情況不均衡、責任分工不協調等困境。而高校的培養滯后、政府的主導職責缺失、大學生自我培養能力較弱、家庭教育培養較少、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等因素是造成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困境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多元主體 ?綠色生活方式 ?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1;X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7(b)-0251-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是指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在滿足人類自身需求的同時盡最大可能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頂梁柱,是培育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群體,但是卻存在生活習慣不合理,環保健康意識不強等情況。因此從多元主體的視角,幫助大學生養成綠色、環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既能為大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又能發揮大學生的示范引領作用。也有益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建設,從而更好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 ?多元主體視角下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現狀與困境
筆者通過實地研究,對多元主體視角下湖南省部分高校共501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主要調查大學生綠色環保知識的獲取途徑、多元主體在綠色生活方式培養中的情況以及影響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因素等,并結合調查情況分析多元主體視角下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的現狀與困境。
1.1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知識來源不全面
筆者通過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認知程度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雖然知道生態環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大學生總體上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內涵和概念比較模糊,缺乏清晰全面的認知。調查顯示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知識來源途徑比較單一,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集中在學校教育。(見表1)。
1.2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多元主體培養情況不均衡
筆者對政府、社會、家庭、高校、學生等諸多主體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56%的同學表示在大學接受過綠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在相關課程中有一些介紹,68.66%的同學表示都積極關注校園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在家庭教育中:當問及大學生家庭中接受綠色生活觀念或者內容的情況時。有19.54%的同學表示一直都有,19.94%的同學表示經常受到,47.92%的同學表示偶爾受到,12.59%的同學表示從來沒有過,有近60%的同學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綠色生活方式培養較少。在政府職能方面:14.57%的同學對所在地區政府綠色環保宣傳非常滿意,37.72%的同學滿意,41.72%的同學基本滿意。政府在宣傳方面工作較好。 在社會公眾方面:48.94%的同學認為目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中社會輿論氛圍不好。74.85%的同學認為社會公眾對于綠色生活的具體行為,缺乏很好的執行的氛圍。在大學生自身素養上:66.67%的同學認為大學生自我教育提升需要加強。大學生需要從自身做起,對綠色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和踐行。在調查中也顯示,綠色生活方式并沒有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大學生存在不合理消費的情況,購買物品時也更多的考慮價格因素。另外在節約資源和使用環保產品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落實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1.3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多元主體的責任分工不協調
為了更好的將傳統的單一高校培養的模式向多元主體培養模式轉變。筆者對大學生各培養主體的責任情況進行了調查。當問及您覺得在綠色環保中責任最大的是時:68.86%的同學認為公眾個人在綠色環保中責任最大,13.97%的同學認為國家、政府責任最大,14.97%的同學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最大,68.86%的同學認為公眾個人責任最大,2.2%的同學認為高校責任最大。當問及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中,您認為主體那個部門的作用最需要強化時?大學生對主體左右強化進行排序如下(見表2)。綜上可見: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個體責任十分明確,明白綠色生活是大學生的責任,知道個人的綠色責任和素養直接決定綠色生活方式的選擇和踐行程度。同時也反映出多元主體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上有責任分工不合理之處,需要加強。
2 ?新時代多元主體視角下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的培養較滯后
2019年2月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示“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1]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高校是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育的主力軍和建設者。但部分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概念和內涵還比較模糊,執行力比較弱,知行脫節的情況比較明顯。高校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比較滯后。第一,高校對于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在筆者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知停留于對名詞解釋的淺顯理解,綠色行為踐行程度較低。其中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在高校開展綠色生活方式教育時,還是傳統填鴨式灌輸式教育,只告訴大學生是非對錯,而不指導大學生動手實踐。第二,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角度片面,缺乏周期性的指導。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并不是一門課程或者一次講座甚至于一場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比起傳統專業課程和相關課程中的專門介紹,大學生門更希望多渠道和多角度或者親身體驗獲得實際感受。第三,高校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動力不足。調查中發現;高校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還是融合在德育中,沒有單列出來有傾向性的向大學生們傳播這種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行為,更加忽視綠色生活方式本質上對大自然和物種敬畏之心的培養以及和諧觀念的養成。
