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君

驚聞扎西老師駕鶴西歸,震撼之余,不免沉痛、惋惜,錯愕良久。我怎么也不會相信,那么鮮活健碩、慈善正直的老人,倏忽間就這么走了,無聲無息。追憶往昔,扎西老師慈母般的話語、苦口婆心的諄諄教誨縈繞心頭,我作為她的漢人弟子,向她獻上內心最深切最沉痛的懷念和崇敬。唯愿她在天堂安好,少受人世間坎坷磨難,靈魂得其所愿永遠安息。
謹以此文哀悼老師在天之靈。
我與扎西老師結識,是在2000年的秋天。扎西老師應煙臺傳統楊式太極拳會長的邀請,于9月末扺達煙臺。當時,楊式傳統太極拳套路的習練者,較國家標準套路太極拳習練者為數甚少,煙臺作為北方小城,沒有傳統楊式太極拳拳師教拳。1999年,扎西老師的一位嫡傳弟子遷徙至煙臺后,在芝罘區幸福區段晨起演練傳統楊式太極拳套路。此拳拳路架子規范大氣,與別家太極拳似乎有所差異,其動作舒展大方,身形步法端莊輕靈,動靜之間松柔沉穩,靜如磐石,動如脫兔,以意領勁,綿綿不斷,無處不順隨,無處不著意,渾厚圓融,氣機生發,由內里而向外延展,立即引起了煙臺幸福周邊知名老拳師的注意,經熱心人多方舉薦協調,很快成立了永年傳統楊式太極拳煙臺分會。最早跟她學拳的是7位有其他內家拳功夫底子的拳家,后來她漸漸被煙臺市太極拳界愛好者熟知,參加者越來越多。自2000年起這批人多次代表煙臺市傳統楊式太極拳參加過全國、國際各類大賽,屢獲殊榮,成為煙臺市太極拳隊伍中的一支勁旅。2010年前后,傳統楊式太極拳在煙臺發展迅速,人才輩出。
其實,煙臺傳統楊式太極拳事業的發展,在我記憶中與扎西老師于2000年蒞臨的5日授拳指導有關。
2000年邯鄲市舉辦了一場全國傳統楊式太極拳大賽,那一場大賽簡直就是一次盛會,聚集了來自全國的“楊家將”——楊式太極拳大師名家和各路選手3000余人,是全國各地的精英。那時煙臺的學傳統楊式太極拳的人數僅為7人,還未形成規模和態勢。為了盡快提高拳藝和學人所長,剛學拳幾個月的學員們克服了一無臨場經驗、二無訓練時間的不利因素,紛紛表示愿意去大賽現場參賽和觀摩,因為屆時可以聆聽南北方各門各派傳統楊式太極拳大師的講座。如此契機因緣促成了2000年扎西老師的煙臺之旅。為了傳統楊式太極拳的純正、規范、嚴謹,負責任的扎西老師于大賽前來到煙臺授拳指導。
2000年9月,她與老伴李萬壽雙雙蒞煙。扎西老師的事跡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就有所耳聞,《少林與太極》雜志專門報道了她在第一屆全國太極拳不分年齡組比賽中榮獲銀牌。那是多么來之不易的一枚獎牌啊。那年她已五十多歲,卻在與國家隊的小年輕運動員進行比賽,拿下了這塊來之不易的銀牌,更何況扎西老師曾是位垂死的病人。扎西老師39歲罹患肺癌,藥物、手術均無法治愈,于是拜在趙斌大師門下習練傳統楊式太極拳。沒有運動基礎、沒有武功基礎,艱難可想而知,她就是憑借著那么一股子不屈不撓、我要活的求生欲望和同病魔作頑強斗爭的勇氣,練拳一個月后竟奇跡般地好起來,不僅活出來了,還活出了比普通人更精彩的人生。在扎西老師的字典里,做事就是要做到最好、最精致,做人就要做到真誠、感恩。
她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太極拳挽救了我的命,我要加倍回饋給社會,讓太極拳救更多的人。她忠實地踐行了她的諾言,義務授拳,并以此作為畢生經營的事業,從而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擺脫疾病,延年益壽。跟她學拳的人中有八十幾歲的老者,也有幾歲的孩童。她的老伴李萬壽原為西藏那曲地區糧食局局長,長得粗獷高大,帥氣憨厚,性格溫厚,和氣健談,扎西老師去哪他就跟去哪,照顧陪伴左右。傾盡百分之百的心血教授拳藝,以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不為名不為利,潛心于自己熱愛的太極拳事業,扎西老師那份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的品格著實令人欽佩。
那時,扎西老師看過我練拳后,直言不諱地指出:“拳如人,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練什么樣的拳。你的身形體態很美,但拳太軟太懈,內里面無東西。”她搖搖頭說:“多多站樁練功,好好練拳架子,扎扎實實,穩穩當當,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練,要松透,又要沉得下去,人必須要有剛強的意志。”說完最后五個字,扎西老師目光中流露出冷靜和傲視一切的氣概。此情此景,我似乎看到了她在與死神較量中的強大和無所畏懼,猛然間我什么都明白了:天大地大原來不如人大,天地之間人最大。淺嘗輒止、敷衍浮躁是什么事都做不成功的。人本來就該頂天立地,不剛強毋寧死,不剛強枉為人,所有的美好和幸運都是為剛強者準備的。
在邯鄲參賽時,第一次上場比賽的我就拿了個銀牌,扎西老師異常高興,她對我說:你這個成績非常好,在咸陽也絕無僅有,作為一個沒有武功基礎,沒有參賽經驗的新手,能獲得如此好的成績非常難得。她鼓勵我好好努力學習,提高拳藝。
正規太極拳比賽對服裝要求甚嚴,譬如扣子該怎么襻、襖襟長度比例等。我穿的服裝是個不懂太極服裝要求的阿姨做的,襟短,扣子是釘的紐扣。比賽場館有專門賣正規服裝的,料子有真絲的、化纖的,都比較貴,我有些舍不得,逡巡多次掂量來掂量去,最終買了一套。扎西老師知道后溫和地對我說:“鍛煉身體必需的東西,莫嫌貴,一定要備好……”寥寥數語,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慈祥母親無限關愛的用心。
為保證傳統楊式太極拳在弘揚傳播過程中的純正、無偏頗,嚴謹負責的扎西老師每年都會去全國各地習練點授課指導。作為客師,她從不收取各地學員表達心意的學費和禮品,怎么去的她就怎么走,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甘心奉獻,高風亮節,霍霍亮亮。她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太極拳救了我,我要報答社會,讓更多的人受益。國家已經給了我退休金,足夠我生活的,如果我教拳為自己撈錢財,那我在全國的弟子有5萬多人(當時她的弟子或許已不止5萬,后來就更多了),每一個人收取100元學費的話,就是500萬吶,我不能那么做。”淳樸的語言,高尚的情操,無論什么年代,她的人品格局永遠都不過時。
2011年扎西老師的《感恩太極》出版發行,綜觀全書,令人感動,用一句話概括了她的人生:弘揚傳統,繼往開來,納新務實,精益求精,耄耋著書,志在感恩。
扎西老師,一個命運多舛的藏族婦女,她以自己切身的經歷告訴我們:
所謂命運,乃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可以自信百倍地去努力去創造,是否可以拼盡全力地去付出去創造,全力以赴地完成使命的人生命題。這一切如果與剛強不接壤,便是白費。
在扎西老師七七祭日,我遙向她的陵墓,鄭重地起誓:
人生當時時處處以她為榜樣,剛強正直,不屈不撓,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扎西老師,您永遠是我最敬愛的人。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