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納空(Anant Narkkong) 文 李 林 譯
通常情況下,所有的泰國傳統音樂演奏者①“泰國傳統音樂演奏者”原文為Thai musician,據阿南?納空的解釋,Thai musician在本文中泛指所有泰國傳統音樂演奏者,包括業余和專業人士。為避免詞義混淆,本文在翻譯中不將其譯為“泰國音樂家”。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注釋均為譯者注。每年都會聚集一處,參加“外嚳東特里”(Wai Kru Dontree)儀式。這個獨特的儀式涵蓋了泰國音樂信仰的諸多方面。“外”(Wai)是泰國人對他人表達尊重的習俗②具體表現為泰式“合十禮”和“跪拜禮”。,“嚳”(Kru)特指“教師”或具備人類和超自然領域(神祇)雙重知識的“大師”。 就人類領域而言,“嚳”是一個榮耀的詞語,用于描述偶像級別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包括他們的現世生活及離世后留給這個世界的美好回憶兩個方面。“東特里”(Dontree)是泰國音樂的常用術語,用于與音樂世界相關一切事物,包括樂器、歌曲和表演藝術。穿越漫長的泰國音樂史,“音樂老師(大師)”(Kru Dontree)這一提法的重要意義在于,為我們揭示出泰國人對音樂神祇、超自然物以及音樂精神的深切欽佩:他們為地球提供了光明的藝術知識并成就了人類的思想,同時也使人們在音樂的力量中獲得幸福之樂。
泰國傳統音樂演奏者們相信,他們做“外嚳東特里”儀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為感謝過去曾教導過自己的音樂教師,向現在賦予其思想的音樂老師和學校致敬,并尋求個人未來的成功。各等級的學生都將參加該儀式,他們通過贈送鮮花和其他吉祥物(盛放于特殊碗中)的方式向老師們致以敬意。很多時候,已完成音樂學業的學生也會回來向老師贈送花環。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或演奏者們將被邀請參加這一重大事件,并在儀式中獻上自己所演奏的音樂。專業演奏家在其全部音樂生涯中,都將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儀式。有時,該儀式會將“納塔亞西爾帕”(Nattayasilpa)③“納塔亞西爾帕”是泰國表演藝術的統稱,但該詞更加側重于描述舞蹈和戲劇。阿南?納空說:“泰樂與‘納塔亞西爾帕’聯系緊密,因為舞蹈和戲劇需要音樂作為重要組成。具有‘納塔亞西爾帕’內容的‘外嚳’儀式有時與‘外嚳東特里’儀式混合,但在細節方面二者有一些出入。如前者的主祭‘菲迪科恩’(見下頁注釋①)將會作為神祇的代表參與并離開儀式,而‘外嚳東特里’中的‘菲迪科恩’則不需要跳舞。此外,二者在歌曲數量也有所不同。”戲劇、舞蹈藝術的各方面元素與音樂(東特里)結合起來,因為這兩個領域之間關系緊密,且擁有共同的儀式執行原則。

圖1 阿南?納空(右一)攜“皮帕特”樂團在2019第八屆中國—東盟音樂周高峰論壇上作主題發言
在現代化的今天,一年一度的“外嚳東特里”儀式仍是每個泰國音樂學校所舉辦的最為重要的活動。作為一個重大事件,“外嚳東特里”儀式的舉辦時間因學校不同而有所變化。新學年伊始是一個常規的時間選項,但也可以選擇一年中任何一個便利的時間舉行。作為儀式舉辦日,“星期四”是不同學校間始終保持的一個共識,因這天被認為是儀式吉日。現在,為方便在官方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工作或學習的參與者,一些學校可能會使用星期日作為儀式舉行的另一時間選項,但是傳統上我們仍強烈地尊重“星期四”,并視其為真正的教師日。
從儀式實施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符號學中,我們可以很好地觀察到“外嚳東特里”儀式的傳統。儀式參與者將準備“匡桑韋”(Kruang Sang Wei),包括鋪陳的鮮花、帶裝飾的煮雞蛋、熟食、生食、糖果、水果、烈酒、香煙、布、金銀蠟燭、香燭、香火和其他獻給“嚳”的供品。受知識傳播模式以及特定社會的經濟狀況的影響,儀式的祭祀對象因學校不同而有所差異。
圣樂是儀式中最為重要的抽象供品,同時也是具有極高聲望的儀式組成部分。為“外嚳”呈貢圣樂的主要功能是針對教師精神及儀式現場的污穢(Dirties),制作出邀請它們的“音聲環境”(Soundscape)。
通常,經過幾天時間的準備工作,儀式將在選定日子如期舉行。從清晨到深夜,整個儀式將持續很長時間。儀式的前一天,人們將提前對大廳進行清潔和裝飾。儀式自次日清晨開始。佛教僧侶將被邀請來為佛法(Dharma)誦經,并領受食品、飲料和其他供奉物。同樣,佛教儀式也是將供品奉獻給祖先和離世教師的通道。僧侶們離開后,“外嚳東特里”儀式隨即開始,所有參與者將在大廳中列席,大家點燃蠟燭和熏香,集體向音樂之靈祈禱。
儀式主祭“菲迪科恩”(Phitheekorn)①“菲迪科恩”是“外嚳東特里”儀式中主祭大師的代稱,是儀式中最關鍵的角色。擔任“菲迪科恩”的人須擁有極高聲望,受到所有儀式參與者(專業與業余音樂演奏者)的尊重。由資深的音樂大師擔任,這一角色被人們尊為知識最為淵博的人。他通常身著類似印度教祭師的白色服飾,通過吟詠《奧葛康外嚳》(Ongkarn Wai Kru)經文將音樂神祇的靈魂虔誠地召喚至地上以便其接受祭品與食物。由他所宣告的經文將與由“皮帕特”樂隊(Piphat)演奏的儀式音樂《潘楞那帕》套曲(Phleng Naphat)交替進行。該樂隊是一個囊括旋律性打擊樂(即木制木琴和編鑼)、鼓與镲一類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和木管樂器的獨特組合。“皮帕特”合奏樂也可以在被稱為“孔”(Khon)的面具舞蹈劇演出以及廟會中看到。“皮帕特”演奏者們執行該儀式音樂時身著白衣。因該曲僅為此特殊活動演奏而得以完好保存,且禁止日常使用或公開練習。演奏者們需在自己樂器和相關表演上擁有十足的演奏經驗。此外,參與儀式樂曲演奏的音樂家們皆需獲得儀式主持的許可,且能通曉《奧葛康外嚳》經文的吟詠順序。船型木琴(Ranat xylophones)和圍鑼(Khong Wong Gongs)發出熠熠生輝的樂音,與“塔布通”(Taphon)②桶狀的“塔布通”是 “皮帕特”樂隊中的主鼓,它作為樂隊的靈魂領袖,被認為具有某種神圣性。參見David Morton.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Thailan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68.和“格隆噠”(Klong Thad)上絢麗的神圣鼓點交相輝映,刺激著儀式的整體氛圍,將幻想的宇宙與現實的世界(精神與人類)合為一體。值得注意的是,該儀式中某些神圣曲目在使用上有著嚴格的禁忌,它們并非所有傳統音樂演奏者都可以自由學習或隨意演奏。演奏者在不知道其真正價值的情況下,即使進行非正式排練都是被禁止的。

