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知識共享是知識資源傳播、積累、創新的重要方式。知識共享的本質是知識螺旋理論,本文以知識螺旋理論來分析醫護人員知識共享中存在的障礙,提出促進醫護人員知識共享的策略,以期提高醫院知識共享的水平。
關鍵詞:醫院知識共享;知識螺旋理論;醫院知識管理
一、知識共享的概念
知識管理興起。醫院作為知識型人才集中的地方,越來越多的醫院認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將知識管理引入其管理工作中。知識共享作為知識管理的核心, 對知識管理的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能有效提升醫療工作的質量和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知識共享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2001年,Lee[1]提出知識共享是將知識從一個人、團隊或組織轉移或傳播到另一個人、群體或組織的活動。2002年,Bartol和Srivastava[2]提出知識共享是個體與他人共享組織的相關信息;2003年,Connelly和Kelloway[3]提出知識共享是關于交換信息或幫助他人的個人行為;而Ipe[4]等人則認為知識共享是將個體的知識轉化為其他人可以理解、吸收并且使用的一種轉化過程。2004年,Hooff和Ridder[5]則提出知識共享是個體之間交換信息和知識并且聯合創造新知識的過程。筆者認為醫院的知識共享即是將個人、團隊或組織間的顯性或隱性知識轉移或傳播到另一個人、團隊或組織,使其可以理解、吸收、運用并且創新的過程。
二、醫院知識螺旋理論
關于知識共享的理論,當前學術界公認的是知識螺旋理論。1958年,英國哲學家邁克爾.波尼蘭在其著作《個人知識》中第一次從哲學領域提出了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6]。邁克爾.波尼蘭認為,所謂顯性知識,是人們能夠用語言、文字和符號清晰表達出來,可以存在于各種載體上,可以傳播、交流、共享的知識。還有一部分知識是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清晰表達出來的,但是卻存在于人的腦海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表達的知識,為隱性知識。1989年,野中郁次郎[7]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識螺旋理論。知識螺旋理論認為,知識需要經過社會化(socialization)、外顯化(externalization)、組合化(combination)及內隱化(internalization)的動態遞進過程才能進一步形成和發展。
社會化是指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是知識共享主體之間共同感知、共享經驗的過程,在醫院中,通常是主體之間通過觀察、模仿、實踐和領悟,相互交流隱性知識和共享經歷的過程[8]。醫學知識的社會化主要通過上級醫師的帶教、查房、會診,年輕醫師輪科、外出進修學習以及專家系統、非正式的網絡溝通等方式,醫護人員通過觀察從而進行模仿和練習,最終掌握訣竅。
外顯化是指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過程,是將人們的經驗和訣竅以語言、文字和符號等人們可以傳閱的方式清楚的表達出來,如類比、隱喻和假設等。在醫院中,醫學知識的外顯化主要體現在集體的會診、病例的討論、深度會談、醫護人員撰寫論文和出版專著等。由于顯性知識能夠方便的進行傳播,所以知識的外顯化是促進隱性知識傳播和知識創新的關鍵步驟。
組合化是指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是將碎片式的顯性知識收集、整理為系統化的顯性知識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的過程。醫院中醫學知識組合化的方式有很多,如病案討論制定、醫學講座、研討會、學術報告交流會、聯合開展新技術、團隊學習等。知識的組合化有利于個體對已獲得的知識進行更加系統更加明晰的認識。
內隱化是指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是人們從書本或實踐中學習,最終將知識吸收內化為自己的經驗、認知的過程。醫學知識內隱化的主要方式有對醫院病案、各種報告的歸納總結和通過醫院圖書館、局域網、因特網等途徑對顯性知識資料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等。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這些記錄和資料總結出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經驗,進一步運用到實踐中[9],是醫生提高診療能力的重要環節。醫院知識螺旋如圖1所示。
圖1? 醫院知識螺旋結構圖
三、醫護人員知識共享的障礙分析
醫院的知識通過知識螺旋結構不斷累積,最終構建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在知識螺旋的過程中,知識共享起到了步驟連接和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分析知識共享的障礙,可以針對性進行改進,從而提升醫院知識共享的水平。
(一)知識社會化的障礙
