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廬氏
“熬”,它所表露的心態和情緒,更多的時候,似乎是個頗多無奈的詞,看到這個詞,仿佛聽到一聲嘆息。
我們可以聽到許多這樣的感嘆“還要怎么著,就這樣把日子熬下去吧”“到了機關,就是熬,熬吧,總有一天輪到我”,乃至“看不到頭,實在熬不下去了”這樣悲愴的嘆息。
這種熬,顯示的是一種苦況,同時,也有一種消極的味道。
對那些經歷了和經歷著不幸和苦難的人來說,人生之旅確然就是煎熬,對那些適應了和適應著普通乃至平庸的人來說,人生同樣也是熬,只是未到煎的程度。
確實,熬是難熬的。祥林嫂一生都在煎熬,且終于沒能在漫天的風雪之夜“熬出頭”,盡管她倒在風雪之中時遠處有祝福的鞭炮聲。祥林嫂自然是“這一個”,然而,生活中確實還是有許多經歷了和經歷著不幸和苦難的人,他們是值得同情的,也需要施以援手。
至于那些抱著“熬吧,總有一天輪到我”的人,他們盡管普通、平庸,其實,內心深處還是企望有所成就、企求出人頭地的,然而,他們的應對卻是消極和庸碌的。他們中,還不乏天之驕子,有的不想苦干實干,只喜歡看別人擼起袖子加油干,他們相信時間在自己這邊,他們熬得起,覺得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對他們來說,熬的哲學是其永遠的圭臬,什么拼搏奮斗、實干興邦那都是別人的。
更甚者是,那些已經“多年媳婦熬成婆”——熬至領導干部的,又祭出另一個熬的哲學——“終于熬出頭了,現在手里有了權,還不趕快‘發家致富‘及時行樂?”于是,瘋狂地撈錢獵色,大肆貪污受賄、恬不知恥地包二奶養情婦。這些年,就有不少熬至領導干部的落馬后交代了這樣的“心路歷程”。
這種“心路歷程”,一方面暴露了他們的庸碌、自私和貪婪,當然另一方面,也顯現了這種生存狀態還是有其存活土壤的。
這是一種熬。
還有一種熬,卻并不是消極的,它能熬出境界。
這種熬,就是面對不幸和苦難時表現出來的韌性和韌勁,骨頭里透露出來的是堅持。
我們的民族不乏這樣的人。他們有信仰、有風骨、有意志。
這種“熬”是一種境界。這樣熬出來的人生是奮進者的人生,就如作家池莉所說的“熬至滴水成珠”。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對這兩種“色差”巨大的熬。一個人既會在消極的熬里平庸成心如死灰甚至墮落到無恥之尤,也能在熬中磨礪和淬煉。就看你選擇怎么熬。
(摘自《聯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