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高速運轉的情況下,水利行業取得的成績顯著,并對促進我們當前的工作和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水庫建設中,灌漿施工十分重要,對整體水庫大壩的施工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引起在水利行業和實際施工人員的高度重視,并嚴格認真實施。
關鍵詞:灌漿施工;灌漿特殊情況處理;灌漿效果檢查
一、在大壩施工中灌漿的施工的要求
1.灌漿要求及方法。首先是對灌漿施工中的溫度進行測量,這主要是對混凝土溫度的測量,其要求規范而嚴格,需要按照一定的技術指標進行。對于混凝土的測量一般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埋設溫度計和冷卻水管。而埋設溫度計是最常用的方法,因為它具有不受外界溫度影響的優勢,并且能夠把溫度控制在正常的區間范圍內,用此種方法測出的溫度才會有更可信賴和依據的使用價值。除了溫度外,縫面測量在水庫大壩灌漿施工中也尤為重要,縫面測量就是對縫面的張開度和增開度進行精密的測量,厚薄規是測量縫面張開度的常規儀器,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并不能完全依賴它進行測量,需要刻度放大鏡進行輔助,在一些測量難度較大的地方,也會采用壓力水和積水面積進行綜合計算來測算縫面張開度。縫面增開度是用千分表進行測量,主要在定壓水和灌漿過程中進行使用,縫面增開度需要短時間多頻次進行測量,一般幾分鐘要測量一次。增開區保持在灌區頂部5毫米的位置,這樣才能有利于水庫大壩施工中各項工作能夠安全可靠進行。
在水庫大壩的實際施工中,有不同的灌漿方法,近年來主要運用全孔一次性灌漿法、分段灌漿法,其中分段灌漿又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以及綜合灌漿法。全孔一次性灌漿就是把所需要的孔一次性全部鉆完,然后在一次性在全部孔段灌漿,這樣實施度快且省事,用于地質條件相對復雜而基巖又比較完整的情況下;自上而下灌漿法是從上到下分段進行分段鉆孔,然后再把灌漿塞段安裝進行灌漿,一直到孔底為止;自下而上灌漿法就是把灌漿孔一次性全部鉆到底,然后從鉆孔的最底部安裝灌漿塞,再按順序進行灌漿;而綜合性灌漿法是在鉆孔同的地方,分別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分段灌漿法,這個方法在地形復雜施工困難時能夠靈活運用。
2.灌漿施工的材料和參數。灌漿材料通常為水泥漿,使用的水泥要求多為P.O42.5普硅水泥,而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質硅酸鹽水泥不能作為原材料。水泥的細度要經過80um方孔和篩余量小于5%的篩子進行篩選。且所用的水泥材質一定要保證新鮮,量完全合格且有相對應的合格證明,同時確保所有材料不能出現結塊或者有潮濕的現象,一旦材質出現上述不合格問題,一定要證不能用到施工當中,否則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灌漿壓力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把控。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要灌漿壓力快速達標,一次升壓法需灌漿孔吸漿量比較少的時候進行操作。而于灌漿壓力需要緩慢上升到規定要求的情況下,我們一般會采用逐級升壓法。灌漿壓力一定要先進行灌漿實驗,要經過嚴謹的計算公式來確定,然后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使用哪種合適的灌漿壓力,以確保灌漿壓力的準確度,保證水庫大壩的施工質量。
二、在出現特殊情況下的灌漿處理方法
1.中斷處理。一般正常情況下灌漿施工都是持續性進行的,一旦出現因水電問題或機械故障或其他的客觀因素導致灌漿中斷,需要盡可能的快速恢復施工,如果中斷時間超過30分鐘,這時候需要對灌漿孔進行清洗,在必要時刻需要對灌漿孔進行清掃,然后確保可再次灌漿時恢復灌漿施工。在恢復灌漿時需要使用最稀漿液,當吸漿量和中斷前的濃度相似時,需要把水灰比調整到和中斷前的相同,否則的話就要依次由稀變濃。當吸漿量同中斷前相比減少的非常多,這時需要進行補孔并重新灌漿。對此需要做一些預防措施,比如使用滿足施工標準要求的輸漿管材,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做到連接牢固,堵塞現象,另外還要做必要的的常規檢查,確保無誤后才能使用。為保證灌漿泵在最大灌漿壓力下能夠進行長時間的工作,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對其保養,在每次灌漿結束后,對灌漿泵要做到仔細清洗和詳細檢查,及時校正壓力表,為下次施工做好準備。
2.串孔。當正在鉆進的孔發生串孔時,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如果串漿量比較小,可以直接清洗被串孔,在保證不會串漿后即可恢復之前的灌漿施工作業。如果串漿量相對較大,被串孔需要及時用灌漿塞堵住,并且單獨對灌漿孔進行灌漿操作。被串孔的灌漿塞需要在灌漿結束后及時取出,并對被串孔進行打掃清洗,隨后在條件合適下進行補灌。串孔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串漿,使漿液從不同鉆孔或者地下裂縫中流出,甚至流到設計范圍外,導致施工中斷并且影響工程質量,還有一種解決串孔的方法就是對串漿孔和灌漿孔進行灌注,使用灌漿泵在每個孔洞位置進行設置,在串漿孔漏漿的上方位置安裝灌漿塞做好嚴密的封堵措施。
3.冒漿。在灌漿過程中會有冒漿現象的出現,在冒漿時可以觀察當時的具體情況,可以采用降低灌漿壓力、對灌漿漿液加濃或者在注漿孔表面進行封堵等措施,進行有效及時的處理。在正常變漿施工中,漿液比到水灰比例的0.5:1時,此時的灌漿孔的吸漿量不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使得灌漿結束操作困難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限流、限量、低壓及間接灌漿等方法進行有效的處理。
三、灌漿效果檢查
在灌漿施工全部結束后,鉆孔內的水壓檢測在灌漿檢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需要結合當時所用的灌漿資料對灌漿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并且在檢查孔的部位需要當時負責的技術人員及所負責的技術工程師現場指定,以確保精確性和安全性。一般情況下,檢查孔的數量占所有鉆孔數量的十分之一,檢查孔在所在部位的灌漿施工完成14d時,一般會用單點法對鉆孔進行壓水試驗來檢測灌漿效果。
在灌漿質量壓水檢查時,要保證此處接觸段和下一段的合格率為百分之百,在一下的各段施工的合格率要保證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當以I Lu作為設計防滲標準時,不合格測試段的透水率值不能超過當前過規定值的百分之二百,當以3Lu為防滲標準時,不合格測試段的透水率值不能超過當前過規定值的百分之一百五,并且確保不合格孔段的地方分散,灌漿質量就可以認為是合格的。孔斜和孔向偏差需要在鉆孔過程中每隔5米測量一次,當偏差超出當時的所允許值時需要及時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去解決處理,如果處理不成功,需要向上級監理單位及時報告,尋找進一步的研究處理方案。
四、結語
目前灌漿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各個水利工程當中,尤其在水庫大壩施工中極為重要。目前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和施工技術的不斷增強,灌漿技術的操作也得到不斷地完善。水庫大壩灌漿施工技術比較復且要求嚴格,并且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由于此項技術在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對人民的生活,工業生產,和技術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更要熟練掌握大壩灌漿技術,加強對此技術的學習和研究,保證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安全,促進國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旭,大壩灌漿施工中常見問題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2.
[2] 甘俊祥,淺談大壩灌漿施工中常見問題[J].江西建材,2013,06.
[3] 張火興,淺談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J].科學之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