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營洲 北京正安中醫特邀坐診醫師 來源/正安文化(北京) 編輯/ 麗葉 設計/龐婕
在我的日常診病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孩子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身體情況很是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哪些表現算異常,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時候已經生病了,該什么時候給孩子吃藥,看醫生。而等到迫不得已去醫院的時候,往往病情已經過了最初的階段,孩子就被迫吃下不少“狠藥”。本文幫各位家長們縷出一條清晰的診斷思路,弄明白孩子體內是否有提示病癥的信號,讓這些信號替小寶寶把“難受”說出來。


正安文化(北京)
正安文化是一家致力于中醫項目、中醫文化傳播和中醫師承學習的傳統文化機構,面向中醫、國學愛好者及企業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課程及講座服務。旗下包括正安聚友會、正安課程、正安傳媒。我們倡導:為生活補課,為生命增值。
祁營洲
經歷/ 正安文化《家庭醫生》系列課程授課老師。北京正安中醫特邀坐診醫師。
前伊朗國家籃球隊隊醫,臨床善針藥并用治療內外婦兒常見疾病及多種疑難雜癥,一直為外籍病人提供全英文中醫治療。
中醫經常說“小兒體性純陽”,這是指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具有著蒸蒸日上的生發之性,但卻又非常地嬌嫩。《小兒藥證直訣》的作者錢乙曾說,小兒疾病的特點是“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為什么小兒疾病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我還是用錢乙自己的話來解釋,主要原因就是小兒的“五臟全而不充”,就是說小兒五臟雖全,但促進五臟功能體系的能量還不足,所以“不充”。小兒疾病有著“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腑清靈,易趨康復”的特點,即小兒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生病,且病情變化比較快,但由于小兒生機旺盛,臟氣清靈,對治療反應敏捷,隨撥隨應,因此雖然生病,輕癥容易治愈,重病好轉也比成人快。
小寶寶不會說話,家長們只能通過敏銳的觀察,來及時發現孩子身體的變化,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異常信號來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這是很有必要的。
小兒的天性是好奇的,多動的。如果一個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間變懶了,精力不如以前旺盛,或精神狀態變差,對周圍新鮮事物失去了興趣,這時就要注意了,也許孩子還沒有表現出其他的不適癥狀,但十有八九可能要生病。小兒抵抗力較弱,隨時可能因天氣變化、飲食不當等而生病。對嬰幼兒來說,只要有精神,即使暫時病重,一般愈后都不錯。反之如果精神不振,倦怠少動,沒有生氣,即使癥狀不重,也要多加注意,留心觀察。
這個味道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散發的味道,一種是排出物的味道。小兒是純陽之體,皮膚又很嬌嫩,小兒身體散發出來的氣味也是診病的一個標準。正常情況下,小兒身體應散發出一種奶香的氣味,但如果小兒身體的氣味有明顯的奶臭味,一般提示有內熱。小兒的排出物主要指大便、小便、鼻涕、口水等,如果排出物的氣味有很明顯的酸腐臭氣味,也往往提示有內熱存在。大便酸臭為傷食積滯,小便騷臭、短赤多為濕熱下注膀胱。
一般情況下,顏色清稀為寒、黃濃為熱。小兒口水量多而清稀,一般提示脾胃虛寒;口水量多而又有臭味,往往提示濕熱內阻。治療脾胃虛寒在于甘溫調中,而濕熱為患則在于清熱利濕,兩者的治療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正常小兒的大便應為黃色,偶帶綠色,干濕適中,而稍有酸臭氣。大便變稀,每日排便次數及數量增加,則為瀉。小便色白、清澈、量多為寒,小便色黃、量少為熱,鮮紅者多為血熱妄行,淡紅者多為氣虛不能攝血。
指紋是虎口至食指橈側的淺表靜脈。嬰幼兒皮膚薄嫩,絡脈易于顯露,3歲以下小兒常以看指紋作為望診內容之一。診察小兒指紋時,家長可以抱著小兒面向光亮,家長用自己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兒食指末端,再用另一只手拇指的側緣在小兒食指掌側前緣從指尖向指根部輕推幾次,用力要適中,使絡脈顯露,便于觀察。小兒指紋望診綱要可歸納為“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小兒食指按指節分為三關:食指第一節,即掌指橫紋至第二節橫紋之間,為風關;第二節,即第二節橫紋至第三節橫紋之間,為氣關;第三節,即第三節橫紋至指端,為命關。“三關”是指指紋長短而言,紋在風關,表示病邪初入,病情清淺;紋達氣關,提示病邪進一步加重;紋進命關,甚至達指尖,則提示病情危重。
正常食指指紋在掌側前緣,紋色淺紅,紅黃相間,絡脈隱隱顯露于風關之內,不顯于風關之上,粗細適中。對于家長們第一級的簡單診斷,我的建議是掌握大的原則,即指紋色淺淡者,多屬虛證;指紋色深暗者,多屬實證。但需要注意的是,指紋只是一種輔助診斷方法,當指紋的結果與癥狀、舌脈不符時,可舍紋從癥。

舌苔由胃氣所生。一般情況下,如果小兒的舌苔白且厚,同時又伴隨口中異味,往往提示內有食積。如果舌苔偏黃,往往提示有內熱。舌苔花剝,狀如地圖,多為胃陰不足所致。
舌體胖嫩,邊齒痕者為脾虛;舌體不能伸出唇外,轉動不靈,說話不清,稱為連舌,常因舌韌帶過短。
很多家長跟我反映說,想看孩子的舌苔,但是孩子就是不張嘴,或者是在父母面前張嘴配合,到了醫院在醫生面前又不肯張嘴了。我在給小兒診病時看舌苔的經驗是,將孩子抱起平放在自己的懷里,把奶瓶的奶嘴放在小兒嘴邊做喂奶狀,小兒往往就會張嘴,這時利用小兒張嘴的瞬間迅速觀察舌苔。或者是將小兒的頭部進一步壓低,孩子因為體位的不舒服會做出欲哭的痛苦狀,這時同樣可以利用小兒張嘴的瞬間迅速觀察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