李小霞[10]等人在2010年提出阻礙醫護人員個體之間隱性知識共享的因素分為兩種: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其中主觀因素包括醫護人員相互間的不理解和不信任。當上級醫師帶領初級醫師進行學習或同事之間互相學習時,由于學習者對教授者不了解,學習者很大程度上不能吸收教授者傳授的知識;而教授者對于學習者的不信任則會導致其在傳授過程中隱瞞自己的能力。客觀因素包括隱性知識本身的難言性和情境性使它難以收集、存儲和傳播。即使隱性知識的擁有者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識,這種分享的效率也是極低的。
(二)知識外顯化的障礙
知識外顯化的障礙主要是交流障礙。由于醫護人員內隱知識的外顯化存在很大難度,醫護人員之間深度的溝通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醫護人員集體的會診、病例的討論和深度會談等較少會阻礙知識共享的進程。
(三)知識組合化的障礙
1.交流平臺障礙
知識組合化要通過交流平臺才能進行共享,例如醫學講座、研討會、學術報告交流會等。然而在傳統的金字塔形管理機構中,信息和知識總是從頂層通過層層傳導進入底層,流向是單向的。而底層人員只需要執行,極少存在信息和知識的反向流動,同級別的部門之間溝通和交流也較少,因此阻礙知識組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知識交流的平臺不合理。
2.激勵機制障礙
知識共享不是醫護人員的職責,對于個人、團隊或組織而言,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處于絕對優勢,必須要掌握核心知識。一旦知識被分享或者泄露,自身的利益和優勢將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激勵制度不能激勵到個體、團隊或組織時,知識的擁有者不可能自愿的共享自己的知識。不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變成了知識共享最大的阻礙之一。
3.制度、政策障礙
完善的制度、政策是知識共享的基本保障。知識共享如果不受制度或者政策的保證,例如知識產權保護,那么共享的行為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醫護人員不能獲得知識分享的安全感。
4.文化障礙
陽哲、劉志國[11]提出醫院的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影響著醫護人員的醫療行為、科研教育和思想意識,所以在知識共享時醫院文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醫院的文化核心是利己思想,醫護人員之間不能互相信任、尊重知識、鼓勵知識共享,那這種文化就是知識共享的阻礙因素。
(四)知識內隱化的障礙
阻礙醫護人員知識內隱化的因素也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其中主觀因素主要是指醫生自身知識儲備不同,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存在著差異。而客觀因素包括醫院顯性知識的知識共享技術和設施不成熟,知識共享中應用到的技術手段包含數據挖掘、群件技術、知識地圖、計算機網絡技術、新型檢索技術等。如果這些方面力量薄弱,就會對知識共享造成障礙。設施方面的問題,例如醫院圖書館和醫院內計算機網絡和通信不完善,數據庫內知識不能及時更新,病案、技術資料等整理和歸納存在的不足也會使分享效率大大降低[12]。
四、促進知識共享的建議
基于知識螺旋理論,結合醫院的實際,應該采取如下共享措施。
(一)知識社會化共享的建議
1.創建靈活的交流方式
相互之間的信任是知識共享的靈魂,信任來自于良好的人際關系。除了醫護人員正常的工作活動外,醫院要組織或者鼓勵醫護人員定期開展互動活動,如團體出游、野餐等,面對面交流讓同事之間在互動中更加了解對方,增加默契和信任程度,進而促進知識共享的行為。
2.定期舉辦專業實踐活動,相關人員定期流動
隱性知識雖然不能直接傳授,但可以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定期舉辦專業實踐活動,不僅有助于醫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隱性知識的共享。同一知識的不同擁有者在同級別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流動時,為了快速了解工作背景和工作內容,勢必帶來隱性知識的共享,在不同的工作內容中也能夠更好的理解隱性知識。
(二)知識外顯化共享的建議
定期舉行集體會診、病例討論,召開深度座談會。在醫院中,隱性知識通常是情境化和模糊的,獲取它的完整意義需要知識共享的雙方積極進行交流。因此定期的集體討論會、深度座談會有助于對于隱性知識的獲取和顯性化。
(三)知識組合化共享的建議
1.高層和領導的推動,建立學習型團隊
高層領導作為權力的擁有者,應以身作則,制定知識共享的規則,引導醫院部門和人員間的知識共享。同時高層領導需要學習新的知識,補充和提高自己的同時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為員工樹立分享知識的榜樣。醫院可以成立專門的學習型團隊,使其內部的層次減少。對于組織和團隊的管理要民主和靈活,每個人都要有反饋的渠道和機會。通過扁平化的方法,消除以往傳統的金字塔模式對于知識共享的阻礙,使知識在組織內的傳播和流通更廣泛、更快速。
2.建立激勵制度
將知識共享的成果納入業績、獎金、福利和晉升,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因素,對參與知識共享的人員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選拔樂于知識共享的員工,都有利于促進醫護人員對于知識的共享。
