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昌顯
六枝特區與大連市甘井子區建立協作關系以來,共同實施了一大批援建項目,辦成了一大批好事實事,有力有效推動了六枝脫貧步伐不斷加快、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對加強東西部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預期協調發展、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與大連市甘井子區建立協作關系23年來,六枝特區搶抓機遇、主動作為,與大連市、甘井子區深入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實施了一大批援建項目,辦成了一大批好事實事,有力有效推動了六枝脫貧步伐不斷加快、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六枝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的有力舉措。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大連市、甘井子區拿出真金白銀、派出干部隊伍、集中優勢資源,在產業合作、社會幫扶、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和攜手奔小康等方面積極開展幫扶,為六枝帶來了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理念等優勢,為全區脫貧攻堅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動能。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有力舉措。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六枝緊緊依托大連市、甘井子區資源優勢,結合自身實際,將大連市、甘井子區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引進來,有效解決了六枝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基本保障問題,有效補齊了六枝社會事業的短板。
促成雙方衛計部門達成對口幫扶協議,兩地人民醫院聯通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填補了六枝跨省遠程會診空白;雙方26所學校分別建立友好學校關系,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有力助推六枝教育質量提升;通過援建易地扶貧工廠、舉辦就業培訓、開展勞務輸出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六枝貧困勞動力就業水平。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舉措。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六枝借助東部城市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將80%以上的援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先后建成了大櫻桃、獼猴桃、食用菌等規模大、效益好的產業基地。
成功引進了金地集團、環嘉集團等一批企業落戶六枝,全區農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工業逐步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服務業逐步向標準化、社會化發展,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一二三產更加融合,轉型升級的步伐越走越快,徹底擺脫了經濟發展“唯煤”時代。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力舉措。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六枝與大連市、甘井子區持續深化技術、人才、資金、產業、項目、勞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廣大干部群眾的發展理念更加先進、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特別是2018年,依托甘井子區農產品展銷平臺,六枝成功打通區內農特產品在東部地區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目標逐步實現。
作為協作主體的六枝,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緊緊抓住扶貧協作重大歷史機遇,乘著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進一步創新扶貧協作思路模式和體制機制,拓展領域空間和平臺載體,抓好主動對接和措施落地,集中優勢借勢發展,不斷推動扶貧協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作為、再創新佳績。
重點在招商引資上再求新突破。緊緊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人文特色,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和項目宣傳推介平臺,主動謀劃和包裝一批項目,積極組織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帶著項目、帶著任務,有重點、有目標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招商宣傳和項目推介,切實把大連市、甘井子區有實力、有優勢、有前景的企業引進來,為六枝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注入更多新動能。
重點在人才交流上再求新突破。緊緊依托大連市、甘井子區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建立健全兩地人才交流機制,持續加強兩地緊密合作,推動形成兩地干部鍛煉學習、教育培訓、專業人才的交流體系,加大互派干部掛職、專業人才培養、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六枝干部隊伍、教師隊伍、醫療隊伍、農技隊伍等各行業、各領域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繼續加強和完善勞務精準對接機制,幫助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就業。
重點在公共服務上再求新突破。充分借鑒大連市、甘井子區社區學院、“智慧教育”的先進經驗,在現有教育、醫療領域對口幫扶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聯合辦學、師資培訓、社會資助等協作方式,爭取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以及貧困學生資助等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深化遠程診療、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和“醫共體”改革,充分發揮援建醫療機構作用,持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為全區73.52萬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重點在產業合作上再求新突破。進一步深化與大連市、甘井子區的產業合作,以農業產業園區合作共建、旅游資源合作開發為平臺,以現有落地產業為紐帶,堅持市場引導,繼續探索實踐政策支持和跟蹤服務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兩地在大扶貧、大健康、大農業、大生態、大數據、大旅游等方面加快發展、共建共享。
重點在產銷對接上再求新突破。進一步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積極與大連市、甘井子區溝通對接,著力建立消費扶貧協作機制,強化銷售平臺對接,充分利用專柜展示、促銷推廣、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等手段,搭好“橋”、鋪好“路”,為產銷對接形成長久的內驅力。大力推進“黔貨入遼”,將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生態畜禽等特色山地農業產品輸送到大連市、甘井子區市場,讓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各個參與者和消費者實現互惠共贏。
重點在勞務協作上再求新突破。充分發揮兩地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用好兩地勞務協作工作站,定期互通兩地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不斷拓寬勞務合作渠道,采取就業推介、專場招聘會等多種方式引導群眾就業,切實提高企業與群眾勞務供需精準度,增強兩地轉移就業服務水平,幫扶貧困群眾就業創業。
六枝特區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好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充分用好扶貧協作寶貴資源,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更大成效,為鞏固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確保與全省、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楊昌顯(前排左一)檢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情況。(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供圖)