表1①表1的翻譯參考了張倩《泰國音樂外枯儀式——以朗?普萊蒂特?帕伊洛音樂基金會學校為例》一文中的同一表格,但部分內容特別是曲名(采用“音”“義”雙重翻譯),與張表有較大出入。詳參張倩《泰國音樂外枯儀式——以朗?普萊蒂特?帕伊洛音樂基金會學校為例》,《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31頁。
《潘楞那帕》套目中的部分曲集描繪出音樂神祇現身時的場景與模樣(The Appearances),及經文各章節所描述的其他相關活動。《潘楞那帕》套曲曲目的演奏順序與“嚳”進入儀式空間的順序有關,這體現出基于古代神話的分層系統。在所有值得注意的《潘楞那帕》曲目中,最為重要的一首圣樂是《奧格帕皮讓伯》(Ongprapirab,即《力大無窮無處不在的妖王至高神》),它是一首具有彈性速度(Rubato)旋律結構與復雜節奏的器樂曲。此外,另有一系列伴隨“嚳”宴饗的樂曲,展現出“嚳”的祝福及其享用盛宴后返回天堂的情景。
表1按儀式各環節的順序,從結構上為我們梳理出《奧葛康外嚳》的經文說明和與之相對應的《潘楞那帕》套曲曲目清單(附簡要含義)。
在“嚳”之眾靈享受完供品并祝福所有參與者后,便到了主祭“菲迪科恩”為各等級音樂家舉行“克橈伯嚳”(Krob Kru)的儀式環節。音樂新生或初學者們將借此請求學習更高一級的音樂,而那些更高級的演奏家們則將由此成為教師,其中最有經驗的演奏家將獲準成為下一屆“外嚳東特里”儀式的新晉“大師”。“克橈伯嚳”環節結束后,“菲迪科恩”將告別所有音樂之靈,“皮帕特”樂隊會奏響最終的圣曲,將其送回所屬之地。儀式結束,技藝高超的演奏家們會就選定作品進行獨奏或合奏表演。其間,其他的儀式參與者們或清理儀式用地,或享受音樂之靈剩下的食物。
此外,這里有必要提及另一個同被稱為“外嚳”的儀式。該儀式中的所有演奏部分都必須由專業演奏家掌握,他們需在自己參與的每場表演前演奏。這個儀式是上述年度“外嚳東特里”儀式的簡約版本,且與主流的“外嚳東特里”儀式保持著相同的意識形態。合奏樂團的領導者通常是老師或資深的演奏家,他在點燃的燭光與香火中跪拜音樂之靈,并在“塔布通”鼓前獻上鮮花、食物、飲料和金錢。之后,他會為所有表演者的圓滿演出而祈禱,并對演出中可能發生一些錯誤請求神祇原諒。祈禱結束后,他會將供品留在“塔布通”鼓處。通常情況下,蠟燭、香燭和金錢將被插入“塔布通”的背面皮革的皮帶之中,或盡可能放在離鼓最近的位置。儀式結束后,音樂將在所有表演者的自信和愉悅中拉開序幕。
今天,“外嚳東特里”儀式的深厚傳統仍在不斷的實踐中得以延續。在現代泰國音樂社團甚至現代音樂學院中,與其相關的新課程與學習方法已經得到了應用。“外嚳東特里”儀式在泰國社會中的信仰地位和適用性將永遠長存,它永遠是泰國音樂教育的精髓。

圖2 《潘楞那帕》套曲第二首《特拉桑尼巴特》(即《召集》)的演示現場。演奏者及“皮帕特”樂器,左起:克里安克·瓦里瓦,“塔布通”鼓;安馬林·蘭赫特,皮耐(Pinai);冉山·布道通,高音木琴(Ranat Ek);①克里安克?瓦里瓦(Kriankrai Wareewat),泰國普吉島查龍寺學校泰國音樂教師;安馬林?蘭赫特(Ammarin Rangphet),泰國班頌德皇家大學泰國傳統音樂講師;冉山?布道通(Rangsan Buathong),泰國班頌德皇家大學藝術文化中心總監。李林,碰鈴(Cling);阿南·納空,“格隆噠”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