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摘 要] 分析中職學校服裝專業實訓課程開展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通過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對教學模式和策略進行優化調整,以“可視化工藝實訓教學”“3D虛擬仿真軟件”“掌上化專業資源庫”等手段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實現改善實訓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服裝實訓;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前言
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教學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何優化服裝實訓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需要進行探討的課題。
二、研究內容
(一)問題分析
中職服裝實訓課程主要包括工藝、制版和設計3個方面。制版實訓課程主要使用CAD軟件投屏演示服裝制版過程。平面的打板操作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立體的穿衣效果。設計實訓課程教材陳舊,素材脫離時尚趨勢,學生難以把握關鍵流行元素,同時課程以教師說講方式為主,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
為了解相關教學現狀,對學校服裝專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專業教師使用和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能的情況。
調查項目:
1.使用office、電子郵件等辦公工具:非常熟練人數為8人,比例是50%;熟練人數為6人,比例是38%;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2%;不熟練人數是0人,比例是0%;從未接觸人數為0人,比例是0%。
2.教學中使用社會性軟件:非常熟練人數為6人,比例是38%;熟練人數為6人,比例是38%;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2%;不熟練人數是1人,比例是6%;從未接觸人數為1人,比例是6%。
3.使用畫圖和音視頻軟件制作教學素材:非常熟練人數為1人,比例是6%;熟練人數為2人,比例是12%;一般人數是6人,比例是38%;不熟練人數是5人,比例是32%;從未接觸人數為2人,比例是12%。
4.使用Flash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非常熟練人數為2人,比例是12.5%;熟練人數為4人,比例是25%;一般人數是8人,比例是50%;不熟練人數是2人,比例是12.5%;從未接觸人數為0人,比例是0%。
5.上傳課程資源到學生使用的學習平臺:非常熟練人數為3人,比例是20%;熟練人數為4人,比例是24%;一般人數是6人,比例是38%;不熟練人數是2人,比例是12%;從未接觸人數為1人,比例是6%。
6.制作視頻課件,方便學生通過網絡學習:非常熟練人數為0人,比例是0%;熟練人數為2人,比例是12%;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2%;不熟練人數是6人,比例是38%;從未接觸人數為6人,比例是38%。
7.教學媒體的使用與維護:非常熟練人數為2人,比例是12%;熟練人數為5人,比例是32%;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2%;不熟練人數是7人,比例是44%;從未接觸人數為0人,比例是0%。
8.PPT的制作與使用:非常熟練人數為3人,比例是20%;熟練人數為10人,比例是62%;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2%;不熟練人數是1人,比例是6%;從未接觸人數為0人,比例是0%。
9.Flash的制作與使用:非常熟練人數為0人,比例是0%;熟練人數為1人,比例是6%;一般人數是5人,比例是32%;不熟練人數是4人,比例是24%;從未接觸人數為6人,比例是38%。
10.為學生提供線上自我反饋與評估:非常熟練人數為0人,比例是0%;熟練人數為2人,比例是13%;一般人數是2人,比例是13%;不熟練人數是8人,比例是50%;從未接觸人數為4人,比例是24%。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專業教師對網頁瀏覺、文字處理、視頻處理、音頻處理、圖片處理、計算統計類等常用軟件運用比較熟練,整體運用情況良好。對于網絡作業、Flash制作、網頁制作和網絡教學管理等復雜軟件使用不熟練。
(二)教學策略
針對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從優化教學課程和加強信息化技術運用兩個方面提出對策。
1.優化專業課教學
構建以全方位、開放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支撐的,理論教學、實踐培訓與網絡信息學習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以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為核心,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
(1)工藝教學可視化??梢暬o助技術推動服裝工藝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改進。為更好地提高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需要把教師操作示范的微視頻運用到教學中,形成信息化教學模式。微視頻形式充分利用視聽手段,將動畫、影像、聲音結合到教學中,把語言文字無法表述的事物生動直觀地呈現出來。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重復播放和演示特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節約師資成本。當學生在教師示范操作后不能及時理解和掌握要領,可以通過微視頻進行工藝流程的分析講解,詳細說明服裝重點部位縫制方法,幫助學生在短時間里高效掌握服裝工藝的方法和技巧。
運用可視化輔助技術實現工藝教學難點突破,教師合理選取教學重點,將知識點進行細化,在后期編輯配上文字和聲音,形成交互微視頻供學生學習。使用可視化輔助技術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微視頻教學模擬真實的操作情境,增強學生關注度,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通過信息化多媒體網絡實現合作式學習,學生利用論壇、博客、電子郵件等方式獲取教學資源,反饋交流疑難問題。通過建立定制化學習平臺,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2)3D制版仿真
