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林
摘 要:“不忘紅色初心”即銘記革命歷程,弘揚先烈精神,牢記黨的使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開展“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就是要求人們在和平年代必須銘記革命年代的先輩英烈,奮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高校在“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中,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由于一些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路徑混淆甚至等同,導致認識不到位、特色不鮮明,“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效果欠佳。本文擬從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提出相應的對策思考,以期在今后的教育中取得實效,切實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大課題。
關鍵詞:不忘紅色初心;合格人才培養;革命精神傳承
一、引言
高校是人才聚集地,更是黨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要陣地。進入新時期,黨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積極開展黨建活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不忘紅色初心”教育等。各高校積極響應黨的指引和號召,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踐行黨對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新要求,努力提升學生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但由于一些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路徑混淆甚至等同,導致認識不到位、特色不鮮明,“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效果欠佳。在新時期,黨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的背景下,高校應當積極主動重新審視“不忘紅色初心”教育開展情況,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舉措,努力提升“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效果。
二、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問題分析
(一)課內外教育教學內容融合度不夠
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不同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學難度更高,需要課內課外兩個維度進行。其主要融合度不夠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
其一,日常行為中未能充分融合“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內容。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是基于黨對人才培養新要求開展的,是在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對于傳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教育而言,“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本身和學生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感,不同于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都能夠滲透。想要學生更好的掌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還應當在學生日常行為中進行規范。信仰堅定更高于道德養成,除了日常規范嚴格要求獎罰分明,更需要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入腦入心,讓學生對“不忘紅色初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二,“不忘紅色初心”教育課內教學內容存在偏差。目前一些高校的“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大都停留于反復誦讀紅色經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讀物,教育過程中未能充分融入真實的人物事跡,內容、形式單一,且偏重理論、內容枯燥,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大學生思想開放、思維活躍,對于“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中的理論內容常常是淺嘗則止,停留于學分積累的需要,甚至枯燥的理論教育內容會導致學生對“不忘紅色初心”教育的厭倦,形成惡性循環。
(二)校內外教育教學環境問題嚴重
“不忘紅色初心”教育與其說是一門單獨有形的課程,不如說是一種人才培養的理念和要求。“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不單獨開設課程,而是在其他課程中融入“不忘紅色初心”教育理念。要開展“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就需要高校有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但從現狀看,一些高校開展“不忘紅色初心”教育開的教學環境并不達標。主要問題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對開展“不忘紅色初心”教育的模式不認可。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忙,部分教師對于“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內容了解不夠,很難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先學一步、學懂弄通,進而恰當融入“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既不會造成主教學科目問題,又能充分融合“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但一些專業課教師中存在抵觸心理,導致“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效果不佳。
第二,學校配套政策不夠完善,工作不夠到位。“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事關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但部分高校尚未統一組織學習培訓,而是放任教師自由發揮,出現“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教學內容良莠不齊,甚至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
(三)不忘紅色初心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混淆
表象上來看,“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和思政課程非常相似,導致一些高校都將“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混淆。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道德驅動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之間的重合。思政課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主要是強化其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但在“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中,則主要是考察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二者外表有一定的重合,實質內容卻有區別。
第二,在思政課中,馬克思主義內容主要是作為學習內容出現,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內容了解和研究,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但在“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中,則是要求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基于以上區別,在“不忘紅色初心”教育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教學內容就不能僅僅采取思政課的方式方法進行。
(四)網絡環境的劇烈沖擊
當前,社會環境特別是網絡環境十分復雜,對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以及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認識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忘紅色初心”教育更是承受著巨大的社會沖擊。
第一,泛娛樂化的影響。泛娛樂化主要由各大網絡平臺主導,即通過娛樂化的內容吸引觀眾眼球,擴大平臺的影響力,進而增加經濟效益。但泛娛樂化本身的不嚴肅性與高校“不忘紅色初心”教育形成了強烈沖突。“不忘紅色初心”教育的理論內容較多,本身難以吸引眼球,需要一定程度的灌輸,加上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過度娛樂會極大地消磨個人意志,難以形成且更難以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二,西方極力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觀的沖擊。西方普世價值觀會宣揚個人至上,宣揚以個人利益為核心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在知識集中的高校,持西方普世價值觀者更是披著理論探討、學術研究等外衣大打擦邊球,引導懷疑甚至極力貶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妄圖否定甚至顛覆“四項基本原則”,這些現象在高校課堂上、在網絡社會中常常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