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博
[摘 要] 結合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從應用型海事人才定義入手,從三個維度解析了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的特征,為海事培訓機構培養符合當前新形勢的海事人才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特征
目前,活躍在我國海事一線行業的航海技術類人才主要由航海本科、大專院校培養和提供。根據國際和國內海船船員發證規則的相關規定,高級船員必須完成兩年以上專業航海教育方可獲得相關適任證書,船員在獲取高級船員適任證書前未接受過高等航海專業教育的,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如進修、函授等繼續教育手段取得航海教育資歷[1]。在各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海事”一詞可以泛指與海事事務和海上航運相關的一切事項,如造船、驗船、航海、航運、港建、海工、貿易、海事海商法、海損事故處理等[2]。應用型海事人才是指在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為適應建設“一帶一路”對人才需求的擴大,針對海運控制力、海上救助、海上國防、海洋文化弘揚等領域提出的新概念。同時,建設“一帶一路”對應用型海事人才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包括熟悉戰略規劃、跨文化的應變能力、國際經濟法律知識、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安全環保意識、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
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下,高等院校能否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對整個行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積極探討應用型航海教育新思路、培養高層次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航海技能人才,勢必成為當今航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和辦學新定位。
首先,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是相對于理論型航海技術類人才而言的。劃分人才類型的依據有很多,按照人才在工作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性質,可以將人才劃分為理論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3]。對于航海技術類人才而言,應用型人才和理論型人才不存在層次水平、能力素質的差異;從服務國家建設、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兩種人才都是我國現階段急需的人才;從提高海事行業工作效率、提高實際生產水平的角度來講,應用型人才對當今社會發展的作用更為顯著。相較于傳統的、注重理論教學的理論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現階段應強調海事技能“應用”知識,應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側重海事技術應用。
其次,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是高素質的。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不僅要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儲備,也要掌握扎實的應用性知識。高素質人才要具備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應用型航海技能人才要具備足夠的知識深度,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鍛煉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傳統的人才培養注重職業崗位技能和實際工作的操作性,現代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的培養應逐步向掌握科學系統的、人工智能自動化的、世界領先水平的專業體系方面轉變。在素質方面,應用型海事人才在生產工作過程中,工作效果和工作質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個人社會責任感、認同感、道德觀念等非專業方面的素養影響。所以,應用型人才要同時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
最后,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是高層次的。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兩條繁榮共建路線的過程中,我國以及沿線國家對這三種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每種人才都不可或缺。技能型人才的概念是:在理論知識、科研成果等轉化為現實或具體的儀器設施基礎上,具備掌握儀器設施的工作原理的能力的同時,能夠熟練操作并完成具體實際工作任務。近幾年來,為適應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航海技術類人才的需求,高校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吸取國內外高校先進的經驗成果,借鑒“三明治式”“兩元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討“產學研合作”培養,適時開展應用型教育,旨在對應崗位或職業,為社會培養并輸送更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同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業態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為適應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更,職業教育要前后銜接,與本科對接甚至本碩連讀,從而實現教育體制的“立交功能”,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做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寧,廉清云.我國遠洋高級船員供求關系預測分析與對策[J].航海技術,2012(2):75-77.
[2]陶娟.基于突變理論的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評價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1.
[3]魏小銳,李陽蘋,趙維佺,陳楊楊.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2):241-244.
[作者單位]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