服裝制板課程是服裝設計課程的延續,為服裝工藝制作打好基礎。其根據設計款式繪制平面圖,對服裝的凈樣版型進行加縫份、作定位標記、加紗向線等操作,形成完整樣板提供給服裝生產線。制板課程繁復的手工制作和數據計算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難度。為實現教學策略優化,解決課程內容枯燥單一的問題,就要根據教學大綱合理設置課時安排,對教學內容進行非線性架構設計,將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組成有機整體。教師將服裝設計、結構、工藝、面料、PGM三維仿真樣板導入輔助系統,采用真實服裝產品,以任務串聯形式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實現學生技能培養和企業需求對接。
服裝制板實訓課程利用虛擬仿真技術,能實現款式與版型一體化教學,解決平面到立體抽象理解教學難題。服裝制板實訓課程的教學形式基本是教師先講解和示范,學生再動手操作。對于剛接觸課程的學生,服裝平面和立體之間的互相轉換是一個較大的難點。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實現款式與版型一體化教學。其具有操作工位區、學習討論區、資料查詢區,電腦設計配合電子白板教學,模擬企業真實環境設計和檢驗樣板設計成品效果。配套安裝PGM三維仿真樣板導入系統、MTM量身定制系統、3D轉2D軟件、三維試衣仿真系統。
教學實踐依托湖州童裝區域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由企業提供實踐項目,教師分配學生成立團隊承接任務。實踐教學包括調研、結構設計、數據采集、打樣、試衣、反饋6個環節。在仿真操作區使用MTM系統采集服裝定制數據,提高樣板準確性。在操作工作區運用電腦制圖軟件打樣出圖,配合立裁人臺進行樣板制作。完成的樣板導入PGM三維仿真系統,實現服裝平面到三維轉換,直觀展現樣板的圖案面料質感,檢驗服裝合體程度。
(3)專業學習掌上化
服裝行業不斷發展,流行趨勢瞬息萬變,中職服裝教材內容與行業存在脫節。掌上化輔助教學系統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手段,幫助教師上傳相關課件、視頻、圖片等教學素材,擴展學生學習領域,拓寬學生專業視野。學生通過手機等網絡設備進入資源庫,借鑒教師提供的素材,提高作業完成效率。
掌上化教學系統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生動直觀的講授,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構建形象學習情境。教師結合服裝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設置仿真教學軟件,能提高學生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在服裝搭配的相關課程中,學生手機下載“服飾搭配”的APP軟件,通過模擬仿真操作,對人物的性別、發型、服裝款式、色彩搭配和鞋帽配飾形成直觀認知,通過選擇人物搭配造型完成學習任務。
2.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1)加強信息化發展的內驅力
專業課程的教學應當與時俱進,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積極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獨特優勢,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從技能和理論兩個方面,正確對待教育技術,養成良好的評價與反思習慣。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發展過程中也是學習者,需要做到單位培訓和自主學習兩手抓,真正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2)建立信息化教學激勵機制
學校層面應當建立更為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各級中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中職教育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重點在于實訓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評比,可以檢驗教師能力,幫助教師形成使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的習慣。在不同的場合和層面檢驗和展示中職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果,為教師提供交流和提升的平臺。
三、研究成效
1.優化以服裝行業標準為基礎,滿足中職教學實踐要求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增加工藝、制版、設計等50多個學習資源項目,實現服裝專業的高效教學?,F代化服務工程的建設,完成了服裝立體裁剪和襯衫設計制板工藝核心精品課程的開設,創設了生產一線裝備水平的實訓環境,滿足了專業教學和技能培訓鑒定需求。
2.工藝可視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教學內容整合,形成學習資源庫。服裝制版課程通過使用3D試衣虛擬仿真軟件,解決學生理解平面樣板到立體穿衣的問題。加快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率。掌上化服裝教學資源庫方便教師和學生查閱服裝設計相關資料,共享教師的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
3.服裝工藝、制圖、設計課程中可視化教學,3D仿真,手機APP等數字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形成了典型課例,在省市教研活動中獲得專業專家好評。利用信息化網絡教育平臺對教師進行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進行打分,通過實訓模式培養出全方位高技能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適用于服裝專業實訓課程的信息化手段將更加豐富,專業教師需要探索更好的信息化教學策略,更好地推進服裝實訓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怡.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改革中信息化教學的實踐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8).
[2]廖燦.高職服裝立體裁剪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7):183-184.
[作者單位]
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