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津翼是環渤海區域的首都經濟圈,作為核心區域經濟帶,京津冀一直在帶動整個北方經濟的發展,但京津翼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并不均衡,河北地區嚴重滯后給京津翼協同發展帶來了巨大障礙。由于成本的上漲,密集型服裝產業失去原有優勢。同時,京津冀逐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河北省的產業發展,形成服裝產業轉移的拉力,從而實現京津冀產業結構一體化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北京服裝產業所面臨的新的形式分析和多種因素,為服裝企業轉移提供參考。
關鍵詞:京津翼;北京;服裝產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的不斷變化,使服裝產業轉移成為普遍現象,研究京津翼產業轉移的學者越來越多,主要是從產業轉移的動因和模式方面研究的較多,成果也比較成熟,但針對于具體的小區域的服裝產業轉移的研究較少,本文的出發點是一般產業轉移理論,研究對象是北京市服裝產業,內容是產業轉移的新形勢與因素等。
一、新形式分析
服裝產業轉移有助于服裝產業規模的擴大與結構布局的優化,推動我國服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服裝產業結構要不斷地調整、擴張、長效發展,所以不能只局限在現有的區域內,而是要逐步向外轉移,確保服裝產業結構調整是戰略、科學和健康的。
(一)經濟形勢分析
我國長久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以規模、增量擴張來支撐,主要的問題是數量多、質量低、時效差、污染重等。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目前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分工,而北京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企業間的競爭升級,需求也不斷的變化,傳統服裝行業需要創新、整頓、升級改造,通過北京向北京周邊區域的產業轉移來完成這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從傳統資本向結構優化和技術創新轉化,重新調整全球產業結構布局,所以我國服裝產業面臨的壓力較大。
(二)社會形式分析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經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傳統服裝產業模式,電子商務不斷的替代傳統企業,傳統企業鏈重新組合,構成新的生產構成模式,需求導向模式逐步替代制造模式,不斷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新戰略。相對于市場交易中,買賣雙方存在較大的隨機性、離散性而言,企業鏈中的企業、機構,其在空間上更加接近,也更易構建信任關系,這對實現自愿共享、減少企業間的交易成本有重要價值。以“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為主線,通過實現“一帶一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個重大戰略,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在京津翼協同發展戰略下,北京產業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產業結構,產業改造升級,在市場經濟和政府調控的雙重驅動下,北京服裝產業要突破原有的模式,重新進行產業升級和疏解。
二、因素分析
(一)政府因素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下發了《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指導京津翼區域有序穩步的進行產業轉移,通過不斷優化產業布局,來加快服裝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整體服裝行業屬于高消耗、高污染和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在空間上進行轉移,同時引入高配第三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進程。
(二)市場因素
北京屬于知識密集型區域,有著青春活力和高新技術,高科技、大數據、電子商務、文化等高端產業聚集于北京這個政治經濟中心,而服裝產業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向天津、河北等區域轉移,以獲取新的發展機遇。天津在京津翼區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屬于工業生產區。河北屬于資源型區域,有著勞動力和地域優勢,可以抓住這次的服裝產業升級和轉移對接工作,建造新型服裝產業基地,同時要兼顧環保,將北京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承接過來,重新調整企業戰略。產業轉移的前期階段主要體現在要素導向,企業為了降低產業成本為目標來轉移產業,大體可以分為自然導向、資本導向、勞動力和技術導向等類型。
(三)區位因素
河北省應該積極發揮自己強勢,合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快速與北京服裝產業承接,完善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布局和規劃,縮小與北京、天津等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提高京津翼區域競爭力。在市場因素的驅動下,生產因素包括勞動力、技術和資本,而區位因素則包括資源優化配置和區域競爭力。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京津翼區域服裝產業轉移,服裝產業是北京重點疏解的產業,到2019年北京將服裝產業向廊坊、唐山、石家莊等地區轉移,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率先搬遷到河北省大紅門等批發市場,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增長和就業人口,還可以推動服裝產業集群的行程。
結束語:
在京津翼區域范圍內,產業結構布局相差比較大,北京市的高尖端的第三產業是優勢,而天津市的第二產業具備優勢,而河北省服裝產業與北京和天津的差距較大,要經過不斷的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布局來縮短與北京和天津的差距。在轉移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正確的引導,轉移地與承接地需要密切的溝通和協作,從市場因素去考慮生產因素和區位因素,其中需要充分研究其中的變化,并做出高效的應對措施,將政府、市場、企業合力才能有效的推動發展,只有規范和高效地進行拓展,才能在短時間內消解產業轉移后帶來的不良影響等問題,從政府因素、市場因素和區位因素共同推進服裝產業從北京向河北省轉移的進程,保證承接順利有序進行,從而提高京津翼協同發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譚燕.基于區域經濟學的服裝產業轉移理論研究——評《服裝產業經濟學》[J].毛紡科技,2019,47(09):98-99.
[2]張雪云.我國服裝產業集群風險的發展脈絡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5):11-13.
[3]王佳寧,羅重譜.新時代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論綱[J].改革,2017(12):52-67.
作者簡介:陳姝霖(1983-)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