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九 周思光
關鍵詞司法改革 行政人員 發展定位 職業保障
檢察機關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實施已久,如今員額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組成了檢察機關的三類人員構成,使人員分類管理成為了現實。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后,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內容愈發增多,這對司法行政人員業務能力和工作積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司法行政人員工作效能的高低是直接影響到一個基層檢察院的運行是否順暢、高效、有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到檢察業務工作的開展是否有提升、有效果。但是人員分類管理帶來的工資薪酬差距大、職業晉升空間狹窄、政治待遇差別大等現狀導致了司法行政人員數量在基層檢察機關銳減。但司法行政人員是連接領導和基層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為檢察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和后勤服務的重大責任,發揮著綜合協調、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為檢察機關正常行使司法職能提供重要組織保障。
(一)身份認同感缺失
檢察改革前,檢察機關內部基本上只有部門業務之分,并無明顯身份差別,只要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每名工作人員均可獲得法律職稱,享受相應的檢察官等級,就個人發展和前途而言,司法行政人員與檢察工作人員相差不大,甚至在一定崗位上還有其發展優勢。但在司法體制改革后,檢察業務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檢察官主體地位凸顯,司法行政部門逐步與檢察業務部門剝離,司法行政人員逐步被淡化,尤其是在當前改革形勢下,改革紅利著重向檢察官序列傾斜,改革目前傾向于落實員額檢察官的待遇、薪酬、保障等,司法行政人員為整個檢察機關有序運轉所作出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被習慣化和淡化,這就直接導致了司法行政人員感覺到被忽略、被邊緣化,感受到自己的用處和價值無法得以重新體現,從而無法產生身份認同感。
(二)工作壓力增加
檢察改革前,司法行政人員編制數量由地方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核定,基層檢察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權。但在人員分類改革后,大量行政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及干警轉任至業務部門工作,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綜合部門人員不足、經驗短缺的現狀。同時,按照內設機構改革規定,司法行政人員核定編制數不能超過本單位編制數量的15%,行政事務力量配給與行政事務總量不符,加之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司法行政部門還要承接上級檢察機關和區委區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布置的大量應急性、突發性和階段性任務,進一步加大了基層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壓力,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心理包袱。
(三)職業發展受限
檢察改革前,司法行政人員可以在司法行政部門晉升行政職務,通過選拔擔任內設機構中層干部,也可在具備法律職業資格的前提下,轉崗至檢察業務崗位,發展前景較為明朗,職業規劃范圍廣闊。但在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后,員額制檢察官回歸辦案主業,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輔助檢察官在一線辦理案件,司法行政、檢察政治業務與辦案工作不再交叉。檢察官必須從檢察官助理中遴選,司法行政人員與檢察業務人員職業互通橋梁完全被隔斷,只能參與司法行政部門的中層選拔,與此同時,基層檢察院受編制、職數影響,司法行政部門領導職數、非領導職數較為稀缺,職業前景不樂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員構成復雜,年齡結構不合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壓人”現象,年輕司法行政人員的晉升機會較為狹窄,職業發展空間進一步受限。
(一)工作職能要求
司法行政工作本質上是服務,依附于司法檢察工作而存在,保障司法獨立、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司法行政人員地位特殊,一般都是知識結構全面、綜合能力突出的復合型人才,其工作能力不亞于業務人員,但因為體制機制的原因,只能與員額檢察官差別對待,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司法行政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二)政策前景不明朗
隨著司法改革目標與方向的明確,檢察官與司法輔助人員管理機制日漸完善,業務人員在政治、薪酬等各方面待遇逐步提高。而司法行政人員管理制度的出臺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主要是參照一般公務員管理,尤其是在未來的政治待遇和薪酬待遇發展方面,均未被提及,導致了基層司法行政人員普遍存在的“人心不穩”現象,甚至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人才的流失。
(三)考核任務繁重
基層檢察院每年要承接來自市院和區委區政府的雙重考核。除了對檢察工作的考核,還要對黨的建設、隊伍管理、財務管理、紀檢監察等司法行政工作進行考核,考核指標逐年細化,工作標準逐年提高。但因為考核結果涉及每一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為此,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資料臺賬、匯報總結等,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量。
(一)強化頂層設計,重建司法行政人員職業自信
在頂層設計時要肯定司法行政部門和司法行政人員在檢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引導重建司法行政人員的身份認同和職業自信。要盡快出臺保障司法行政人員發展的政策規定,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等方面給予司法行政人員足夠的關注,從中央層面不斷加大對各級司法行政人員的關心、關愛。要充分考慮基層檢察機關工作實際,增加司法行政人員編制比例,依照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職責重構,防止出現基層檢察機關一部門對口上級多部門的情況,緩解司法行政人員從業壓力。嘗試推行司法行政人員辦案制度,允許司法行政部門具有法律從業資格人員協助參與辦案,既可以增強司法行政人員的業務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檢察部門“案多人少”的問題,進一步強化司法行政人員的職業自信。
(二)建立責權清單,提升司法行政人員專業化素質
要解決基層檢察院“人少事多”的工作現狀,最主要的是要準確定位司法行政工作,堅持大部制改革,建立責任清單,明確各部門職責,層層壓實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到人到事,避免出現職權交叉、工作推諉現象和“忙者腳不離地、閑者無所事事”的兩極化局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實行“定期優化”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及時對司法行政人員的任務分工進行調整和改善。要進一步推進司法行政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積極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服務、精準扶貧、機關黨建、文明創建等多領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助推司法行政人員夯實理論基礎,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專業化能力,更好地履行工作職責,為檢察工作大局提供更為優質、更為高效的服務。
(三)暢通晉升渠道,拓寬司法行政人員發展方向
扎實落實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適當照顧并加快司法行政人員職務職級晉升速度,擴展晉升空間。嘗試探索司法行政人員內外部轉任和橫縱向交流制度,建立健全交流轉任機制,結合工作需要、任職資格和干部個人意愿,允許優秀的司法行政人員轉任到檢察輔助崗位,可采取附條件競爭選拔、組織調整等方式加大司法行政人員的交流轉任力度,為其轉型創造一個相對平等的平臺和機會。
同時,暢通上下級檢察系統綜合人才交流工作,鼓勵并支持基層司法行政人員參與上級機關遴選。此外,還可在適當情況下建立健全跨系統的對外交流機制,可向紀委監委、政法委、司法局等地方行政機關作橫向交流,確保司法行政人員有更為廣闊的晉升渠道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