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祎婷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反思 前瞻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源于社會存在,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社會主流意識都有所不同,但都與統治階級息息相關。統治階級既要成為政治統治階級,又要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同時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要發揮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因此,關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探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科學技術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的功能,能夠促進我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堅持“四個自信”,從而全面建設我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一種理論體系,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其由經濟基礎決定,同時又是統治階級在經濟、政治等領域領導權的集中體現,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國家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經濟建設的同等重要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作為精神領域,經濟建設作為物質領域,兩者對社會發展進步都有極大影響,無論忽視哪一方的發展,都會帶來各種弊端。朱繼東論述了包括馬克思、思格斯、列寧等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之間關系的思想研究,在分析忽視意識形態或者經濟基礎所產生弊端的基礎上,探索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關系。王豐認為在經濟學中意識形態的發展面臨很多挑戰,但必須直面挑戰找到意識形態在經濟學中合理的輸入方式,從而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總之,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是同等重要的,我們必須克服只強調意識形態論或只重視經濟建設論,兩者必須共同推進,同樣,學界也必須進一步探索兩者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經濟建設的科學關系。分析兩者的關系我們應立足于辯證的角度,經濟建設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理論基礎,起到或促進或阻礙的作用。朱繼東闡述兩者的辯證關系即“既要通過大力抓好經濟建設為科學推進“四個偉大”提供雄厚的經濟基礎,又要通過狠抓意識形態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精神引領和思想保障?!薄S新華認為意識形態對經濟發展有雙重作用。當意識形態適應經濟發展潮流,能夠“有效地發現或識別潛在利潤,迅速達成制度變革的一致同意,減少談判費用”,這樣就成降低社會整體生產成本,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進步。反之,當意識形態與經濟制度發展不適應,或超前或滯后,都會給社會生產造成阻礙,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對于兩者的關系,既不能唯意識論也不能唯經濟論,必須看到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同時關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意識形態的合理合法能夠幫助人們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認同,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在歷史發展軌跡中,意識形態發揮過很強的政治動員功能,如在法國大革命、俄國大革命、中國的革命建設中其動員社會民眾爭取權益,團結起來為實現某一共同目標而奮斗,因此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當代中國政治認同。統治階級都有特有的階級意識,要想維持階級地位,統治階級就必須使人們接受這一意識,并主動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代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能夠提升人們思想的一致性與凝結性,從而促進政治認同。陳付龍、胡志平認為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認同能夠為我國政治認同的本原性基礎,“為當代中國政治提供合法性支持、情感型歸屬與主體性確證?!标惛洱堈J為政治認同能夠提升政治意識形態的科學性因素、發掘政治意識形態的理想性因素、彌補政治意識形態的政策性因素。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對國家領導權與話語權的影響研究,能進一步推進國家政治影響力,深化其對大眾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合法性研究。劉先春、李亞以意識形態合法性危機的剖析和解讀,“論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合規律性、合價值性與合邏輯性等角度對合法性共識的建構,”進一步證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合法性對執政黨執政合法的重要作用。張麗認為意識形態與政治權利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而意識形態自身應當具備合法性和正當性,提出利益分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合法性建構的重要性。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政治的直接關系研究較少,需要進一步分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國家政治之間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文化自信。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這是中國人民應該有的底氣,因此,蒙云龍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提升文化自信結合起來,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建設應該在學思悟踐、改革開放、日常生活、發聲亮劍中堅持意識形態建設的文化自信”,兩者以相互促進的關系共同進步?!皥猿竹R克思主義信仰的指導地位,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宣傳,使其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中熠熠生輝”。文化自信作為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底蘊,與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息息相關,不可分割,但學界未能更全面、系統的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要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根源作用,以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作為根基促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化,同時要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時代性與創新性,不斷堅定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國家文化安全。當前世界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西方文化和思潮不斷進入中國人民的視野,為中國大眾所廣泛接受,因此,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如何不忘根、不忘本,如何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自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形成以來,國內外們對其高度關注,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的進行探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一系列論述,因此,國內近三年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研究很多,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當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現狀,但在關于意識形態縱向研究、意識形態的校園構建方面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一方面,研究缺少從縱向角度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關于意識形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橫向方面,很少以歷史發展時間為節點,分析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的異同。從中國發展的歷程來看,自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及十九大提出我國步入新時代,在這三個明顯節點中,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有不同側重點,但相關方面的系統研究較少。另一方面,研究缺少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校園構建。在中國知網中輸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校園兩個關鍵詞,相關文章僅有八篇,學者都論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但缺少如何讓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認識到主流意識形態的極端重要性,并學會在紛雜網絡中不被其他非主流意識形態所影響。因此,對于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路徑創新的出發點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探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校園建設,讓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在認識到意識形態重要性的基礎上主動參與構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方法與路徑。
當代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構建的實踐基礎有了很大變化,同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西方各種思潮相繼涌入中國民眾的視野,如何對其進行很好的抵制,公眾如何進行篩選,都成為當今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研究就不應僅僅從宏觀方向把握,更應從微觀角度去把握。在新時代中國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探索與構建要學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借鑒西方國家對意識形態的研究。從縱向歷史分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中國發展的歷程與經驗,從而更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我國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關系,不斷增強中國綜合國力,在國際上樹立更好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