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歡
基金項目:河北金融學院 2018年度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高質量發展下河北省新動能培育對策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項目編號:DXSKYY2018011)”;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基于內生增長理論的河北省經濟發展新動能轉換問題研究”(編號:SQ181090)。
摘 要: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主要目的在于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是新動能培育中面臨著諸多風險,通過經濟學的規范分析,本文指出了在河北省在新動能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其中包括經濟增長風險、財政金融風險、就業市場風險、產品供需失衡風險和新動能培育的市場風險等五大風險點。
關鍵詞:新動能培育;風險識別;財政金融
一、經濟增長風險
新動能培育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講就是降低經濟運行的成本,提高經濟增長的績效。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表現最明顯的當屬經濟增長指標,一是經濟增長的總量,二是經濟增長的速度。風險源自兩大方面,一是淘汰和改造傳統的舊動能,二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經濟增長的風險也從這兩方面產生,一方面淘汰和改造舊動能本身意味著經濟的產出在短期內會下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煤炭等產業是河北省支柱產業,是河北省GDP增長的主要原動力,這些行業產值下降反映在國內生產總值上就是經濟增長遲緩。這些行業的大規模的去產能,使得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下降,造成區域投資需求不足,總需求減少導致國民收入減少。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河北省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河北省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名逐年下降,從最好的成績第五位下降到第九位。2017、2018年河北省人均GDP增速分別為5.3%和5.2%,低于GDP增速。雖然,我們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但是經濟增速是一個最直觀,影響最全面的指標,至少在短期內會增加許多風險,因此經濟增長的風險在風險監測中首當其沖。
二、財政金融風險
對于政府來說,財政和金融政策是調節經濟的兩個主要兩個工具,也是逆經濟風向操作和控制經濟風險的主要措施,如果政府財政和金融的控制力減弱,或者財政和金融受制于經濟風險,新動能培育就不可持續。從數據上來看,河北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在大幅度下滑。企業不生產,地方政府就沒有相關的稅收,關聯企業經營處于困境,造成產業鏈經營波動。地方政府在教育、社會保障、科技、就業、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支出增速不能降低,同時政府新舊動能轉換接續基金也不能減少,還包括政府的產業支持政策、各種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支出,河北省財政支出壓力面臨著巨大壓力。在培育新動能方面,政府要找對產業發展方法,采取各種財政支持策略,培育新動能的提法,培育的主體就在于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造成地方政府債臺高壘,同時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困難,舉債受到限制,項目收益率低等問題造成地方政府融資困難重重。如果經濟不增長,稅收不增長,政府債務壓力就非常大,甚至會出現大面積違約現象,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融資困難和債務違約既是財政風險也是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主要反映在銀行的不良貸款上,在培育新動能方面,大量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比較亞種,獲得不了有效的金融支持,為培育新動能增加了不少風險。金融業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如果舊動能改造成本較大、利潤收窄,新動能培育后勁不足的話,金融業盈利空間也會收窄,進一步影響河北省金融系統的穩定。
三、就業市場風險
傳統舊動能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這些產業吸收了河北省大量的勞動力,承接了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口。在淘汰和改造舊動能中,需要工廠關停或者進行技術改造,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勞動力失業或者被要求更高的生產技能。若去產能比例與失業人員比例為1∶1,去產能8%則會引起鋼鐵產業28.9-43.3萬人失業。處置不當容易導致企業內部和社會不穩定。失業人口如果不能及時提高勞動生產率,那么將面臨沒有收入的危險。產業轉型升級勢必會造成失業,這在所難免,而且經濟轉型造成的失業短期效應比較明顯,但問題就是人力資本是一種短期內難以提質的要素,這就構成矛盾的焦點。河北省在近幾年的去產能工作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隨之而來產生了大量問題,其中,去產能過程中所造成的富余員工將如何安置就是最大的難題。據統計,河北省在去產能過程中將減少100多萬個崗位,產生的富余人數達106萬人,其中鋼鐵企業需要安置的員工人數達42.6萬人,在去產能過程中受到間接影響的相關產業的分流人數約50萬人。這些富余并被分流的員工平均年齡較大、自身技能較為單一、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創新創業意識不夠強烈、資金不夠充裕、創新創業渠道狹窄,因而自己尋求新工出路比較困難,更多地還要依靠政府。除此之外,河北省的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能吸納大量勞動力的第三產業、新興產業發展相對落后,能在短時間內為這些富余人員提供工作崗位的企業數量有限,新動能培育所需要的人口與失業人口的供需不匹配。