2.2 政府的主導職責缺失
政府是統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專門機關,也是國家的權利機關。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過程中,政府為其他相關的主體提供必要的物質和制度支持,保障社會和高校的法律地位。政府承擔站位國家的高度,把控宏觀政策和大局的角色,對綠色生活方式各主體之間進行職責劃分和分工安排,對綠色發展的理念進行宣傳和引導,對環保綠色的法律法規進行制定和監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色生活方式后,政府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中沒有發揮好全局協調作用,也沒有針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教育或者培養制度相應的制度。此外,政府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面的理念不足,相關宣傳報道力度有限,大學生從國家政府層面獲取的有效信息不多。政府在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引導方面,協調和監管的力度較弱,對高校綠色生活的引導和支持不足。相關部門職能交叉,卻缺乏溝通,各打一方擂臺,造成政府公共權力弱化,效率不高。
2.3 大學生自我培養能力較弱
就當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情況來看,大學生自我培養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外界各主體的綜合作用最后的落腳點和歸屬點就在大學生自身上。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的大學生,他們的社會閱歷、知識構成、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蛻變的過程。在大學生對自我培養中:他們一方面有著現代化信息時代的鮮明特征,懷有一腔赤子之心,對新事物和新觀念接受能力強,反應敏捷,速度快捷,充滿了活力和創造性。另一方面,他們也容易在多元化社會中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受西方自我為中心的腐敗生活方式影響,意志不夠堅定。在調查中主要表現在:一是大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內涵的認知程度不高,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踐行能力較弱,缺乏持之以恒的自律性。三是大學生綠色責任個人意識弱化,尤其對某些違被綠色道德的行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沒外界干預和監督的情況下,貪圖方便,缺乏良好的自制力。由此可見,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內化能力不強,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自我培養能力不足,綠色責任和潛能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大學生沒有認同正確的生活方式,就難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4 家庭教育培養較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興家強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家教家風論述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在家庭中成長,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言傳身教,日積月累。這種原生家庭的印記十分深刻且難以抹去。調查顯示:只有4.19% 的大學生在家庭教育中接受過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說明在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教育中,不重視綠色生活方式的認知和選擇,更談不上對子女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和熏陶。甚至有部分家長受自身認知層級的局限性,在實際行動中直接忽視綠色環保理念,甚至造成資源浪費,沿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本身就會將榜樣的信息傳遞給子女。子女收到信息后會沿襲父母身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最終內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2.5 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
本研究中的社會公眾主要指的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社會公眾組織和社會公眾成員。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指南,是社會各類活動開展的基本依據。歷史上社會環境和社會規范道德的轉變與人類自身個體活動在總體上是一致的。社會公眾的整體環境對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現階段我國社會公眾的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公眾參與度較低,并不能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社會受市場經濟消費指揮棒帶動的影響,對網紅大眾娛樂明星的關注度比較高,對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宣傳較多,對大學生的生活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三是社會公眾的綠色意識較弱,并沒有把家國天下與自身行為緊密結合。大部分公眾認為綠色發展是國家政府的責任,與己無關。沒有承擔個體角色,沒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甚至在金錢的趨勢下,哪里有利益就向哪里靠攏。
3 ?結語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綠色是時代進步的活力,綠色生活是大學生文明道德的標志。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系統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從源頭抓起,以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強化大學生個體素養,推動綠色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將綠色生活貫穿于方方面面。多元主體各司其責,相互配合,為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胡娟.高等教育現代化要破解三大難題[EB/OL].光明日報.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23/c40531-31044040.html.
[2]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EB/OL].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3]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J].中國報道, 2017(10):22-25.
[4] 趙銀.綠色發展的基本內涵及實現途徑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7.
[5] 龍靜云,吳濤.綠色發展的人本特質與綠色倫理之創生[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6(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