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瓶子·Pan 編 梁同正


人人都在討論大年弱年,愛好者更是對頂級年份奉若神明。那么,究竟如何定義一個勃艮第的好年份。從勃艮第的精髓風土來說,好年份是指一個年份的勃艮第酒能夠清晰地呈現風土的特征,而不是年份的特點。
從氣候的角度來說,勃艮第的好年份往往擁有完美的8月和9月。一般來說,大年風調雨順,既沒有惡劣的自然災害,也沒有其他蟲害破壞葡萄藤,酒農因而獲得成熟度、單寧和酸度俱佳的葡萄;而弱年則是遭遇自然災害,霜凍、冰雹及暴雨等天災造成葡萄藤生病,最終收成的葡萄品質參差不齊。
頂級釀酒大師對于年份有著超乎尋常的掌控能力。這里并非指他們控制天氣氣候,而是根據每年氣候的特點調整釀酒方法。普通的釀酒師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飯,然而真正的大師不僅能在葡萄園里將惡劣自然條件對于葡萄藤和葡萄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還能夠在酒窖里憑借天賦及經驗最大程度地釋放風土和葡萄的潛力。對于頂級酒農來說,大年和弱年未必恰當,容易和困難的年份或許更加準確。
因此,一個年份的好壞最終是要通過酒農釀制的酒來判定。但是問題來了!勃艮第每個酒莊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葡萄園,酒的品種極多但產量卻極少。一些優秀酒農的好田往往一瓶難求,更不用奢望舉行大規模的垂直品鑒。

除了產量之外,評鑒年份最難的部分是收集樣本。一概而論在任何情況都是不可取的,更不用提是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勃艮第。如果你嘗試歸納勃艮第某個年份的好壞,那么挑選的酒莊就顯得極為重要。之前提過,酒農在天地人三者中是主導因素,決定著“地”和“天”的表現。
著名的作家及酒評家Clive Coates曾僅以一流的酒莊為樣本,在3年的時間品嘗了數之不盡的佳釀,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了一份紅白年份表,頗具參考意義。這個年份表將跨度定在30年內是因為頂級的勃艮第夜丘紅酒往往需要25年的陳釀方可達到巔峰,一些頂級酒園甚至需要30年。在過去的30年里,夜丘一共誕生了8個頂級年份,它們是:2015、2012、2010、2009、2005、2002、1999、1990。
葡萄酒大師Jasper Morris曾提到2005年份的勃艮第紅酒令他想起了世紀年份1978年,甚至是堪稱奇跡的1959年。
2004年是勃艮第歷史上罕見的災難年份,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女魔頭Lalou Bize-Leroy對收成的葡萄品質不甚滿意而將不同等級和產區的葡萄混釀,僅出品村級和大區級別。由此可見2004年氣候惡劣的程度,一些在2004年遭受冰雹侵害的葡萄園在2005年都沒有緩過勁來,這為2005年的減產埋下了伏筆。
2004年的冬天實際上并不寒冷,不過霜凍和冰雹發生的頻率較高。2005年的春天要比往年來得晚一些,這在很大程度上延遲了開花的時間。春季里的雨水不多,少雨水也成了勃艮第夜丘2005年份的主旋律。夏天并不炎熱,不過在5月底的時候有一波高溫,使得開花很順利。7月中旬之后,整個金丘幾乎沒有任何雨水。這個時候已經有一些人預言這將是一個健康的年份,黑皮諾的皮厚且具有極高的集中度。經歷了干旱的8月之后,酒農們開始擔心雨水的問題。9月6日星期二早上開始下雨,不僅時機極佳,就連降雨量都像是經過精密計算般恰到好處。此后,天空開始變得愈加晴朗,氣溫逐漸上升。整個金丘的采收在10月1日之前就幾乎全部完成。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的季節!



