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高輝
關鍵詞法治 服務型政府 監督 政府職能
近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社會繁榮穩定。這些年代里發展成果也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的最好注腳,進入新時期,要想繼續健康穩定發展,當前中國經濟金融,繼續轉型的事情,也是矛盾突發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的交織,使矛盾顯得更為復雜,這些問題解決的好壞影響到方方面面。為此黨和政府必須高度重視,身體力行,在當前主要表現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也就是說要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其中改革是首先考慮的方法,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形勢的需要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也呼之欲出,以及進一步明確化、具體化,群眾利益無小事人民群眾關心的事,群眾滿意的事是我們活動的出發點,引領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針對這些美好的藍圖愿景,具體如何來建設以及保障實現?筆者認為研究服務型政府的法治保障問題與對策最為急迫。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構建我國人權保障體系的有效途徑,更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以及法治建設的內在必然,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服務型政府的內涵上,普遍接受的是肖陸軍先生的觀點,認為服務型政府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切實注重改善民生問題,強調了社會的公正。我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針對服務型政府起步較晚,尤其是從法理學角度的分析成果不多。對于服務型政府的內涵、法理基礎、構建措施等方面,理論界還處在討論之中,存在較多的不同意見。因此,服務型政府建設還缺乏一個科學完善的理論指導。
個人認為服務型政府的法治建設的必備要素:堅持民主法治,以人為本、重視民生、保障人權、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離不開公平公正法治原則;服務型政府必須回答在政府管理中為誰服務、誰來服務、服務什么、怎樣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處理好黨、國家、社會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界限;也就是學者普遍認為首先黨的一切活動必須在憲法與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黨管一切蘊涵的前提是法治,黨領導我們構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以及培養遵紀守法的公民,黨不僅要帶頭尊法守法實踐中黨紀更是嚴于國法;其次服務型政府是公民本位的政府,是具備民主參與、法治透明責任有限的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法治化政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行政體制改革必須,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途徑。社會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上層建筑發生相應的變化,不斷的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構建新型的行政管理新體制,不斷的提升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和他的執行力。促使經濟進一步健康發展的保證,要徹底做到這些一方面離不開轉變政府職能,另一方面離不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其中依法行政依法抉擇,法治型政府以及服務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一定成效,為改革開放的法制保障創立了新的條件,人民群眾明顯感到社會秩序的好轉,但是離群眾的要求相比還有一段較大的距離,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徹底。有的地方,比如說在社會保障以及公共服務領域。存在“三不到位”的問題,一個是存在越位的問題。一個是存在錯位的問題,還有一個存在缺位的問題。針對越位問題,市場自身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凈化能力,屬于市場的讓位給市場,如,在投融資領域必須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針對錯位問題該管的不會管,目前市場經濟形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在一些部門比較常見。一些政府部門搞權力尋租,濫用權力。不歸自己管的也要就著管沾邊的就管。同時有沒有能力,管好管扎實。告知部門意見,人民群眾的意見較大,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在此務必加強黨政領導班子以及一線辦公人員的學習力度。對于缺位的問題,也就是說,市場它本身不是萬能的,該歸政府管的就要管好。主要表現在公共服務職能的建設方面。科學有規則,有秩序,有辦法履行自身肩負的職責和功能定位把事情做細,做事做完美。要做到這些,就務必要求各級政府,依照法律辦事,依照法律決策,依照法律管理。下大力氣建設法治政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化服務型政府建構的途徑不足:不可否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經過幾屆政府的大力的推進,成效顯著。但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在法治保障層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法律法規體系存在許多的漏洞,總體上不夠健全,尤其是在政府治理當中,有許多大法律領域存在空白,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我國的法治建設的起步較晚,缺乏經驗。缺乏相應的人才儲備;另外一方面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處于封建統治之下的歷史較長人治傳統根深蒂固,政府的治理與管制思維,還沒有及時的跟上。認為政府就應當是治理人民的。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也。同時,我們的監督體系,還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各部門職責監督內容存在重疊矛盾。在一定的范圍內還大量的存在。各自自掃門前雪,各自獨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換句話說,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力度還有待加強。領導的責任意識也有待于更加的進步。大家知道,我們有黨內監督,還有一些司法監督和一些行政機關的內部的監督。監督從表面上看,不可以不說廣泛性主體的多樣性。但是給人的感覺,這些監督主體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的釋放出來。如何讓這些監督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充分釋放他們的作用,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命題。也就是說如何構建一個統一的平臺,讓各個監督主體各司其職,讓各個監督的主體的積極性充分的釋放出來,這是當前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的命題。
對策:當前要構建一個廉潔、高效、公正、民主的服務型政府。法治化建設,為服務型政府建設助力,是以往常用的有效的手段之一。用法律保障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落實。從以往的經驗,一些專家學者網友的建議來看,目前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要做到三個堅持:(1)堅持將完善立法與職能界定相結合,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領域,解決不作為,亂作為。以及右位錯位缺位等問題。這就必須要嚴格做到法定原則,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特別要關注弱勢群體的養老醫療教育保障不平等問題。充分尊重和敬畏手中的權力。特別要杜絕政府以權壓法,以權代法和那些干預和尋租等違法現象的出現。在立法領域當中主要要解決好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權過大的現象。在立法領域就要規定的具體細致,全面。杜絕權力的任性和隨意的自由的裁量的現象,違背立法的目的。(2)堅持做到,民主立法,科學立法。讓決策的權力牢牢掌控在法律的韁繩之下。在制定法律的時候,一定得征詢相關領域的專家、民眾以及一些相關部門的意見。尤其是在關系到重要的民生領域,民眾的參與,更是必不可少。對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要進行全程的監督。并且落實責任制,責任到單位,責任到個人。讓問責成為一種常態,讓問責成為一種裝了牙齒的制度。在這里要搞好權力清單制度,明確權力范圍和責任問責的形式。對于出現重大的失誤的人員要采取責任倒查制度以此達到法律的威懾作用。(3)廉政建設是我黨的生命線。沒有廉政建設,談不上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沒有廉政建設的構建,也談不上政府機關人員的自律。我國的廉政建設,可以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多元化覆蓋還不夠健全,加大投入讓它進入到各個層面。目前我們的監督手段也比較多樣化,比如說有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和民主化監督。但是還要把輿論監督,述職監督和常態化的審計監督作為必要的手段之一。同時對重點領域要加強動態監督。增強監督合力,讓監督無處不在。讓掌權者切實感覺到壓力重重。從而迫使他主動的依法依規行使手中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