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根本導向,加快優化教育結構,服務決定地位,有為才能有位”[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增強服務能力,滿足社會多樣化發展需要”[2]。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從功能定位,還是從綜合競爭而言,都應該提高其社會服務的能力。高職院校要提高學院及專業的知識度和社會影響力,勢必要積極拓寬社會服務途徑,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在查閱國內外髙校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的相關文獻基礎上,走訪寧夏物業服務企業、銀川服務管理協會、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等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物業管理企業從業人員、失地農民、下崗職業、退伍軍人、業主、社區工作者等幾類人群對高職院校提供社會服務的現實需求情況,組建社會服務團隊,構建社會服務體系,確定社會服務的內容,為物業管理行業、企業、社區組織提供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活動。
有關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在功能定位上,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主要有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和咨詢服務五大類。

表1 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指標體系
高職院校在進行技能型物業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積極開展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活動,分析物業人才培需求崗位群,確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完善專業核心課程,校企共同構建了以“人文素質課程+職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為特點的課程體系,最終制定出切合房地產市場發展實際需要的行之有效的物業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協調物業管理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的利用行業和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學院、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四位一體聯動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3]。為區域房地產經濟發展培養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優質的技能型人才,為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知識支持與技能人才儲備。
高職院校要善于利用學校的科研平臺、科研能力優勢,以及專業教師對口領域內實踐技能強的特點和優勢,開展以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性研究,以更好地滿足行業發展和技術改造的實際需求,推動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和發展[4]。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對接地方物業管理協會,發揮師資優勢,為協會編寫物業管理專業人員教育培訓教學講義、課件、習題、案例及試題庫等課程資源并在地方物業協會APP發布。課程資源以物業管理的基本運作規程為基礎,根據國家物業管理方面的法規,指導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分析物業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熟悉物業管理的基本運作規則,掌握物業管理的普遍規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職業培訓服務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直接方式。寧夏物業行業發展需要大量從業人員,對于這些人員,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專業技能的繼續培訓是開展服務的基礎條件。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充分利用師資優勢,開展相關職業資格培訓服務,直接作用于大量有需要的人群,服務地方房地產業的發展。開展職業培訓服務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種:第一自2004年至2015年,專業教學團隊每年為寧夏物業從業人員考取物業管理師、助理物業管理師、物業管理員提供師資保障;第二2018年至2019年,為地方物業管理協會開展項目經理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提供師資保障,培訓人數近1500人;第三為企業提供專項技能培訓,先后為銀川多家物業公司等開展企業培訓,培訓人數達近1000人;第四提供勞動力轉移培訓,為當地工會及住建局提供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對象主要為失地農民、下崗職工及退伍軍人,培訓內容主要為秩序維護管理和環境管理實務。
高職院校還可以和當地社區聯系,建立社區服務站,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多樣化的社會服務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及節假日開展物業法規咨詢,專業技術服務等活動。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及學生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地為行業企業開展各類技術服務,如編制物業投標書、物業管理方案、崗位操作流程、指導企業開展技能大賽等。物業管理專業團隊積極創新社會服務形式,積極加入物業服務從業人員微信平臺、QQ群,宣傳物業管理法規政策、崗位操作技能、分析典型案例,線上解答物業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相關疑難問題。團隊教師與銀川物業從業人員建立物業微課堂群,利用院校老師的優勢,制定微課堂授課方案,定時向群內人員在線推送物業管理實務、物業管理法規等專業課程,極大的拓展了社會服務范圍。
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社區聯合,建立校企文化融合機制,深度挖掘物業管理專業文化資源,定期開展文化進企業、文化下鄉、法規進社區等活動,打造物業管理專業文化品牌,增強品牌專業輻射力。物業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連續多年在寧夏職業教育活動啟動周及學院周圍社區開展物業管理法規宣傳活動,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在日常物業管理中的遇到的矛盾與糾紛。
本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指標體系,并從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服務、文化服務和咨詢服務五個方面開展了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活動,提升了物業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