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學后教”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學”作為“教”的基礎和前提,以“教”作為“學”的發展與深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研學案作為一個教學“載體”,既要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目的,又在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的范疇內,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獨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一種有效鍛煉。教師應對所教內容進行深入研讀,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設計和編寫合適本校學生的研學案。本文以滬教版英語課例9A Unit 8 Reading為例,探析初中英語研學案的設計和編寫。
關鍵詞:研學案設計;編寫原則;實施運用
一、引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發展學生自主能力與創新能力,是課堂教學改革關注的核心問題。廣州市番禺區開展的“研學后教”活動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研學案是“研學后教”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操作材料,研學案的設計和編寫成功與否對“研學后教”教學模式的開展至關重要。至今,番禺區對研學案的設計與編寫已有一定的基礎,但仍缺乏適合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研學案。因此,我校以農村初中英語學研學案的設計和編寫為研究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二、“研學案”理論依據
“研學后教”是以哲學實踐論、人腦科學現代教育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教師“三研”為前提,以研學案為載體,以研學問題為核心,以學生自主先學、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后教為形式,以教師“三講”為原則,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范式。研學案是教學的“載體”,它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既要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目的,也要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的范疇內,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獨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它的編寫必須符合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在形式、內容和問題的設計中集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外,研學案能引導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練習、研究;課內,研學案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展示,是教師了解學情、透析疑點的“重要依據”。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P.Ausubel)在其“有意義學習理論”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義性及其學習條件問題,并提出了著名的處理教材內容的先行組織者策略。他進而認為,學生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應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研學案是一種“自主——探究”式的教學,它遵循基本的理念就是通過“學生的先研討后合作”促進教師的教學和提升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該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先研后教,以學定教。它強調“教”不是目的,“學”才是目的。因此,在研學案設計的過程中要把需要研學的內容設計得全面、有效和有可操作性,堅持以學生自學為主,以評促學。
三、“研學案”的設計
“研學案”是教師在深入研讀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實施“研學后教”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是集教案、課前自學、課前導學、課堂練習和互相評價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它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獨立自主學習,檢測到他們自學中不能掌握的或是有疑問的知識點,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大大提高。盡管不同的課型的研學案會有不同之處,但其設計要包括如下基本要素:研學目標、研學重難點、課前自學、研學過程、學習拓展、反思小結、課后作業。以滬教版9A Unit 8 Reading? The gifts為例,研學案設計如下:
9A Unit 8 Surprise ending Reading—The gifts
Class:____________Name:___________No._________Group:____________
編寫:凌順蓮? ? ?審核:初三備課組? ? ? 授課時間:2018-12-26
研學目標:
1.認讀和理解單詞、短語。
2.通過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初步了解小說的情節。
3.運用略讀、細讀等閱讀技巧,了解主閱讀篇章的信息。
研學重點:
1.學習核心單詞和短語。
2.通過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初步了解小說的情節。
研學難點:運用略讀策略,根據故事情節分段,通過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小說的主要情節。
研學活動:
(一)課前作業
1.閱讀P115 Reading課文,找出下列短語,并在課文中畫劃線和寫上中文。
(1)一個關于…的講座__________(2)以一種禮貌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
(3)發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4)買得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為傲__________________(6)外出;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尋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
(9)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10)遞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代替;而不是______________(12)樂于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2.Try to act out the story in groups.
(二)研學過程
Task 1: To catch some new words and understand different gifts were given on different festivals, discuss their feelings when receiving gifts.
Task 2: Pre-reading: Look at the picture, the title and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short story on page 115.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P114.
Task 3: Discuss
GIRLS:? If you are Della, do you feel happy or sad in such a life? Why?
BOYS: As a husband, what should you do ?
Task 4: Summary
New words and phras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ading skil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后作業
1.Finish the exercises on Weekly English.
2.Act out the story in groups.
“研學案”是英語課堂教學的載體,在“研學后教”理念中,它的設計要以研學作為前提,后教作為根本,二者之間是一個相互統一、相互作用的關系。研學是對后教內容知識點的一個規劃,后教則是對研學的補充和升華。教師的“后教”必須是在學生“研學”的基礎上,具體解決學生研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全面落實課堂的因材施教。
四、“研學案”的編寫原則
編寫研學案是研學案教學的重要環節,關系到教學的成敗。研學案的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
教師分課時編寫研學案,使學生的每節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研學案研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閱讀課型明確。
(二)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疑,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層次化原則
研學案的練習要分層設計,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本研學案的設計,課前預習是基礎基礎知識,全員自學過關;研學過程的問題,既有個人學習,也有小組合作,相互展示;課后拓展的討論環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評判性思維,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四)參與化原則
通過對研學案的使用,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五)方法化原則
研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本學案中,教師從分析文本的篇章結構入手,既指導文本的學習內容,又指導英語閱讀技巧和學習方法。
(六)本土化原則
研學案的編寫應切合本校學生的學情,對教材進行大膽的整合,才能做到“先研”有效,“后教”得當。
五、研學案的實施運用
“研學后教”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基礎上的,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還權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習技能,實現知識內化和拓展延伸。使用研學案時要求教師言簡意賅、有的放矢地點撥、引導即可。例如,清晰何時點撥、點撥什么內容(易錯知識點、易混知識點、方法、規律、知識結構、注意事項及拓展等)。
在使用研學案的過程中,會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缺乏自覺性,沒按時完成研學案。這需要老師做好如何使用研學案培訓,定好學習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規范化地學習英語。二是大班教學,對部分學生學習情況跟蹤不到位。這要求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互助,開展“兵教兵”活動,以“好”帶“差”生互助,齊頭共進。三是作業的批改問題。課程多,編寫研學案忙,作業量大,導致不能對作業全收全改。這時可以抽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可讓學生互批互改,更正答案,擊破難題。四是評講研學案問題。如果一節課花很多時間來講解研學案,可能會使課堂很乏味,削弱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因此,研學案盡量在課堂上高效完成,需要教師大膽取舍,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講解,講解全班不明白的問題。
六、結語
編研寫高質量的研學案是一節課成敗的基礎,它能體現教師的“支架”作用。如果在設計和編寫學案時,只依據課標和教材,而不考慮自己教學的對象,那就等于“閉門造車”。因此,教師必須全面解讀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并深入挖掘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度化,梯度漸進化,設計和編寫合適農村初中英語的研學案。
參考文獻:
[1]蘇桂清.研學后教 以學為主[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下),2015(7).
[2]馮小薇.探究“研學后教”在課堂中的有效實施[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
[3]張民生.新課程教師必讀文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4]張暉.新課程的教學改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6]安海林.初中英語導學案的設計與思考[EB/OL].(2014-09-05)[2019-09-1].http://www.doc88.com/p-378102757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