四、產品供需失衡風險
河北省傳統舊動能的存在是由市場基礎的,河北省主要工業產品在全國的競爭力優勢在于價格,由于資源稟賦較好,勞動力成本較低,造成了舊動能領域的產品價格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強,為河北省經濟增長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旦對舊動能進行淘汰和改造,一方面造成工業制成品的供給減少和成本增加,供給側狀況發生變化,由于外部需求依然旺盛,傳導到市場就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市場供求失衡的結果是一部分人、一部分行業承擔了較高的價格成本,通過市場機制影響到消費者價格指數,最終有可能導致結構性的通貨膨脹。產業結構調整引起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供需失衡引起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將會影響收入分配和債權債務關系,一部分因為物價上漲而得利,一部分人則會受到損失。產業調整在物價上漲中進行,無疑增加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可能對產業轉型升級造成不利,尤其會影響新經濟、新業態、新行業的經營成本,不利于新動能培育。
五、新動能培育的市場風險
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向就是培育新動能,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了培育新動能的主要方向。河北省目前主要任務就是改造傳統舊動能的基礎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河北省以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10個領域為主攻方向,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創新百強培育等6大工程,建設30個新興產業示范基地。2018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共安排1103項,占全部省、市重點項目的31.1%;現代服務業項目共安排1037項,占全部省、市重點項目的29.2%。培育新動能主要的推動力仍然是政府。一個產業能否取得成功,要符合地區的比較優勢和市場的發展趨勢,這決定了新動能培育的成本和收益。關于政府能否培育新動能的問題,實際上涉及到政府干預經濟的有效性的問題,政府干預經濟和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本身就是在不同風險承擔著上的一種選擇。如果一種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市場需求較大,那么市場自發的就可以培育這種產業,則不用政府去幫助市場發現新的動能。既然承認了政府在培育新動能中的主體地位,那就預設了政府的產業政策是有效的,這種在理論上還未證明是否有效的問題本身是一種理論風險。
各級政府都在致力于幫助市場發現和培育經濟新動能,政府的參與政府必然動用財政和金融的政策去幫扶具有市場前景的企業或者按照既定的產業政策目標進行支持。一方面財政資金壓力較大,在發現新動能和培育新動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的投入、支持、獎勵、補貼、擔保,這是一筆龐大的資金規模,并且培育的產業是否能取得成功,仍然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講,企業也面臨著產品研發失敗的風險、產品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經營風險和金融風險等一系列未知因素影響,如果企業收益減少,財政支持資金投入沒有得到未來可持續增長的稅收作為補充,那么財政支持是缺乏效率的。
企業在政策利好的影響下,也會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一些企業靠著政府的補貼生存,而不太關心產品是否真正符合市場需求,有了政府財政資金做背書的企業,市場競爭意識不強。部分新經濟如“互聯網+”還是個新事物,相關規制措施還滯后于產業發展,容易引發其野蠻生長。智能制造方面的高精尖技術創新相對匱乏,人才、風投、創新環境等系統性配套能力不足,同時有關新動能的新經濟統計工作慢于新經濟的發展。新動能領域的概念可能在政策支持下泛化,一些行業本身不是新經濟行業,也標榜為新動能培育的領域。如果新動能培育的效率不高,過度依賴政府政策支撐,那么一旦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減弱,新動能領域的創收能力就會下降,最后并沒有給經濟增長帶來什么好處,新動能不可持續,政府稅收不增長,舊動能改造就缺乏物質基礎,人員安置也缺乏資金,金融系統不良率上升,最終引發系統性風險。
培育新動能過程中,新興產業能否由市場催生,能否有穩定且較高的收益,能否在保證財政收入不減的前提下,給予更多財政支持,同時金融系統有無動力,新興產業與金融系統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否會影響新動能的培育等問題,都構成河北省培育新動能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白景明等.基于新舊動能轉換下的財政金融風險[J].財政科學,2018(01).
[2]鄭江淮.中國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進展評估[J].中國工業經濟,2018(06).
[3]袁志剛.經濟增長動能轉換與金融風險處置[J].經濟學動態,2017(11).
[4]關博.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新舊動能轉換問題研究[J].農家參謀,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