3.建立有利于知識共享的制度和政策
人們在權衡知識共享是否有利益時,會選擇對自己更加有利的一面。只有當知識分享帶來的利益大于知識私有時,人們才會樂于知識分享。所以醫院應該制定相應的補償制度,并且補償額要高于知識壟斷時的利益,用利益來促進知識分享。醫院還應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知識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保障知識貢獻者的利益。同時,必須確定知識共享的目標,才可以保證共享的計劃性、有序性,因此醫院制定知識共享目標發布制度,可以引導領導層和醫護人員朝著知識共享的目標努力,可以節約知識共享的成本,提高知識共享的效率。
4.建立知識共享的醫院文化
醫院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醫護人員的行為,因此建立一個友好、開放、相互信任、尊重知識、樂于共享的醫院文化對知識共享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增加知識交易的積極性。
(四)知識內隱化共享的建議
了解醫護人員的共享需求,完善知識共享技術。醫院圖書館、病案室和數據庫都應有專人定時分類、整理和更新,使知識標準化、特征化,讓知識能夠被準確、快速的被搜索。醫院還應建立知識共享系統,包括外聯網和內部的局域網,保障知識共享渠道的方便和順暢。
結束語:
有價值的知識在醫院內部和個體之間以及團體之間分布不均勻,這種非均衡性是醫院內部知識共享的原因之一,醫院核心能力的建立依賴于知識共享。通過知識螺旋理論分析醫院內部知識共享的障礙,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將會大大提高醫院知識資源共享的效率,進一步推動醫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Jae-Nam Lee.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har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partnership quality on IS outsourcing succes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1,38(05).
[2]BARTOL K M, SR IVASTAVA A.Encouraging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s[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2002,9 (1) :64-76.
[3]Catherine E. Connelly,E. Kevin Kelloway. Predictors of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es[J].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03,24(5).
[4] IPE M. Knowledge sharing on organizations:A conceptual framework[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003,2 (4) : 337-359.
[5] Bart van den Hooff,Jan A. de Ridder. 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8(06).
[6]傅春暉,彭金定.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及其語言學意義[J].寧夏社會科學,2010(05):162-164.
[7]NonakaI.&H .Takeuchi.1995.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M].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李久平.基于SECI的企業內部知識流動過程及螺旋模型[J].情報雜志,2006(09):51-53+57.
[9]劉志國,徐永斌,許靜.知識情境:圖書館空間建設的理論基礎與行為范式[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4):1-5+34.
[10]李小霞,賈銳倩.醫護人員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與對策[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0,19(04):28-31. [11]陽哲,劉志國.基于隱性知識建構的醫院文化建設[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03):30-33.
[12]周赫.醫院知識管理中知識共享與激勵機制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作者簡介:汪溪涓(1994-),女,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17級研究生,碩士,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