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剛
摘 要:近年來,發展農村經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國政府實施了供給側改革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村金融供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農村金融的有效發展,因此必須借助供給側改革的東風,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經濟。
關鍵詞:農村金融;側改革;供給;優化
一、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需求和供給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并且二者也是相互作用的,供給可以為需求提供滿足并且根據需求不斷變化。需求等于供給時,一個均衡的狀態就產生了,如果需求大于供給,供不應求的現象就會產生,也就是人們經常提及的商品短缺情況,這時需要我們增加供給量。根據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改革政策要求,供給改革是一項重要的創新,是適應和指導中央經濟工作組提出的新經濟發展標準的必要步驟。我們通過釋放生產力和提高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主要是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以此來讓農村經濟要素達到最優的配置,進而實現提高農村經濟增長的質與量。通過供給側改革來讓農村金融的結構得到調整,使農業要素扭曲的狀況得以消失,使供給方面的結構能夠適應需求的變化且靈活的改變,以此增加農業的生產水平,讓人們在需求的方面得到更大的滿足感,最終達到有利于整個農村金融健康持久發展的目的。
二、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供給側需求側結構不對稱
缺乏扶貧開發資金。對財政扶貧的需求不明確,信息不對稱的準確性難以緩解貧困。從供給角度看,金融創新不夠包容,缺乏融資擔保機制,通信基礎設施等基礎設施薄弱,硬件和軟件環境無法比擬。商業銀行設施較少,商業自治有限。由于單一農產品信貸和農業支農拖延,金融服務業擴張的積極性不高。小額貸款公司,農村銀行還不成熟,管理體制不健全,服務覆蓋面有限,資產規模小。金融機構過分依賴地方金融機構的安全,做好扶貧工作。在需求方面,金融服務意識薄弱往往被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有效需求不足。在主要信貸資金稀缺的地區,信息共享渠道不到位。宏觀審慎貸款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貸款供求矛盾突出,影響了扶貧貸款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農業現代化發展緩慢,效益低下,金融環境惡化,削弱了財政援助和扶貧開發的深度和廣度。
(二)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夠完善
中國農村地區的正規金融機構相對較少,但每個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一家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性銀行。因為它不接受一般存款,所以資金不足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相關政策的調整使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作為商業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雖然這些國有銀行在農村地區有很多銀行網點和分支機構,但為了更有效地分配資源,這些銀行的投資時更多的會把目標選擇為非農產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地區提供的金融服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產品非常的單一,支持農村地區發展的力量相對較弱。農村信用社一直在支持農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村信用社也一直在農村金融市場保持壟斷地位,但他們的社會責任與他們的社會地位不一致。
(三)農村金融服務較差
城市經濟相對發達,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是優于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在比較每個金融市場提供的服務時,可以看出,城市提供更多類型的金融服務,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不僅方便,而且效率更高。相比之下,農村金融提供的大多數服務僅限于存款,信貸和匯款,不僅是類型非常的單一,而且效率還很低下。這主要是因為農村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農民的需求與城市相比相對較為簡單,而且與員工素質密切相關。
三、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的建議
(一)整合各項資源和力量,增加農村金融的有效供給
有效整合各類資金,完善開發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增加財政供給。加強政策的協調配合,降低銀行準入門檻,擴大擔保范圍和種類,規范私營部門發展籌資,彌補農村地區資金短缺。 幫助銀行建立自助設備,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實行網上支付,改善農村地區的服務環境,為農村提供技術支付服務。 建立平臺,共享信息,促進財政資源和項目的準確協調。完善金融體系,加大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建設力度,重視與政策性銀行的合作,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提高金融資產收益。 建立網上金融服務業。
(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
從目前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政策性銀行、農商行、郵政銀行等。當這些銀行滿足不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加上這些銀行在農村地區的產品單一,與城市中的產品差距較大。所以要加快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對在農村地區的銀行網點進行扶持,對其進行適當的補貼。在銀行內部設置一個有監督作用的機構,以此來對農村地區的各個銀行進行監督和指導。另外,還應該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豐富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品種,增強農信社服務意識。
(三)加強農村金融服務
增加農村金融服務的種類,可以把城市的金融服務引入農村,根據不同地區當地的情況,開發出針對該地區的特殊金融服務,同時面對不同群體也要開發出對這類群體有高性價比的金融服務。以此來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在面對員工的錄用時,可以適當的加大員工素質要求,可以尋找當地的大學生進行錄用,當地的大學生對該地區有大致的了解,素質也普遍較高。以防止在工作中出現員工素質低下的情況。
結束語: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應當積極進行發展創新,緊跟時代腳步,對自身的供給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如此才能夠更好地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需求。同時,政府也應當合理進行政策的制定,對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進行健全和完善,為農村金融機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經濟引領作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韓艷華.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07):11-14.
[2]陳付佳.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供給優化策略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03):33-36.
[3]唐琳.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及側重點探討[J].山西農經,2019(02):152-158.
[4]金婉舒.我國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9(0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