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基

(接上期)
五、從調息上看,太極拳與氣功具有統一性
什么叫調息呢?《莊子》云:“吹呵呼吸,吐故納新。”古籍《養生四要》中指出,“人身之氣,以一出一入為一呼吸。一呼一吸,則為一息。”“息者,氣也。”《內功四經》對調息的定義是:“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內收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坐或立,吸氣于喉,以意送下,漸至底收。升有升路,肋骨齊舉,降有降所,氣吞俞口。”
其實,調息作為一種操作手段,幾乎橫跨于任何一門中華傳統武術氣功的修煉,存在于武術氣功修持的每一過程。用現代的語言來說,調息是人體的一種機能,是運用意識調整呼吸,通過規范的吐納動作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操作工具。太極拳與氣功在調息上具有統一性。正如太極拳名家葛馨吾在《太極拳之研究》指出:“吾國古來相傳之吐納、導引諸術,皆呼吸運動也。太極拳全為正呼吸法,亦名深呼吸,動作與呼吸始終一致而不亂,為最高之原則,此種非他種方法所同具。”
其一,調息為練習太極拳和氣功提供必需的能量交換。
《易經》告訴我們,人體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巨系統,它和周圍的環境相互起作用,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是一個易的過程。現代科學又告訴我們,空氣是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特征,營養物質之所以能化為能量,是依靠氧化才能進行的。人體吸入氧氣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水平高低。特別是人的大腦,如果嚴重缺氧幾分鐘,大腦就可以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形和壞死現象,造成對生命的嚴重損害。
通過太極拳或氣功的調息,即通過一呼一吸的運動過程,吸進大氣中的精微(包括氧和某些特殊的營養物質、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濁氣,實現能量氣體信息的有效交換。同時這種人體和大自然的氣體交換過程,又是多層次的復雜過程。人體的呼吸系統至少包括三個層次,或說三種功能、三條渠道,即肺呼吸、體呼吸和丹田呼吸,人體的氣體交換就是由這三個呼吸分系統共同來實現的。正如《類經》中就明確主張:“善養物者守根,善養生者守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
調息的目的就是守息,就是養氣。在練習太極拳或氣功時,通過調息使呼吸細、勻、慢、長,進而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統的通氣、換氣和產能機能,使生命體內正氣充盈、旺盛,使人體的各種身心活動得到充足的能源與強大的動力,從而調通經脈、運化氣血津液,提高功力,促使人們身心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從現代人體生命科學來說,在練習太極拳和氣功時,通過調息,將提高心血管系統對氧氣、營養物質等精微物質以及對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的運輸能力,有效改善神經系統對于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的調節功能。因為通過調息,即在意念的指揮下通過膈肌的上下擺動和腹部的凸起和凹陷,有助于按摩腹部的腸胃、肝膽、腎臟、膀胱等器官,并提高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生殖系統的機能,還使人的心態也會隨著大腦皮層活動的興奮抑制而變得清虛靜泰。
其二,逆式調息法是包括練習太極拳在內的中華武術氣功的主要呼吸方法。
所謂逆式調息法,即在呼吸時橫隔膜肌收縮,腹部隨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動為主的呼吸方式。從太極拳的生理特征來說,逆式調息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只有這種呼吸方式,才能實現修煉太極拳與氣功的柔、勻、細、長的呼吸要求,在動作配合上才能協調。在運動過程中所采用的氣沉丹田、內外結合、纏繞運動、舒暢經絡等,都是通過腹部逆式呼吸來完成的。
腹部是“丹田”所在,練習時在身體端正的基礎上“意在丹田”,通過意識導引呼吸,將氣緩慢地傳送到腹部臍下,使腹部自然地起伏鼓蕩,在充實飽滿的狀態下腹肌向四周產生緊張內裹之勢。太極拳是以腹部的松弛起到轉換重心和傳遞勁力的作用的,也正因為采用這種腹式呼吸方式,使呼吸更加深長、自然、勻細,并且通過意識將氣徐徐吞吐,使呼吸方式符合動作運動的規律。而在運動生理學中還說到,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氣息的深長作用,這對太極拳運動在沉穩的基礎上,促進呼吸達到柔、勻、細、長起到一定的效果。逆式調息法是修煉太極拳和各類氣功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其三,太極拳與氣功都強調心領息隨原則。
調息是修煉太極拳與氣功的“三駕馬車”之一,傳統功法中吐納、煉氣、調氣、服氣、食氣、發聲、拍打等,均屬于調息的范疇。氣功的調息形式主要有自然呼吸法、順式呼吸法、逆式呼吸法、停閉呼吸法、鼻吸口呼法、氣通任督脈呼吸法、潛呼吸法、真息法等。修煉太極拳調息形式主要有五種,分別是自然調息法、逆式調息法、胸式調息法、技擊調息法和化境胎息法。這些調息方法都需要在調心即意念的導領下,方能實現。
正如太極拳大師李亦畬在《五字訣》云:“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太極拳名家吳公藻在《太極拳講義》指出:“一開合即一呼吸,開合所在,即意所在,亦即呼吸所在。習之既久,自然氣遍周身。下手之功在呼吸,成就玄妙不思議之功,亦在呼吸。”心領息隨是修煉太極拳與氣功的重要原則。
六、從修習實踐上看,太極拳與氣功具有統一性
太極拳與氣功在修習實踐上,具有很強的統一性。太極拳講究以調心、調息、調身為主要形式修煉出以氣為主要載體,全身骨節經絡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勁力。這是人體活動中通過意識調控的一種具有電磁波性質的能量,是人體內的潛能,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經過長期特定訓練,人可以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內勁。因其運轉隱于丹田而不顯于外,故名內勁。民國第一高手孫祿堂在《太極拳學》指出:“內勁是太極拳修煉的核心。”這與學界認同是一致的:“識得內功休再問,貫徹拳經千萬篇。”傳統各式太極拳雖然招式動作各有不同,紛繁復雜,千變萬化,其勢雖不同,但其內勁卻是萬法歸一合于氣,是人體內部精、神、意、氣、力之間的和諧統一。這與修煉內丹獲得內氣的各類中華武術氣功功法是相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