Allen Meadows認為2005毋庸置疑是一個具有超級潛力的年份,注定是一位長跑健將,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封閉期。盡管大家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面對如此上佳年份,如果是來自頂級酒莊的特級園,請務必給予充分的時間。2005年必將超越1999年!勃艮第的旗幟La Romanée Conti在2005年獲得AM99+分的完美評價。
2002年份盡管在名氣和品質上不如老大哥2005年份和1999年份,但卻極受愛好者的追捧。紅葡萄酒透著明亮的色彩、活潑的酸度、適中的酒體、豐盈的果味以及成熟的單寧。絕大多數酒農在2002年份都有上佳的表現,村級和一級這兩個范疇里的表現幾乎媲美之前的1999年份。只有到了特級園的區間,2002和1999兩個年份的差距才被放大。除了穩定且上佳的品質,2002年份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整個金丘地區南北兩區均衡。北部的夜丘和南部的伯恩都收獲了上等的葡萄,因而這是一個紅白俱佳雙重大年。
2001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在伯恩一些地方氣溫甚至降到零下8攝氏度。2002年2月和3月溫度緩慢上升,這為后續葡萄藤的開花做了鋪墊。5月之后的3個月里天氣基本晴朗,上半年幾乎沒有冰雹的騷擾。8月天氣變得溫暖,但是仍然沒有雨水。一直到了9月初期,老天爺終于下雨。除了Ladoix地區有暴雨,其他地區都是久旱逢甘露。在此之后,天氣立即變得晴朗。9月中,北風吹來,晝夜溫差加大。2002年份的氣候與1996年極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1996年8月份的天氣并不理想。2002年金丘地區的采收在9月中旬開始,10月1日基本結束。
1999是勃艮第自1982年之后產量最大的一個種植季節。有意思的是,1999年份的白葡萄酒產量要比1982年高出將近25%,而紅葡萄酒卻降低了10%左右。白葡萄酒產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Chassagne-Montrachet和Saint Aubin等地區大幅擴大霞多麗的種植面積。
盡管產量不小,但1999年份絕對是受上帝眷顧的一年。這一年不僅紅白皆有上佳的表現,而且不管是大區還是特級都品質不凡。更令人慶幸的是,絕大多數酒農都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展現了高超的釀酒技藝和對風土的理解。這一年的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更是在當時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夢幻出品。
1999年,整個春夏十分溫和,沒有惡劣的自然氣候,偶爾炎熱和潮濕,因而這一年霜霉成了酒農最主要的敵人。不管怎樣,花期在6月初到來,暗示著一個比往年要更早到來的采收。接下來的整個6月、7月以及8月上旬都十分涼爽。



偉大年份的關鍵在于8月和9月。1999年,勃艮第從8月中旬開始迎來了為時四周的晴朗天氣,幾乎完美。葡萄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不僅成熟且果實個頭較大。一些酒農為了控制產量,進行了綠色采收,放棄了許多仍在生長中的葡萄。即便如此,這一年的產量仍然十分可觀。
1999年,勃艮第金丘地區的采收期并不由酒農自主決定,而是統一由官方發布,這一法令即是Ban des Vendages。采收期開始于9月18日,幾乎所有的酒農都爭先恐后地沖向酒園,為的就是盡可能快速地完成采收。一周之后開始下雨,不過那時采收已經基本完成。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種植季節。
這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年份,對于酒農來說更是一個容易的年份,不管是在酒園里還是酒窖里。天公作美,風調雨順,收成的葡萄品質上佳且產量可觀。
Clive Coates直言1990年份是媲美1959年的超級大年,更可貴的是產量僅次于史上大豐收年1982和1986。
1990年整個上半年的天氣都十分理想,一直到6月份酒農們才面臨大敵。酒農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炎熱和干旱。年輕的葡萄藤由于根基不深,汲取不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尤其是那些位于坡田之上且土壤表層較薄的區域,情況更加嚴重。老藤的根莖不僅更加深入土壤,而且覆蓋的面積更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御炎熱和干旱。8月底9月初,正當酒農陷入絕望的時候,久旱逢甘霖,一場期待已久的暴雨讓葡萄藤煥發生機。伯恩區(C?te de Beaune)的采收季在9月20日的時候開始,而夜丘(C?te de Nuits)則晚一周左右。由于葡萄熟成的推遲,一些酒農甚至在10月初還未完成采收。
8月的干旱使得大量的葉子掉落,葡萄失去了葉子的庇蔭而直接暴露在陽光的直曬之下,果實的水分蒸發變得更加濃縮。Armand Rousseau酒莊的Charles Rousseau為了獲得更加濃縮的葡萄和更高的集中度,甚至會在采收期前一個月適度地修剪枝葉以使葡萄得到更多的光照。
1990年份收獲的果實非常健康,皮厚,汁液占整體果實的比例非常小,因而集中度極高。根據Charles Rousseau的回憶,幾乎一公斤的葡萄才釀制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